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中国无人船公开赛在上海临港开幕

2017-08-09 08:21 | 央广网 船舷内外


夏末8月,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第一届(中国)无人船公开赛”今天在东海之滨的上海临港拉开了帷幕。世界机器人大赛秘书长李洋、解放军江阴基地司令员简仕龙少将、临港管委会经贸办副主任李甲及相关的赛事支持单位、协办单位领导出席本次活动。

本次无人船公开赛作为目前中国第一个无人船领域的官方赛事,得到了国家交运部、国家海洋局、地方政府及无人船行业的支持和指导。赛事为期两天,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7支参赛队伍,共12艘智能无人船参赛,参赛船只全部可以实现自主巡航、在无人操控的情况下执行特定任务。

本次参赛的队伍有:上海大学队、上海海事大学队、中山大学队、海南大学队、安徽科微智能队、上海荷福队、北斗天汇队等。上海大学经过多年的研发,先后开发了“精海”系列无人船,多次深入南极、南沙等地执行科考任务,执行侦察、勘测等多种任务,为国家的海洋勘探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上海海事大学多年从事无人船领域研究,研发的“海腾”号远洋工作无人船也是目前中国最大吨位的水面无人驾驶科考设备。安徽科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常年从事各型号无人船的研发和制造工作,目前已拥有全系列多用途的无人船产品,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在业界拥有广泛的知名度。其它赛队的参赛船只也各具特点,并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

比赛共分4个项目,包括Z字巡航、折返巡航、自主避障及目标识别。Z字巡航项目要求参赛船只以一列预先布置好的浮标为基准,依次绕过浮标并按照规则完成直角转弯动作,此项目主要针对军用、警用无人船在执行特殊任务时需要做出的连续规避的技术要求,同时也针对产业需求,测试无人船在规定区域内按照既定航线巡航的精确性和稳定性。折返巡航项目要求参赛船只以两列预先布置好的浮标为基准,进行匀速、平稳的折返曲线航行,此项目主要准对远洋科考、勘探、测绘的需要,考察无人船执行区域参测扫描任务的准确性、可靠性。自主避障项目要求无人船只穿过预先布置好的浮标群,做到自主识别、规避障碍物,此项目考察的是无人船的自主识别和反应能力。目标识别项目要求无人船在返航时识别码头前方预先布置的形状标记,将船停靠到指定标记的位置,此项目主要考核无人船的自主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为将来运用到军事、反恐、缉私、巡逻、海事等特殊领域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除比赛之外,此次还将举办“智能领航、共创未来”无人船专题论坛,将有来自全国各地的9位专家学者畅谈无人船技术、研发、产业话题,进一步促进中国无人船领域的产学研融合与发展。作为我国首次举办的无人船领域专业赛事,本次比赛集聚了国内无人船领域的专家学者、集结了国内技术领先的企业和高校、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对我国发展无人船领域的创新创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上海临港作为此次赛事的举办地,正在积极打造智能制造核心战略,向科创中心建设的主体承载区大步迈进。其中,产业是智能制造的核心。根据临港地区推进科创中心主体承载区行动方案,未来3年,聚焦“高端制造、智能制造、低碳制造”领域,临港地区将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突破,重点培育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先导产业,大力发展高端智能装备、海洋装备、智能汽车三大支柱产业,积极拓展软件服务等四大新兴产业,形成“2+3+4”的产业体系。

无人船产业是海洋智能装备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临港在发展海洋产业经济中重点打造的核心产业链之一。临港的海洋高新产业化园区,在无人船产业领域已吸引了多家企业落户,包括劳雷工业、磐剑海洋、析易船舶、星与海等。赛事的举办也将助力临港无人船领域产、学、研、用的有机融合,围绕产业共性平台、试点示范、重点产品研制等方面共同探讨和交流。目前,无人船主要的发展方向包括,动力定位航行、远距离无线数据通信、无人驾驶的自动路线规划、智能控制及集成应用系统等领域。在实际运用上,提供水质自动采样、环境应急监测、水利水文测量、水下地形地貌测绘、海上油井平台巡测、海洋资源探测及军事防务等多种应用。

中国无人船技术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 与国际先进水平尚存在一定差距,但随着国家海洋权益战略地位的逐步提升,政府已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 助力海洋技术的研发和产业落地, 无人船领域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黄金发展期。在中国各科研院所加大了对无人船技术的研发力度,部分优秀无人船企业正在崛起。第一届(中国)无人船公开赛的举办,给国内的无人船技术研究应用以及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交流和最新成果展示的平台,对推动无人船智能化转型升级产生了深远影响。

END

关键词: 无人船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