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LNG海上运输的中国力量
2018-06-15 08:59 | 航运交易公报 船市观察
LNG是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的缩写,是天然气在超低温条件下液化形成的,主要成分为甲烷。LNG体积是同质量的天然气的1/625,LNG作为清洁能源,是传统能源的有效替代。世界LNG工业虽然经历了40年的发展历程,但正如50年前的石油工业一样,今天的世界LNG工业仍处于大发展时期。
LNG产业链是一条贯穿天然气产业全过程的资金庞大、技术密集的完整链系。由陆地或海上油田开采的天然气在液化企业经过预处理后进行液化,生产的LNG按照贸易合同,通过船运或槽车运送至LNG接收站储存,再气化,经由管网送到用户手中。
LNG运输是指通过LNG运输专用船、铁路和公路等方式,将LNG运送至终端站。目前海上LNG运量占世界LNG运量的80%以上,而在LNG海上运输版图中,中国越来越庞大的需求已经深刻影响到全球竞争格局。中国LNG船队也从“他山取石”的学习阶段发展到能独挡一面的阶段,开始承担起满足国内LNG进口运输需求的重任。
LNG全球供需态势受到国际能源市场综合因素的影响。在环保问题日益得到全球重视的背景下,LNG贸易市场的中长期前景非常乐观。
中国需求
英国石油公司在《2035世界能源展望》中预计:到2035年,LNG将成为天然气贸易的主导形式。根据标普全球普氏的统计数据,2017年全球前三大LNG进口国分别为日本、中国和韩国,进口总量分别为8162万吨、3789万吨和3651万吨。在环保问题日益得到全球重视的背景下,LNG贸易市场的中长期前景非常乐观。
全球供应
2月26日,壳牌发布年度《液化天然气前景报告》。报告称,尽管全球LNG产量不断增长,但随着需求的攀升,预计到本世纪20年代中期,LNG市场仍将出现供应短缺的状况。
2017年,全球LNG需求增加2900万吨,总量达到2.93亿吨,与壳牌2017年首次发布的《液化天然气前景报告》的预测相符(见图1)。而根据目前对需求的预测,壳牌表示,如果近期无新增LNG生产项目达成,2020年代中期可能出现LNG供应短缺。
《液化天然气前景报告》指出,过去数十年间,LNG在全球能源体系中扮演着日趋重要的角色,供需均不断增长。卡塔尔、澳大利亚以及美国是目前全球LNG贸易主要三大出口国,但是从2017年主要LNG出口国的出口量来看,LNG出口国数量在增加(见图2)。
在LNG主要出口国的竞争格局中,美国和俄罗斯后劲十足。美国现有液化项目和在建液化项目合计6670万吨/年,另有超过6000万吨/年的项目获得批准许可,预计到2025年美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LNG出口国。俄罗斯亚马尔项目第2、第3条生产线正在紧锣密鼓建设,液化能力有望在2020年左右达到2730万吨/年;俄罗斯还有港口LNG、维索茨克LNG等3个LNG项目建设的可能性极大,加上可能建设的远东LNG等6个项目,合计液化能力将达到8000万吨/年。
专业机构预测,随着2018—2020年北美地区LNG液化企业的建成,以及同期俄罗斯北极地区LNG项目的投产,全球LNG产能将从2017年年中的3.62亿吨增至2020年的5.21亿吨,增幅达44%。
需求平稳
从2017年全球各地区LNG进口量来看,亚洲需求占据全球LNG贸易的绝大部分比例(见图3)。其中,日本仍然保持全球最大LNG进口国的地位;中国则超过韩国成为全球第二大LNG进口国。
壳牌天然气一体化及新能源业务执行董事魏思乐表示:“我们看到,亚洲和欧洲传统进口国的需求继续保持强劲,同时也看到LNG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提供了灵活可靠和更清洁的能源,其中2017年仅亚洲的需求就增加1700万吨,这一数字接近世界第五大LNG出口国印尼2017年全年的产量。”有预测认为,到2020年,全球将有总计超过6000万吨/年的LNG需求增量,而中国、印度则是LNG贸易增量的两大目的地。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分析认为:世界看亚洲、亚洲看中国。2017年在全球LNG进口增量的2970万吨当中,亚洲占据72%。随着中亚天然气管道气量提升和LNG合同增量同比减少,中国LNG进口的增长势头有望在2018年回落。日本核电重启的进程或将加快,已有4台核电机组宣布计划在2018年重启。作为日本LNG进口龙头企业,日本东京电力控股和中部电力共同出资的JERA在长约方面迟迟没有实质性行动。韩国政府积极释放“弃核摒煤”信号,但仅从先期已获批的煤核电厂的装机容量来看,韩国至少在2020年前的天然气需求很难迎来突增。受国内气价水平较低、本土产量复苏等影响,价格正在回弹的LNG对于印度来说日益昂贵:2017年印度LNG进口增速已经大幅放缓至2%(2016年为27%)。除印度以外,印尼、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等新兴LNG进口国对LNG的价格承受能力也相对有限。
