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物流品牌成色足
2016-06-29 17:12 | 航运交易公报 船东动态
图为“2016亚洲物流双年展”现场
近日海航物流相关业务板块全面参与“2016亚洲物流双年展”,不但搭建设计独特的展台,还现场举办系列主题沙龙,备受业界瞩目
海航物流作为世界500强海航集团核心产业之一,业务涵盖物流投资、物流金服、供应链管理、海航智造四大体系,包括投资、基金、租赁、保理、互联网资产交易等金融服务;空运、海运、冷链等专业物流服务;跨境电商、支付科技等物流科技服务和船舶修造、航空互联、机器人等智能制造服务。
“2016亚洲物流双年展”期间,海航物流相关板块集体亮相,活动精彩纷呈,擦亮了海航物流品牌,其亮点受到与会人员的青睐。
供应链金融创新
海航物流首席运营官金曦介绍,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海航物流致力于成为全球物流行业投资商及物流金融服务提供商。物流投资依托天海投资,聚焦大物流领域的产业投资和金融投资,利用境内外资金平台,构建全球物流行业投资商;物流金服依托供应链金融、保理、保险、租赁、资产交易所、网络支付等金融工具,为市场提供高效率、全牌照、定制化的物流全产业链金融服务解决方案,打造物流金融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供应链管理依托国际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技术和服务方案,结合船舶、车、飞机、土地等核心要素,开展海运、陆运、空运、仓储业务,打造海、陆、空一体化物流运输网络,构建“平台+运力+仓储”的供应链服务管理体系,推动建立供应链生态体系,提供供应链服务解决方案;海航智造依托金海重工成熟的船舶修造技术,围绕物流智能与大交通领域,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关键要素,打造“2025国家工程产业园”,培育以船舶和航空为主业的产业集群。
在关于产业链金融创新议题上,海航物流首席创新官徐志豪表示,金融的本质不会改变,即资金的匹配及风险定价不会改变,金融创新的重点应该是对运行模式的创新,包括打造场景化金融服务。“与传统金融不同,场景化金融主要是深挖客户需求,提供差异化、定制化服务,并通过物流、资金流和数据流‘三流合一’,有效掌控并降低金融风险。”徐志豪强调。
徐志豪认为供应链金融发展至今已步入4.0时代:1.0时代以仓单质押进行融资;2.0时代以供应链核心企业为主进行应收账单保理等服务;3.0时代加入了信息技术,对供需进行合理匹配;4.0时代则是将物流、资金流和数据流进行整合,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风险。
基于这一思路,海航物流在产业链金融布局中,大力整合内部资源,优化重构产业链,如通过旗下的科技企业海航云商打造跨境电商B2B交易平台,该平台依托海航物流的优势,将自身的跨境支付、物流支付、大数据及征信融入其中,为行业客户提供“一站式”进出口供应链综合服务。“通过货源、物流、仓储、通关、退税、融资‘一站式’的供应链服务,进口方面,可以帮助企业客户获得低价、可靠、保真的商品;对出口企业尤其是传统中小型企业而言,可为其解决‘通关难、退税难、货款回收难’的痛点,真正打造一个完整的跨境贸易生态产业链。”徐志豪说。
跨境电商发展可谓一枝独秀。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报告显示,去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5.4万亿元,同比增长28.6%。今年预计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将达6.5万亿元,约占全国进出口额的1/4,其中B2B交易模式占到整个跨境电商交易规模的八成以上。跨境B2B作为“互联网+外贸+中国制造”的新型交易模式,让企业通过互联网重建商业体系,成为跨境电商发展的主导方向。
分析人士认为,海航云商“打造跨境电商B2B 生态产业链”这一定位,除了依托海航物流优势外,与目前整个经济环境密切相关。
海运转型创新思路
针对近年全球航运业持续低迷现状,海航海运首席投资官于怀昊表示,海航海运作为以航运为主业的大型综合性企业,突破市场、逆势而上、转型创新是生存发展的第一法则。这就需要海航海运从以控制传统海运要素为核心的海运船东、船代货代、船舶管理、船员管理等传统业务,向以航运金融解决方案为主营业务的轻资产型转型。
