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造船业逆势回暖
2009-11-30 22:39 | 齐鲁晚报 国内造船
在威海,为加拿大生产的3万吨级散货船正等待下水
尽管中国造船业整体面临世界性金融危机带来的衰退,但是拥有3000多公里海岸线,位于日本、韩国和中国构筑的世界造船业“金三角”中心位置的山东造船业,却逆势而上,在“寒冬”中感到了暖意。记者近日走访烟台、威海、青岛等省内几大主要造船城市了解到,由于各地造船业找准自身定位,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截至前三季度,山东船舶工业呈现总体增长态势,造修船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88.4亿元,同比增长38%;实现利润8.8亿元,同比增长58%。
新船赶工忙逆势扩产能
18日,在威海新船重工的厂区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几百名身穿蓝色工作服的造船工人,像蚂蚁般在船坞180多米长、近
记者了解到,由于山东在年初的船舶振兴计划和目前的蓝色经济发展指导中,都将“建设山东大型修、造船基地”作为发展山东海洋经济的重要战略之一,我省烟台、威海、青岛等造船龙头城市都借此机会开工建设高端造船项目。
错位求发展各地有特色
记者从山东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我省船舶工业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基本稳定,产品结构调整取得一定成效。数据显示,全省前三季度造修船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88.4亿元,同比增长38%;实现利润8.8亿元,同比增长58%。
记者在省内沿海七市走访了解到,全省船舶工业目前已基本实现了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滨州市因地制宜重点发展3万吨以下级小型船舶制造业,烟台则以海洋工程设施和特种海洋船舶为特色,以造船业为支柱产业的威海,则依托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滚装船为骨干,整合全市90余家造船及配套企业,力争2009年造船能力达到200万载重吨以上,完工量100万载重吨。
山东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人士表示,由于目前山东船舶工业仍然未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走出,下一步,山东船舶工业应由单纯以造船为主向造修船、海洋工程装备及配套业协调发展转变。同时,建立以设计为先导、总装造船为核心、中间产品为导向的现代造船模式,提高生产效率,控制造船成本,消化手持订单,尽力开拓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