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对航运业杀伤有限
2016-07-05 17:17 | 航运交易公报 船舷内外
英国“脱欧”短期内会对国际航运业形成一定冲击,但长期来看影响不会很大。相对而言,英国“再工业化”进程对国际航运业的影响将更加显著
随着“脱欧”派以微弱的优势赢得“脱欧”公投的胜利,英国离开欧盟已成定局。作为全球老牌国际金融和航运中心,英国的离去对全球金融、贸易和航运市场造成的冲击是毋庸置疑的。
目前关于英国“脱欧”后对国际航运业的影响众说纷纭。一些学者认为,尽管英国属于欧盟成员国,但在政治、经济政策方面,一直与以德国和法国为核心的欧洲大陆国家貌合神离,除承担一部分成员国义务外,英国对于欧盟事务的影响力非常有限,在某些方面甚至不及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欧洲大陆国家。与此同时,英国始终没有加入欧元区,因此英国“脱欧”后对国际金融与贸易市场的冲击将非常有限。从这些角度分析,英国“脱欧”事件短期内会对国际航运业形成一定冲击,但长期来看影响将不会很大。
“脱欧”影响有限
从目前国际航运业,特别是与航运相关的高端服务业的格局来看,英国依然是全球公认的海事中心,以国际海事组织和波罗的海航运公会为代表的一系列航运核心机构总部都设在英国首都伦敦。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说,英国法是目前国际航运法律体系的基础,绝大部分货主、船东及航运活动参与方在签订合同时都倾向于选择适用英国法,在发生商业纠纷时往往也会选择英国作为诉讼或仲裁的地点。更为重要的是,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航运贸易的支持,作为国际航运和金融中心,英国国内形势的变化对于国际航运业的影响不容小觑。
从实际情况来看,“脱欧”已经对英国的政治、经济形势造成非常明显的冲击:首相辞职,英镑汇率暴跌11%,国内资本市场在“脱欧”公投结果公布后发生剧烈波动。一部分学者据此认为,英国“脱欧”对于其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将会逐渐波及到航运业。从这个角度来看,“脱欧”事件对于国际航运业将会造成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表面上,以上两种分析似乎都有一定道理,但任何事件背后的真相都只有一个。在分析英国“脱欧”事件对于国际航运业的具体影响时,不能只局限在地缘政治、货币政策、资本市场、法律制度等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而应从航运业的本质入手,全面分析“脱欧”事件所造成的各种后果及其对于国际航运格局的影响。因此,当下评估“脱欧”事件对于国际航运业的影响还为时尚早。
航运植根于商品贸易发展
国际航运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以货物运输为主的、高度国际化的交通运输行业,而国际商品贸易的发展是国际航运业发展的基础。尽管国际资本市场、能源价格、海事法规等要素的变化会在短期内对国际航运市场造成显著影响,但真正能够左右国际航运市场格局的,始终是国际商品生产能力的变化与国际货运市场的实际需求。
为确保战略物资的运输,“二战”期间各参战国都建造了不少运输船舶,随着战争结束,这些船舶由于长期无法找到货源而被迫改建或拆解。因此从表面来看,“运力过剩”似乎是导致“二战”后航运业大萧条的主要原因,然而本质上,“二战”对于国际生产力的破坏才是引发航运业大萧条的根本原因。战争的巨大破坏力导致战后绝大部分工业国家的工业生产能力大幅下降,受此影响,全球对能源、原材料与商品运输需求也随之下跌,大萧条也就成了当时国际航运市场的必然。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国际航运业的繁荣也与全球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20世纪50年代前,工业生产所需的木材、纤维、橡胶等原材料主要依靠农业生产,工业生产规模和效率很大程度上受农业生产力制约。20世纪50年代末,化工技术的突破,极大地推动了以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为代表的人造材料的发展,大量新材料的出现丰富了工业生产原料的来源,全球范围内的工业生产开始逐渐摆脱对农产品的依赖,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工业生产力的发展显著刺激全球范围内以石油为代表的能源、工业原料及商品的运输需求,国际航运业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随后爆发的“苏伊士运河危机”对于当时国际航运业的繁荣只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此前,一直有观点认为,由1973年石油危机引发的燃料成本上涨,是造成20世纪70年代航运业大萧条的主要原因。然而从国际商品贸易与航运业的关系来看,这种观点是片面的。20世纪50—60年代的低油价在刺激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使得全球的工业生产染上了“石油瘾”。对于当时的工业生产而言,石油既是驱动机器运转的能源,又是生产各类人造材料的工业原料。
从这个角度来看,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导致的能源与原材料成本的大幅提升,对于国际制造业的打击远远超过航运业。因此,国际商品产量的减少导致全球对于能源、原材料及商品运输需求的大幅下降,才是航运业再次进入大萧条的本质原因,燃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
21世纪初国际航运市场的繁荣也与当时全球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让全球化大工业生产成为可能,由此而引发的工业生产与商品贸易供应链的延长极大地刺激了国际航运业的发展。尽管当时以钢铁和煤炭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一路上扬,原油价格也突破了100美元/桶的历史性纪录,然而这一切都没能阻挡国际航运业蓬勃发展的脚步。
从以上分析来看,国际政治格局、资本市场、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海事法律法规对于国际航运市场的影响通常只是暂时性的。目前英国“脱欧”事件对于国际工业生产能力的影响微不足道,而对于国际航运市场的影响也由于相关的贸易协定尚未落地而无法预测。
制造业回流利好航运
相对于“脱欧”公投而言,英国“再工业化”的进程对于国际航运业的影响将更加显著。“再工业化”是20世纪70年代西方学者提出的一个概念,即通过政策吸引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工业生产重新回到国内,吸引海外资本回流,避免国家出现产业结构“空心化”。
以英国为例,作为全球最早爆发工业革命的国家,英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工业化”、“去工业化”和“再工业化”三个主要阶段,工业革命后的英国生产力得到空前提升,逐渐成为“世界工厂”。然而工业在为英国社会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引发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自20世纪初开始,英国逐渐将钢铁、煤炭、化工、水泥、造船、汽车等高污染工业部门转移到当时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的欠发达国家,在国内重点发展以金融业和高端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去工业化”使得工业在英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据的比例迅速下降,过度依赖第三产业的经济增长模式让英国经济在历次金融危机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为提升国民经济对于金融风险的承受能力,改善整体经济结构,英国政府从2014年开始出台新的经济发展政策。通过税收优惠等措施逐步增加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促进国内已经转移到其他国家的工厂或生产线搬回本国。近期英国工业联合会发布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英国制造业正在迅速发展,并对后全球金融危机时代英国经济的复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这个角度来看,英国“脱欧”后“再工业化”的基本国策不会发生实质性的改变,由高端制造业回流而引发的新能源、原材料与商品运输需求或将利好未来的国际航运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