于怀昊表示,海航海运将通过平台共享模式,以大数据、互联网和资金为工具,分别打造海运运营平台、海运科创平台、海运金服平台三大平台,致力于建立海运金融新生态。于怀昊指出,现代海运的几大痛点是:船东现金流管理困难;船厂融资难订单骤减;船舶在航时间长,运营现金流压力巨大;传统金融机构缺乏航运专业性知识,风控能力不足等。于怀昊认为所有的痛点都集中在金融问题上。基于此,海航海运要改变以重资产为核心的传统经营思路,打造新型的轻资产运营模式——以海运服务为主,以海运科技为手段,将航运电商作为旗下整体业务的互联网入口,通过并购整合航运大数据、新媒体、IT和物联网等企业和产品,为线下实体业务提供服务支持,打造垂直型O2O平台,改变传统航运物流业的交易模式;通过旗下并购整合及合作的航运银行、航运基金、船舶融资租赁等,为海运业内企业提供覆盖供应链全程的或航运全周期的一揽子金融服务。也就是首先打造围绕船舶的海运船舶服务平台,其次加入最新、更智慧、更具概念的海运科创平台。基于两个平台的运营和沉淀,最终升华出海运金融服务平台,从而构建新型的海运金融新生态,改善生态圈中每家企业或每个人的生态环境、生存环境,使每个参与者都能在海运生态圈里找到补给点。
第三方船管企业机遇
全国首家新三板挂牌船舶管理企业——上海至精国际船舶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至精船管,证券代码:837310)董事长兼总经理汪永健指出,作为已登陆资本市场的船舶管理上市企业,至精船管在创新转型的新征程上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有利优势。
第三方专业船舶管理企业(船管企业)在国际上较为普遍,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一些船管企业已具备相当规模,成为跨国企业。自2014年国务院提出上海自贸试验区外商可成立独资船管企业的政策试点实施以来,不少有远见的知名船管企业纷纷落户上海。外资船管企业在船管专业领域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但其在中国市场普遍遭遇“水土不服”,业务开拓不顺利也是难以回避的事实。反观中国船管企业,普遍存在规模有限、品牌不强、技术不高的现象。因此,船舶管理市场以及海运运营市场可开拓、可精耕的空间十分广阔。
“要在竞争激烈、市场低迷的环境下突破创新、谋求转型,就必须紧握‘航运+资本’的钥匙,紧抓政策红利,对内通过精细化管理、技术升级、人才建设等方式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对外通过兼并收购、拓展领域等策略实现扩大市场规模、完善技术服务、拓宽细分领域,开启至精船管创新转型的新征程。具体来说,至精船管将以‘航运+资本’为抓手,对航运上下游产业和资源进行投资并购,逐步打造围绕海运运营为核心,以船舶管理、航运电商、船代货代、保险理赔、物资贸易、船员招募培训等一系列航运服务细分领域为支撑、动力、特色的海运运营生态圈,从而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全方位、一体化、生态系的海运经营服务。” 汪永健表示。
发力冷链物流
6月15日,在“海航冷链产业合作基金合伙人意向签约启动仪式”现场,海航冷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海航冷链)与沈阳天顺路发冷藏物流有限公司等7家第三方专业冷链物流企业分别签署产业合作基金合伙人意向协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委、海航易食控股有限公司、海航上海家得利超市有限公司、易果生鲜上海安鲜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分别与海航冷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海航冷链是冷链产业合作基金的发起人,海航冷链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桂海鸿表示:“海航冷链作为海航物流大家庭的一员,随着海航集团、海航物流的发展演变和壮大,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过去两年中,海航冷链进行了生态化的战略重构和多维度的商业模式创新,在资产证券化、境内外投资布局、温控供应链体系打造、冷链金融和互联网科技产业化应用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尝试,实践的检验让我们对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
