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留在鹿特丹,“新光华”继续远航

2017-04-21 09:47 | 国际船舶网 船舶动态


新光华轮载着”希望6号“驶入荷兰鹿特丹港

当地时间4月19日晚20时55分,经过二十四小时的连续作业,中远海运特运10万吨级半潜船“新光华”轮在荷兰鹿特丹港安全卸下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平台(FPSO)“希望6号”,为这一趟壮丽航程划上了圆满的句点。

新光华轮下潜作业

“希望6号”从新光华轮慢慢卸下

两个月前的2月18日,“新光华”轮在上海绿华山南锚地成功装载中远海运重工所属南通中远船务为英国DANA石油公司设计建造的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平台(FPSO)“希望6号”,踏上了前往欧洲的旅程。

经过48天的漫长航行,航经东海、台湾海峡、南海、桑达海峡、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英吉利海峡、多福海峡和北海等海域,“新光华”轮于4月13日中午安全抵靠目的港荷兰鹿特丹港。

在这趟历时48天的漫长航程中,为确保货物运输和船舶航行安全,中远海运特运岸基保障人员24小时跟踪指导,“新光华”轮的船员们更是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为了确保船舶航行安全,在海盗活动猖獗的印尼海域,3月2日至4日,全船增派防海盗加强班,保持24小时不间断的巡视与瞭望。船长连续三天坚守在驾驶台,累了困了就在驾驶台的沙发上眯一会儿。为防止海盗登轮后攀爬货物,船员们更是早早就在“希望6号”平台梯口处上上下下安装了厚实的刀网。

船员们在安装刀网

经过一段时间的航行后,3月14日,船员们在例行检查时,发现平台底部的四个潜水泵,原来加固的橡胶垫全部磨损掉了。于是,甲板部的船员们爬进只有60厘米高的平台底部进行加固绑扎。

这样的作业每天都要进行一次,每一次这样的检查加固,船员们都要持续趴在冰冷的甲板上一个多小时。一个星期后,货物的加固没有问题了,船员们的手肘和膝盖全都磨破了皮。

在随后的航行中,大家密切关注绑扎情况,随时进行加固,直到安全抵达目的港。

船员们在进行加固作业

4月13日中午,“新光华”轮顺利抵靠鹿特丹港,也为这个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老港口增添了两项新的纪录:首次迎来亚洲最大的半潜船,首次迎来体积最大、吨位最重、价值最高的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平台。

为表示欢迎和重视,鹿特丹港港务局代表特地上船,向“新光华”轮高正捍船长赠送了纪念品——象征鹿特丹港的钥匙木牌,高船长回赠以“新光华”装载“希望6号”的纪念船模。

“来自中国的全球第二大半潜船”在当地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当地各大媒体、网站都对此进行了报道,每天来到码头边参观的人们络绎不绝,不少人拿着“长枪短炮”,兴致勃勃地记录下“新光华”和“希望6号”的雄姿。

高正捍船长正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

中远海运特运作为全球最大特种船公司,在海工装备运输领域拥有超强实力。

作为公司特种船队旗舰的半潜船队,迄今已装运各类FPSO达6个,该型FPSO 3个,“新光华”轮此次承运“希望6号”,同时创造了公司半潜船队装运单件货物吨位最重、圆筒型货物体积最大的双纪录。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中远海运特运半潜船的吨位都不超过5万吨,“新光华”轮于去年12月投入营运后,使公司半潜船队核心实力得到数量级的提升,载货能力实现了从2万吨到10万吨的全覆盖,而今后随着公司半潜船逐步大型化,无疑将对中国制造业模块化、大型化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希望6号”卸载顺利完成

“希望6号”是中国船厂首次为国外石油公司完整建造的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平台(FPSO)总包项目。

配备DP2动态定位系统的“新光华”轮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10万吨级大型半潜船。

“新光华”轮所属的中远海运特运与设计建造“希望6号”的中远海运重工同为中远海运集团旗下二级公司。在该项目中,双方通力协作,充分展示了中远海运集团改革重组后的实力提升,打造了“中远海运制造+中远海运运输”的又一成功典范,这一模式必将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注入更多“中国制造+中国服务”的支撑力量。

END

关键词: 希望6号新光华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