另外,《液化天然气前景报告》指出,LNG采购方越来越多地倾向于签订短期、小批量、高灵活度的合同,从而增强其在下游电力和天然气市场中的竞争力;而大多数供应方则仍然希望能签署长期销售合同以获得融资。
《液化天然气前景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LNG现货数量首次达到1100船,相当于每天3船。壳牌认为,只有解决了供需双方的需求差异,才能促使LNG项目开发者作出最终投资决策,保证未来有足够的LNG清洁能源来支持世界经济的发展。
中国需求
2017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达2373亿立方米,大幅增长15%;国内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8%,为近年来最高水平,但仍难以满足国内旺盛的需求。受此影响,国内天然气进口量同比增长27%,进口依存度接近40%,预计到2020年,中国天然气进口依存度将达50%。另一方面,2017年,由于进口管道气受到气源单一、价格固定、产能建设周期长等因素影响,同比仅增长8.7%;进口LNG因其方式灵活、气源多样、适宜储气调峰等特点,进口量大幅增长46.4%。
2018年以来中国LNG进口维持旺盛态势,前3月LNG进口量同比增长59%,增速较2017年同期增加30个百分点。目前,中国有深圳迭福、天津南港、浙江舟山等多个LNG接收站在建或在规划中,未来LNG市场格局将进一步多元化。
而受经济持续增长和“煤改气”计划推动,中国正在成为进口LNG的重要买家(见图4)。
中国LNG进口量的飙升,缘于国家正在推行“煤改气”计划,数以百万计的家庭及一些工业用户将从原先使用煤炭改用天然气来取暖。根据国家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将由2015年的5.9%提高到2020年的10%,2030年争取达到15%左右,增长空间很大。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虽然中国现在不是最大的天然气消费国,未来几年中国LNG进口势必快速增长,预计LNG进口量在2020年将增至5000万吨左右。随着中俄东线投产、中亚管道气增加,LNG进口在2020年后将小幅放缓,但仍保持5%左右的年均增速,帮助中国向全球LNG最大进口国迈进。
从2008年中国首艘LNG运输船投入运营至今的十年,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中国逐渐建立了自己的LNG运输船船队,并提升了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中国船队
在航运这一周期性行业中,LNG运输是比较特殊的稳健性业务板块。LNG运输分为项目船运输和现货船运输两种模式,目前全球约80%的LNG运输船都是项目船,这些船服务于特定的LNG生产项目,与LNG项目方签署长期租船合同,获取稳定的租金收入和较高的投资回报。
伴随着中国LNG进口量的日益庞大,从2008年中国首艘自有LNG运输船“大鹏昊”号正式投入运营以来,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中国逐渐建立了自己的LNG运输船船队。
中国船队
让时间拨回到1999年。按照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战略部署,为保障中国进口LNG项目的运输安全,彼时的中远集团、中海集团和招商局集团合作启动了发展LNG运输业务的研究分析。2003年,中国首个LNG运输项目——广东LNG运输项目获得国家批准。2004年,中国首家LNG运输企业——中国液化天然气运输有限公司(CLNG,中远海运能源与招商轮船各持股50%)成立。2005年,中海集团液化天然气投资有限公司(现更名为上海中远海运液化天然气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上海LNG,为中远海运能源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与CLNG一起成为中国仅有的两大LNG运输企业,肩负起发展民族LNG运输产业的重任。
2008年4月,由CLNG主导投资、沪东中华建造的中国首艘LNG运输船“大鹏昊”号交付使用。“大鹏昊”号总长292米,宽43.35米,可装载约14.5万立方米LNG,设计航速19.5节,设计使用寿命长达40年。她与2009年和2010年交付的姊妹船“大鹏月”号和“大鹏星”号一起,承担起每年从澳洲运载超过300万吨LNG的重任。
“大鹏昊”号LNG运输船
十年来,中国LNG海运市场步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一艘又一艘LNG运输船投入运营,为中国的千家万户送去了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CLNG和上海LNG参与投资的LNG运输船已有21艘投入运营,还有17艘在建,中国自己的LNG运输船船队已经初具规模(见表1)。
