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产能过剩开始动真格
2009-12-28 08:24 | 中国产经新闻报 公告公示
一行三会联手出台“调结构”26条新规,切断过剩行业、企业、项目的融资途径,从实质操作层面抑制产能过剩——
作为产业赖以生存发展的血脉——资金,牵扯着经济社会中所有企业的神经。
“之前是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从策略、政策层面提出调结构、抑制产能过剩,这一次则是由一行三会从实质操作层面推进,开始动真格的了。”中信建投宏观分析师夏敏仁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指出,之所以这次开始“动真格”,是因为已经到了不得不调结构的时候,“一方面,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从哥本哈根会议就可以看出,外部环境对于节能减排非常看重,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也面临着实实在在的压力。”
对于抑制产能过剩,此次新规出手相当狠。按照
尤其引起市场关注的是,过剩行业不仅是信贷受限,其他融资途径亦遭封杀。根据《意见》,“对不符合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国家已经明确为产能过剩的行业以及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企业或项目,禁止通过新发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可转换债、股票或增资扩股等方式融资。”
“切断过剩行业、企业、项目的所有融资途径,这是釜底抽薪的一招。”夏敏仁指出,此前抑制产能过剩的政策相对宽松,而这样细化地、从根本上来治理是从未有过的。
有观察人士指出,这次提出的问题都是之前提过的,但突破就在于把以前提过的问题真正地落到具备可操作性的层面上。此次出台的《意见》非常引人注目的另外一点就是在金融政策上有保有压,把“调结构”落到实处。
许多行业的产能过剩其实都是结构性的过剩,同时,许多行业既是国家要振兴的重点产业,同时也是需要调整的产能过剩产业,因此,如何有保有压地调结构便尤为重要。
船舶行业就是如此。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产业分析师梁志勇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介绍,船舶工业产能过剩问题已经显而易见,不过这种过剩应该理解为结构性过剩。根据有关方面的统计,船舶行业产能大约过剩1600万吨,但同时我国船舶工业在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方面的产能明显不足,海工装备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不足5%。
“这次《意见》中提到的对船舶行业加强金融支持的几种做法,实际上在行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早已提过,这对进一步落实振兴规划的精神和措施非常重要。但是这次提出的对一些不符合条件的项目、企业的金融限制,应该对船舶行业内部的结构调整产生实质影响。”梁志勇指出。
“所谓有保有压,要压的就是在低端市场恶性竞争的部分产能。这次政策的出台是非常有针对性的,是真正的从资金源头去压。”梁志勇分析,政策出台选择在年底,这会对明年信贷的投放的方向和规模起到明确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