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船老板终于有“出路”?

2009-12-22 08:32 | 中国台州网 公告公示


 

最近,市经委的黄林育陪着省外媒体记者北上南下,四处走访,考察台州造船业的兴衰。车子沿着灵江而下,黄林育细心地数着江两岸的下水新船。15艘!看着空荡荡的江面,黄林育轻松地呼了口气:船老板们积压了大半年的轮船终于找到“出路”了。

上半年,江两岸“泊”着百来亿资产

  “6月份的时候,我乘着海事部门的船顺江而下。灵江两岸漂荡着大大小小的新船80余艘,场面倒挺壮观。按一艘船1亿多算,江水中‘泊’着百来亿的资产却无人问津,这对于生产周期长、投资巨大的造船业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黄林育是市经委机械冶金行业处处长,当时的情景令他深感担忧。

  “不怕卖不掉,就怕造不出”,这句话在2008年上半年之前在业界还很流行。在三门、临海、椒江、路桥、温岭、玉环等地,许多昔日的滩涂都已变成一座座造船基地。2008年上半年台州船舶工业产值增长52.8%,台州造船业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黄林育回忆说,好多地方,家家户户都在谈造船,造船最火的时候,搞地产的,做服装的,甚至还有种草莓的,都以参股的形式加入了造船大军中来。

  “事实是,台州造船业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人们原有的预期。”台州市船舶工业协会会长、浙江合兴船厂董事长陈存裕冷静地分析,按照当时台州造船业的发展速度,未来3年台州市造船能力将突破1000万载重吨,这个数字,是浙江“十一五”规划年产量520万载重吨的近两倍,是中国整个“十一五”规划年产量1700万载重吨的近六成。市场的容量真的有这么大?陈存裕表示怀疑。

  市场反映进一步证实了陈存裕的置疑。2008的夏天,船老板们忽然发现,以往别人抢着要的船竟然很难找到买家。年底的时候,这股“冷风”更甚,有些预订了的船都没人要了。订船的业主宁愿丢掉5%的订金,也不要船。

  采访中,一位船主透露,他的一个朋友合伙投资了一艘散货船,去年上半年有人出价2.3亿元,他不卖。不料,两个月后,跌到了1.9亿元,这时他才着急起来。观望还是“割肉”,这道看似简单的选择题令人纠结。“造船企业最无奈的是接不到新的订单,最痛苦的是已经造好的船却卖不动。”因为工作关系,黄林育经常与造船厂的老板打交道,对于船老板们的压力深有体会。

航运价格上涨,船老板当起了“船老大”

  “从今年下半年的情况来看,造船业有反弹之势,一些船厂的订单明显增加。”黄林育笑着说,灵江上的“新船指数”只是他个人一个判断依据,最关键还是看波罗的海指数,即国际航运价格指数。

  国际航运价格指数事实上也是造船业的一个风向标,运价的上涨会极大刺激造船工业的增量。下半年的航运价格强力反弹,宁波港反映出的航运报价已从上半年的20/吨上涨到了140多元/吨。

  “上半年灵江上的新船有一部分就去跑航运了。”黄林育透露说,根据他掌握的情况,一些船东并不满意现在的出售价格,索性注册成立航运公司,自己跑起航运。随着国际市场的回暖,航运业的需求会更大。至少在目前来看,这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而且过几年船价上涨,这些投身航运的货船还能卖个好价钱。

  “我认为,造船行业最坏的情况已经过去,造船业今后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黄林育说,三门的长辉、海航,临海的枫叶、方圆、海丰、越航等造船厂,订单都在大幅增加。同时,现在有很多潜在的客户正在与造船企业进行接洽,就新的船只订单展开谈判,“需求肯定是有的,现在谈不拢的只是价格而已”。

造别人没有的船,不怕没人要

  三门海航是2008年上马的新船厂,在业内同行眼里这是来赶造船业的末班车,要是早三五年入行,早就赚大了。不过,在造船业最困难时候出现的海航却成为一匹黑马,一举拿下4艘船的订单。

  “我们在创办之初,除了注重人才的引进、规范的管理,最为重要的是进行了缜密的市场分析和定位。”总经理郑绪安说,公司的发展方向是不锈钢的化学品船等特种船舶,他们原来接下的4艘船的订单是出口德国的重吊船,也是一种特种船。

  “特种船在国际市场上需求量同样很大,而且技术要求高,含金量足,走这条路我们可以避开行业的同质化竞争。”郑绪安说,现在行业复苏在即,对于明年他们充满信心。

  走特色之路,是目前台州造船业的新动向。比如浙江方圆造船有限公司打响了特种船——挖泥船的品牌,在行业最困难的上半年还有3个亿的订单。

总经理金文林分析认为,是转型升级、打特色牌,让公司在危机中避开了残酷的竞争,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目前,方圆造船有限公司仍在不断进行产品转型与升级,他们与上海等地的船舶设计研究单位进行合作,联合开发一系列新产品。“走‘高’、‘深’、‘特’之路,造别人没有的船,就不怕没人要。”金文林信心满满地表示。

END

关键词: 船老板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