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船舶工业培育“单项冠军”

2016-12-09 08:21 | 齐鲁网 国内造船


山东是船舶工业大省,但配套能力不强一直是短板。船舶工业转型升级方案出台以来,山东着力推进产业的协同发展,使船舶工业由大向强迈进。

山东船舶工业亮点突出:海洋油气装备及特种船舶建造优势明显,深水海洋平台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20%,豪华客滚船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首位,大型远洋渔船建造能力最强。

青岛北海船舶重工公司副总经理谷克超告诉记者:“18万吨散货船由160个设备采购包,之前多数设备从外地采购,本地的产品非常少,占比不到5%。”

长期以来,掌握核心技术的配套企业主要集中在欧洲、美国和日本三大区域。国内的产品大多以跟踪模仿为主,很难进入到主流船舶企业的配套体系。

山东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主任王超英表示:“我们的技术不足,这个技术包括我们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包括我们的设计,包括我们的新产品研发,包括我们的技术人才队伍,这是我们最大的一个短板。”

船舶工业转型升级方案出台后,山东积极引导配套企业参与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的协同创新,省财政每年拿出资金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产品认证。在政策引导下,青岛海德威公司将本来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电催化高级氧化技术成功引入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

青岛海德威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经理卢克超表示:“这种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优点,它的安全性,它没有任何可燃气体,另外,它整个系统的功耗非常低,它的整个的杀菌是非常高效的,适用于全球不同的海域。”

技术的突破使海德威很快拥有了世界领先的船舶压载水处理能力,并通过了国际海事组织的型式认可。如今,企业的产品70%以上远销欧美发达国家。

青岛海德威科技有限公司工厂厂长郭科运告诉记者:“这个日期基本上每天都有发货,我们现在工厂的生产能力我们是能够达到两千套的生产能力一年。”

配套企业有了核心技术,再加上成本优势,山东主要船企的新订单中配套的本地化率也随之提升。

青岛北海船舶重工公司副总经理谷克超表示:“单船比例可达到14%到20%,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

山东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主任王超英告诉记者:“山东省船舶工业,我想我不一定做到全国最大,但一定要有全国最强的行业,或者是项目和企业。”

提高自主研发设计能力,掌握配套产品选型话语权,已经成为山东船舶工业的发展路径。山东硕力研发的船舶三维数控弯板机使加工效率提高10倍以上;淄博大亚研究的机器人,解决了船舶喷砂除锈的污染问题;威海普益公司研制的船舶尾气脱硫装备,填补国内空白。2015年,山东省船舶配套实现利润1.8亿元,一举摆脱了连续两年亏损的局面。

2015年山东省船舶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31亿元、利润34亿元,较2013年分别增长40.7%、3.3%,均由2013年的全国第三位上升至第二位。

END

关键词: 山东造船业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