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造船业“井喷式”飙升

2010-01-19 08:04 | 新民网 国内造船


    机器轰鸣,起重机正吊装龙骨;火花四溅,电焊工在焊接舾装。虽是隆冬季节,在水阳江畔宣城市水阳船舶修造厂一号阳江作业区,各种型号的在建船舶一个紧挨一个,40多个船台无一闲置,气势蔚为壮观,热火朝天的造船场面令人振奋。
    据水阳船舶修造厂负责人叶建刚介绍,今年以来该厂一直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四个作业区最高峰时有100多条船同时开工,用工更是高达4000余人,产值近3亿元。
    水阳镇是宣城市造船业的腹地和大本营,水阳船舶修造厂“井喷式”飙升,实质是该市造船业化危为机、逆势上扬的缩影。今年以来,该市共建造船舶220条,计23万载重吨,产值达5亿元,同比大幅度增长。皖江船检局局长周文生介绍,今年宣城市造船业强势反弹,新船检验业务占整个皖江片区的半壁江山。化危为机抢占“天时”
    金融危机的挑战中蕴含了潜在的机遇。去年以来,在全球航运业持续下滑的背景下,宣城市内河船舶制造业却呈现“风景这边独好”的喜人局面。
    水阳船舶修造厂的叶厂长分析道:“自2008年7月以来,沿江海船建造受金融危机影响,几乎全部停产或半停产,导致钢材价格大幅下跌,最高时下跌达50%,仅3000元一吨。原材料的下跌,为我们内河船舶的建造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水阳镇造船历史悠久,目前水运从业户主达800余户,他们常年在长三角一带‘闯荡江湖’,积累了雄厚的资金,又掌握了大量的市场信息,为水阳镇造船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 ”
    水阳人赵荷寿,前年在江苏仪征造了一条12000吨的海船,及时出手,赚了二三百万元;金融危机到来后,他又瞄准原材料下调的时机,把资金带回老家水阳镇,果断出手,于2008年7月开工建造2条7000吨的内河船,于今年8月出售,又赚了600万;现在,他的另一条长达108米的万吨“大船”已上马在建,经济寒潮对他而言则是滚滚财源。
    金融危机和钢材价格下跌导致造船成本下降,国家加大投资促经济保增长的政策,无疑又在推波助澜、锦上添花,懂市场、有资金的船东瞄准时机、逆势投资、迎难而上,宣城造船业在逆境中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也就顺理成章。赵荷寿只是当地船东群体的一个代表,正是众多的有经验、有实力、懂行情的船东逆势投资,掀起了该市造船业的又一轮高潮。调整结构成功转型
    当地整合造船业资源,不断创新技术,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运力结构,提升行业竞争力,在竞争激励的长三角航运市场中勇立潮头。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前些年,一些船东看中眼前利益,为了降低成本,私自在河滩上无图纸、无资质、无材料合格证进行“滩涂造船”,这些“三无产品”差点断送当地造船业的“命”,因为船舶质量得不到保证,成为事故隐患,国家开展大规模治理整顿,船户损失巨大。
    为了发展、壮大造船业,必须提高技术门槛。为此,当地政府积极整合造船资源,将水阳江的数个低层次造船点取缔,组成水阳和南江两个船厂,建立安全生产、质量控制体系;邀请省船检局、省工防科工办船管办加强技术指导,按照京杭运河、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要求,加强船厂图纸设计审批管理,促使造船质量发生质的飞跃,顺利通过省国防科工办验收,2008年11月取得国家三级一类造船企业许可证,可建造长达120米的内河船和达60米的内河特种船。
    从“三无”产品到树立自己的品牌,由乱到治,宣城市造船业终于由“滩涂”游击队完成向“正规军”的转型。随着芜申运河宣城段和水阳江整治的展开,造船业的发展前景无限广阔。金融“输血”助推发展
    宣城市不断创新融资方式,打造融资平台,营造良好金融生态,持续不断地为造船业的发展“输血”,为航运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软环境。
    造船是个资本密集型产业,解决资金不能靠零打碎敲,而重在改善融资环境,建立一个长期、有效、顺畅的融资渠道。为此,当地海事部门与金融机构合作,创新融资模式,在全省率先推出“船舶产权抵押贷款”,海事局办理船舶产权抵押登记,金融机构利用船舶产权抵押贷款,在没还清贷款前海事局禁止船舶买卖转港,而保险公司则为船舶提供保险,形成“船东―海事局―金融机构―保险部门”四方合作的模式,完善了船舶建造融资平台。
    船东潘学余今年用自己一艘1800吨的船舶在海事局办理抵押登记,到农行抵押贷款60万元,高兴地与他人合股新造一条6000吨的新船。船舶抵押贷款风险小,收益好,深受金融部门青睐,资本大量流向造船业。
    “金融输血”助推造船业,宣州区裘公乡李泽友贷款投资1600万元,在南京船厂建造一艘集散两用船;运输大户丁祖国融资购置了两艘集装箱船,成为本埠名副其实的“船老大”。据了解,今年以来,宣城市共办理船舶抵押贷款327笔,融资2.3亿元,在“危机年”交出了一份成绩骄人的答卷,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该市拥有船舶2100余艘,运力计132万载重吨,位居全省前三位。
   
END

关键词: 宣城市造船业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