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忠钦:重点船企应尽快完成自动化补课
2018-03-06 19:50 | 中国船舶报 船界人物
尽管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林忠钦今年的两会提案针对高校教育发展议案,但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出身的他仍心系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期间,林忠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仅就造船业推动智能制造建言献策,而且为船企提升内部管理、推行优质制造“支招”。
推动智能制造 形成完整生产线
采用智能制造技术是我国船企提高造船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智能制造有助于快速提升我国船舶工业的竞争力。林忠钦表示,当前,我国造船业正迈进智能制造时代,智能制造的技术手段还需进一步完善,涵盖自动化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一代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以及智能装备应用、设备联网、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等的智能制造技术还需不断创新。
在船舶建造装备方面,我国船企在切割、成形、焊接、涂装等作业方面基本以机械化、半自动化为主,而日韩船企基本已经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在打磨作业等环节,国内大多数船企还采取手工作业方式,国外船企已采用了自动化装备。他表示,船企在打磨、喷涂、焊接等劳动强度较大的高危岗位急需机器人等智能设备来代替人工作业,特别是船舶关键部位通过运用机器人焊接,提升焊接精度,从而提升造船业智能制造整体水平。
“造船企业在单个工位智能制造设备的应用有所提高,但各工位之间并没有形成生产线发展模式。”林忠钦表示,在钢材预处理、型材切割、管子、T型材、小组立、中组立、拼板、平面分段、曲面分段建造过程中,我国船企还处于刚性自动化流水线作业或者一站式不流水作业的阶段,船企在推进智能制造过程中还需形成生产线,从而使设备发挥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业内要整合骨干资源,搭建产学研联合攻关平台,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及时推广智能制造成果。
提升内部管理 实施优质制造
“没有一流的制造质量,制造强国不可能实现。”林忠钦表示,我国船舶工业在世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2017年世界经济有所复苏,但造船行业仍处于困难时期,短期难以走出低迷局面。造船业需要通过提升内部管理,实施优质制造工程,从根本上取得质量提升的突破,扭转“造的出,但造不好”的顽疾。
“造船业要将质量发展作为立业之本和转型之要。”林忠钦表示,一方面,全行业要加强过程管理,彻底补齐在数字化、自动化、精益生产等基础薄弱环节的短板,缩短与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在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中的质量差别。其次,要全面提升内部管理,实施优质制造工程,尤其是船企内部物流系统等关键环节的管理亟待提升。
林忠钦表示,所谓优质制造,就是以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为核心基础,以优质资源要素为保障,综合应用大数据技术、智能技术等关键技术,精准把握客户需求,以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益为宗旨的一种新型制造模式。他指出,“质量、管理、人才”是优质制造的关键词。船舶企业要主动作为,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到2020年之前,重点企业完成自动化补课,构建中间产品专业化流水生产体系,推进精益管理。
此外,汇率变动对我国造船业的影响较大。当前,船企订单首付款普遍较低,一旦遭遇汇率调整,较低的首付款对船企而言更加微不足道。他希望金融机构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在融资支持、信贷优惠等方面对造船业有所支持,国家对出口船舶给予政策扶持。林忠钦积极呼吁,国家智能制造专项应该把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作为重点支持的行业,全社会共同努力促进造船强国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