多元驱动航运技术发展
2016-05-04 17:05 | 航运交易公报 船舷内外
技术发展从来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总是根植于现实的土壤中。依据现状对未来经济、贸易、法规等领域的判断,同样影响着航运技术的发展方向。
经济发展要求新的技术,而新的技术又会带来更大的经济发展,两者互相依存。技术能为经济带来两种变化--改造和颠覆。探讨航运技术未来的发展,不妨先看看与之紧密联系的经济及贸易的发展趋势。
经济持续增长
未来15年,全球经济将持续增长。2010-2030年,全球人均GDP将增长50%以上,其中大部分增长来自非经合组织国家,但全球经济增速预计在此期间将稳步下降。
从区域发展来看,经济实力加速向东转移。世界经济重心是基于700个地点的距离加权GDP得出的地理热点。1980年,世界经济重心在欧洲经济强国与美国间的中点位置;到2030年,世界经济重心将在中亚地区,确切地说位于印度与中国之间。
未来10年,印度经济将强劲增长,至2025年将与日本竞争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与此同时,中国可能挑战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经济规模名列前10的其他国家可能为德国、法国、英国、俄罗斯、巴西等,而占据第10位的国家可能是意大利、韩国、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或土耳其。
英国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去年年底发布的《2016年全球经济排行榜(WELT)》对未来15年的全球经济格局变化进行了预测。报告认为中亚或将成为未来15年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预计其占全球经济份额将由2000年的2.8%升至2030年的9.9%,增幅达3倍;西欧或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慢的地区,预计2030年其占全球经济份额将在2000年水平的基础上下降42%.
贸易更加自由
在经济实力向东转移的趋势下,预计到2030年,亚洲占全球出口份额接近翻番,达到39%.至2025年,中国仍将是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发展中国家将从基本商品贸易扩大到价值更高的新领域,这将推动更多的发达国家向专业化和多样化发展,以增强竞争力(见图1)。
全球经济相互联系处于不断增强的态势,推动着更为自由的贸易,使未来10~20年6.5亿人摆脱贫困。全球价值链的增长以及中间商品与服务间日益增加的流动性,都对此起促进作用。
至2025年,新兴的区域性和跨区域性贸易协定将会重塑贸易和投资流,刺激全球价值链的增长,其中主要包括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以及东南亚、非洲和跨大西洋经济共同体。
能源结构生变
煤炭、天然气和石油在未来10年将继续占全球能源产量的80%以上。然而,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成本压力,石化燃料行业将更加重视降低成本、减少排放。到2025年,世界能源消耗量将较目前增加1/5;能源来源构成将发生变化,尤其是电力部门,这种转变的主要驱动力为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成本压力、减少人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规定、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成本的迅速下降及更加分散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电力系统的出现。
目前的趋势表明,至2025年,可再生能源将超过煤炭成为最大的电力来源,并且每年还将承担逾一半的额外发电容量。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及各种气源所增加的灵活性综合在一起,将共同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还可带来全方位的成本节约(见图2)。这一转变将帮助各国满足更高的用电需求,以可持续的方式迈向全面用电这一全球目标。
未来几十年,尽管能源结构中的天然气份额将占据更强的地位,但石化燃料仍将是能源构成的重要部分。面对油气行业长期的成本压力及油价波动,采取补贴和其他政策机制以保证国内能源供应安全的呼声或将更加强烈。如果低油价持续到2018年,将由于缺乏新的激励,使得北极地区、深水环境、页岩油和重油油田的吸引力依然不大。
至2025年,全球煤炭消耗量将稳步下降,低排放气体将成为主要的交通燃料,运输业、工业、建筑和家用电器将越来越强制实施能源措施,这些措施将与电力领域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变一起,推动世界走上急需的、呈下降趋势的碳排放轨迹。
监管要求增强
航运是各类运输中能效最高的模式,但在能效及相关排放量方面仍然有很大改进空间,航运业存在的安全问题、人员伤亡率也远远高于那些可比的陆上产业。解决这些问题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法规要求和竞争压力,但公众对于更大透明度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也成为主要因素。另有一种观点认为,航运业应该时刻准备接受其他行业已经推行的技术,以改善航运的环境足迹、性能和安全纪录。
因此,金融、监管和社会压力将会持续发挥作用,鼓励航运业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这将要求越来越多的船舶在设计时对能量存储的性能和操作进行优化,包括改进水动力性能、采用轻质材料和先进的混合发电系统等。未来还将出现可以减少对水和空气污染的更加有效的新方案。多样化的混合燃料也在预料之中,镏出燃料及洗涤器的份额也将越来越大,以符合即将到来的低硫要求。替代燃料具有发挥更重要作用的空间,大型远洋船舶开始使用液化天然气作为燃料,电网电力成为港口岸电供应计划的标准。
技术本身驱动
埃森哲在其《2016年技术展望报告》中指出,数字经济占据全球GDP的22%,并仍在快速增长,预计2020年将达到25%(2005年为15%)。数字技术已无处不在,带来空前的变革。信息流的数字化将激励现有流程和功能的自动化,并对安全和环境性能产生积极影响。船舶正成为复杂的传感器、集线器和数据生成器,卫星通信的发展将提高船舶连通性,使数据传输量大幅增加,而成本将达到前所未有的低点。
在岸上,新的云技术,如大数据平台和数字模型技术,对行业的管理信息,以及船舶和组件的设计、建造和测试等都将产生很大影响,所有这些,都将见证新的数字商业模式的崛起。先进的软件和模拟能力将带来由软件控制的更为复杂的系统,接近实时的可能性评估也将实现,其与船员建议的纠正措施一起,可对供应链的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可靠性高、可用性强、由软件控制的信息物流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会推动自动化和遥控操作的发展。
增材制造(3D打印),是航运业另一个潜在的改变者。3D打印不仅可以为更高效的机械组件提供新的设计,还可使备用部件在世界各个港口就地生产,这将缩短维修时间,使船舶营运更加高效。
显而易见,航运是一个全球性产业,遵循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力量。可以说,经济和贸易模式的变化、环保法规的加强、可再生能源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以及由此导致的技术发展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航运业的深度融合将会逐渐导致规模经济效应减弱,满足客户需求的本地化生产趋势加强,致使部分产业门类将由全球分工变为区域分工,由全球生产变为本地生产。因此沿海运输替代部分远洋运输,海运运距由此缩短,以致后续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并将产生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