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促船海业迈向中高端
2017-06-09 17:16 | 中国船舶报 国内造船
江苏省南通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北部,与上海及苏州隔江相望,具有“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的地理位置优势。近年来,随着南通市船舶海工产业的迅猛发展,素有“船谷”之称的南通呈现出海工装备制造、船舶建造“双轮驱动”的发展态势。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国船舶工业进入深度调整和转型的关键阶段,南通船舶与海工产业也加快转型升级,通过引入“三大资本”,盘活存量资源,促进了全市船舶工业产能结构的持续优化。2017年,南通市将重点从“稳、转、调、争”四个方面着力推进船舶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换产业发展动能,促进船舶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引入“三大资本”
盘活存量资源在船市持续低迷的2016年,南通市部分主打三大主流船舶建造业务的中小型船企“接单难、盈利难”等问题进一步凸显,开工不足、产能闲置问题日益加剧。转型升级成为船舶企业唯一的出路,不转就面临生存危机;转型太慢,就会错失良机被市场无情淘汰。对此,南通市船舶行业主管部门通过引入外资、国资、民资“三大资本”,促进全市船舶工业产能结构的持续优化,使部分企业实现产品转型,重新焕发生机。
一是通过引入外资,引导部分船舶企业转型核心配套产品业务。南通华滋奔腾船业有限公司与法国雅凯集团合资成立了江苏华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加大对原有设施的升级改造力度,进军超大型液罐系统等海工装备领域。目前,华滋海洋公司研制的全球首制85000立方米超大型半液半压式船用C型液罐已顺利合拢。2016年,该公司产值同比增长64.5%。
二是通过引入国资,促使南通船舶企业转向特种工程船舶领域。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增资入股的方式控股启东道达重工有限公司,成立了上海振华重工启东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新公司的成立有效弥补了振华重工发展海工的硬件短板,优化了其海工基地布局,道达重工则退出一般船舶建造领域,更专注于海上风电装备领域,进一步做大做强海工装备产业,提升竞争力。2016年,振华启东海工已有多艘海工装备和特种工程船下水,产值同比增长50.8%;建造的列入国家“863”计划项目的、全球首座一步式海上风机运输安装装置“道达风能”号在通州湾顺利下水。
三是引入民资,促进南通船舶企业转型非船业务。原南通启亚船务有限公司被江苏京沪重工有限公司收购,转型桥梁、建筑钢结构领域。2016年,启亚船务产值同比增长207.5%。据了解,通过引入三大资本,南通船舶工业实现了平稳发展,化解船舶过剩产能60万吨。
此外,南通市船舶企业还大力加强科技创新,进一步增强创新能力。2016年,位于南通的招商局重工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南通力威机械有限公司等7家船舶企业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招商局集团海工研究中心去年12月落户南通,将从全球引进高端研发人员50人左右,投入5亿元加强海工研发能力建设。积极转型升级
实现提质增效2016年,南通市政府通过政策扶持,引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促使该市船舶工业实现稳定发展。但随着市场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船舶产业发展环境仍十分严峻。船东经营业绩恶化、海工装备利用率大幅下滑,船企“交船难”问题愈加凸显、手持订单系统性风险大增。对此,南通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南通市将继续推进船舶工业供给侧改革,重点支持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招商局重工)等骨干船舶企业发挥资金、技术优势向高端产品领域发展;支持企业细分船海市场,开拓船舶海工市场新领域,利用优质起重、焊接、涂装等硬件设备和岸线码头资源发展非船业务,实现多元化发展,支撑产业总量增长。南通市还将进一步优化产能配置,盘活船厂存量资产,延伸船舶海工高端配套产业链,促进船舶海工产业提质增效。在促进转方式、调结构过程中,南通市将支持金融机构研发针对本市船舶企业的金融产品,支持船舶企业向金融机构争取转型信贷政策授权,为南通市船舶工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此外,南通还将以智能制造引领船舶工业内涵式发展。目前,南通市已建成1家省级示范智能车间、3家市级示范智能车间,上海振华重工集团传动机械有限公司智能化桩腿焊接车间更是填补了海工装备制造领域多项技术空白,成为国家级海工装备智能化制造示范车间。该公司目前又启动了“齿轴智能制造流水线”项目,后续还将建设“齿轮智能生产线”,力争以智能制造为动力,实现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