桂海鸿认为,冷链物流供给端资源散落、标准缺失、服务水平低下的现实,与亿万国人大健康、大消费需求端的呼声形成了巨大落差,需要新一代冷链人去改变。中国冷链行业进入了“战国时代”,千余家规模企业争夺几千亿量级的市场“蛋糕”。分久必合是历史的必然和市场规律,人们需要新的合纵连横来共建全国性网络,共享区域资源,共担行业革新使命,而非各自为战、无序竞争。化零为整的军团之战能否为行业变革破局,取决于聚在一起后能否以诚相待、戮力同心,能否形成高度的战略共识和清晰的规划,能否建立高效协同、权责统一、共惠共赢的合作机制。只有实现了这些条件,这只产业基金才有生命力,才有可能为行业、客户创造新的价值,并成为促进行业进步的重要推力。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玉鸣表示:“近年来,冷链行业价格在普遍下降,成本却在不断上升,目前已经到了需要整合、转型、变革的时候。此时海航冷链依托海航集团大平台与海陆空立体化运输资源,以及产业基金和海航资本运作的优势推出产业合作基金,希望这一举措能够带动冷链行业向前迈进一步。
互联网+大数据
海航集团旗下成员前海航运交易所从2014年起发力综合资产交易市场,专注航空航运领域,目前累计交易额突破185亿元。
前海航运交易所联合创始人兼COO王前前指出,“互联网+”为传统企业商业模式转变提供了新的思路,船舶买卖双方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有效降低时间、运营成本。风险控制同样可以借助互联网高效进行,如引入一家可靠、专业的第三方来解决买卖双方信用管理缺失的问题。王前前表示,前海航运交易所旗下交易结算平台航付保正是由此应运而生,作为中国首家航空航运金融结算与数据服务平台,航付保能为航运企业提供安全有保障的船舶交易结算、三方协议支付、运营结算服务。
谈及大数据应用,王前前认为中小型航运企业受规模、财力、信息等限制,小、散、弱现象突出,难以形成良好的市场网络、发挥规模效应抵御市场周期性波动风险。利用航付保沉淀下来的交易数据,为中小型航运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整合运力、创新服务、细分市场、提升综合竞争力提供了可能,也为行业大数据挖掘提供了途径。
“前海航运交易所通过大数据模型建立企业自身健全的资信管理档案,能够多样化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并提供‘一站式’增值服务,有效帮助中小型航运企业摆脱融资成本高、门槛高的困局。前海航运交易所致力于以大数据为核心基础,以互联网技术、金融服务为有效支持,通过构建综合型资产交易平台提升中小型航运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效率,降低企业营运成本,满足中小型航运企业规模化、多元化经营需求,加速产业的转型升级。”王前前补充道。
国内航运交易所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如何利用航运数据,解决传统中小型航运企业的痛点?对此,前海航运交易所航付保业务团队负责人黄勇指出,航付保将基于企业在平台上沉淀的大量结算支付数据,通过互联网对交易数据、运营数据、舱单数据等收集整合处理,逐渐把航付保的服务与航运企业的需求对接,从而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
深耕造船市场
据了解,金海重工作为海航物流旗下重要装备制造企业,在建造、交付多艘原油轮、集装箱船基础上,不断深耕系列船市场,在成本、技术、效益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2016亚洲物流双年展”中新推介的船型,从阿芙拉型到超大型原油轮,从2500TEU、3600TEU等支线型船至万箱型船,均为节能、环保船型,满足最新的排放物要求规范,并提供冷藏箱量、特殊航区运营等定制化服务,符合当前造船市场最新需求。与会人员对新推出船型表示极大兴趣,纷纷前往展台,就融资能力、新船型性能指标等与金海重工进行深入交流。
金海重工销售负责人张宏捷介绍说,金海重工已成功建造、交付各类大型船舶70余艘,具备丰富的大型邮轮、集装箱船建造经验,目前手持62艘订单中,大型高附加值船型占比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