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远海运散货运输有限公司成立
2016-06-16 15:37 | 国际船舶网 船东动态
6月16日,全球运力第一的散货运输船队——中远海运散货运输有限公司(中远海运散运)在广州正式成立。新公司由隶属于原中远集团的中远散货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和隶属于原中海集团的中海散货运输有限公司实施重组整合,这是中远中海合并重组之后,继集装箱运输、油运业务后第三个业务板块的重组。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中国远洋海运集团董事长许立荣等为该公司成立揭牌。
据了解,新成立的中远海运散运公司拥有职工18000人,拥有和控制散货船380余艘,运力达3400余万载重吨;运输货物覆盖铁矿石、煤炭、粮食、散杂货等全品类,年货运量超过3.4亿吨;经营航线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个港口。
中远海运散运总经理刘汉波表示,从长远来看,国际干散货市场处于周期性低谷徘徊的格局没有改观,外部环境将日趋复杂,后期市场压力依然突出。因此,利用当前行业触底调整的时机,加快推进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散货业务重组,既是散货板块合力应对市场挑战的当务之急,又是企业做优做强的长远之计。
刘汉波称,该公司将完善优化海外公司网点布局,进一步加强欧洲、澳洲、新加坡、南美洲、非洲、日韩等地的网络布局和市场营销。同时,注重加强对印度等新兴市场的研究和开发,努力构建全球化的营销网络;积极探索POOL联盟等经营方式,提升参与国际市场的能力。
刘汉波表示,散货重组不仅仅是简单的“1+1”,而是完全打破了原有两家公司的体制机制,把各个资源要素、业务单元拆分后重新排列组合,打造了全新的组织架构、运营机制和商业模式。可以说,这更像是一个基因重组的过程,通过资源整合的规模“聚变”和商业模式的创新“裂变”,进而更好地发挥重组的规模效应和集成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打造统一的企业品牌,集中优势资源对外塑造中远海运散运的品牌形象,提高业内的知名度和客户的认可度;二是发挥团队协同效应和船货匹配效果,规避内部竞争,真正转向“以货源为中心”,提高对外合理的议价能力;三是实现高效管控,缩短经营决策链条,保证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加快向“客户营销”转变;四是实施“国际化”战略,加快“走出去”步伐,提高第三国运输比例,在全球范围统筹配置资源。
公司概况
中文名称:中远海运散货运输有限公司
英文名称:COSCO SHIPPING Bulk Co., Ltd
中文简称:中远海运散运
英文简称:COSCO SHIPPING Bulk
注册地址:广州市南沙区港前大道南162号904室
办公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滨江中路308号广州海运大厦
综合实力
中远海运散运公司拥有和控制散货船380余艘,运力达3400余万载重吨,位居全球散货船队规模前列;运输货物覆盖铁矿石、煤炭、粮食、散杂货等全品类,年货运量超过3.4亿吨;经营航线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个港口,搭建起畅通四海的航线网络,服务全球价值客户;拥有涉及航运业、航运支持产业、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装备制造和宾馆旅游等产业板块的40余家陆产企业,实现海陆互补、多元发展。
中散集团、中海散运多年来已与国内多家钢铁、煤炭、粮食等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世界各地主要船旗国政府机构、船级社、船舶代理商、物资供应商、设备制造商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中远海运散运公司将继承和进一步发挥原有两家公司的资源和优势,追求与业务合作伙伴的合作共赢。
中远海运散运公司拥有职工18000人,其中陆地员工5000余人,船员13000人。多年的市场打拼历练出一支高水平的散货经营管理团队和一支训练有素、经验丰富、忠诚敬业的优秀船员队伍。一流的员工,一流的团队,将为新散运进军世界一流保驾护航!
未来发展总体战略
1.战略定位:中远海运散运公司秉承中散集团和中海散运两家公司40多年发展积淀形成的深厚底蕴,以保障国家干散货战略运输安全为使命,以建立跨国、跨地区的全球营销网络为基础,以“大客户、国际化、集约化”战略为保障,在优势互补中提升散货船队的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致力于实现“全球领先、世界一流”的宏伟愿景。
2.总体思路:按照集团散货板块改革重组的战略使命,以许立荣董事长提出的“四个一”理念(一个团队、一个文化、一个目标、一个梦想)的要求为引领,做到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两个重点”、实现“三个转变”、实施“四大战略”、力求“五个突破”。
围绕“一个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干散货航运企业。
突出“两个重点”——创新驱动、全球营销。
实现“三个转变”——由以船舶为中心向以货源为中心转变,由散货海上运输向丰富经营方式转变,由保规模向重质量转变。
实施“四大战略”——大客户战略、“走出去”战略、成本领先战略、文化强企战略。
力求“五个突破”——在全球市场营销上取得新突破,在商业模式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上取得新突破,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提质增效升级上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