中国船东在建造LNG运输船的过程中,着眼节能降耗、降低噪声、垃圾与废水处理等各个方面,大力开展环保技术创新研究,推广绿色技术设备应用,打造出一系列节能环保型运输船,树立绿色船舶新标准。2017年,中远海运能源作为大股东投资建造的APLNG项目3艘LNG运输船——“中能青岛”号、“中能北海”号和“中能天津”号先后交付营运,这些LNG运输船是目前全球最大、最先进、最环保的船舶,围绕在它们身上的绿色环保概念和亮点不胜枚举。这些LNG运输船采用双燃料动力系统,以货舱自然蒸发的天然气为燃料,每船每天可节省140吨燃油,可降低20%~25%的CO2排放、90%的NOx排放;采用电力推进方式,具备噪声小、振动小的特点,减少对船员的身体健康损害。
硬币两面
从德鲁里关于LNG海运市场的统计数据来看,2017年全球LNG贸易同比增长10.4%,而这种高增长趋势将延续至2019年,预计2018年将同比增长7.2%,2019年将同比增长8.5%。由此,LNG运输船船队规模也保持增长态势,2018年全球LNG运输船船队规模将增长12.3%,2019年将增长8.4%。而在LNG运输船的交付上,2018年将迎来交付高峰,交付规模同比将飙升至101.9%(见表2)。
尽管当前在LNG海运市场中,以两大航运央企为主力参与国际竞争,并不断扩充运力,但显然,在“国油国运”战略中,当前的中国LNG运输船船队规模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按照现在的LNG进口速度,中国未来每年进口LNG将达到6000万~1亿吨,经粗略统计需LNG运输船60~100艘。而站在全球LNG运输船船队的角度而言,中国船队的数量显得“力量薄弱”。2017年,全球LNG运输船船队共有450艘、6944.4万立方米,2018年将有500艘、7798.2万立方米,到2022年将达到600艘、9733.9万立方米(见表3)。
从全球LNG运输船各船型的订单数据来看,现有LNG运输船订单集中在15万~20万立方米的船型上。2018年截至目前,全球LNG运输船共有订单119艘、1983.7万立方米,其中15万~20万立方米的LNG运输船订单为116艘、1973.4万立方米(见表4)。
尽管LNG海运市场玩家稀少,但挡在中国航运企业和投资者面前的门槛很高。
首先,LNG运输船造价高。据悉,一艘LNG运输船从建造到运营,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以16万~17万立方米级LNG运输船为例,造价超过2亿美元。
其次,LNG运输船多为项目造船。对于LNG运输船而言,有稳定的货源十分重要,要解决货源问题,就要与天然气生产企业或其他航运企业合作,规避货源不稳定的风险。
再次,LNG运输船运营管理难度大。LNG运输船管理具有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的特点,LNG运输船船员更属业界稀缺。一艘LNG运输船建成后,一般而言都需要为其专门配套一支运营和维修团队,而规模较小的企业很难维持如此规模的投入。
当然,正如硬币都有两面,风险与机遇并存,LNG海运市场同样如此,在企业面临高风险时,收益也相当之高。2017年以来,受石油价格上涨影响,LNG价格上涨,上游开发商/贸易商状况有所改善,LNG长期运输合约的执行风险下降。在现货市场,LNG运输同样迎来春光。无论是即期费率,还是短期费率,或者长期费率,2016—2017年LNG运输船平均日租金都有明显提升,这种提升态势在2018年一季度依然明显(见表5)。
而根据LNG市场的供需态势,德鲁里对LNG运输船市场费率未来五年的走势保持乐观态势,LNG运输船市场费率2018年将保持平稳态势,2019年将呈现大幅提升,2020年略有回落,2021年继续回落,2022年将有所提升(见表6)。
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同样显示,LNG需求保持高增长,处于加速上升阶段。2016—2017年LNG海运量增速分别为-1.4%、+11.6%,2018年增速有望进一步升至14.1%。与其他货物如干散货、集装箱、油品相比,LNG运量增长更快,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运力交付高峰正在消退,2018年运价有望边际改善。
未来发展
目前,中国天然气供应的主力就是LNG,未来中国清洁能源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也是天然气。国家能源局2017年年中提出“将天然气培育成中国现代清洁能源体系的主体能源”和“到2030年,力争将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提高到15%左右”的规划。
随着中美贸易停战,中国将加大从美国进口能源的力度,中国能源企业如中石油、中石化、国家能源投资集团纷纷布局海外LNG上游项目的开发投资。海上来气已经成为中国“十三五”,乃至更久远时期能源进口的重点方向,可以说海运LNG将是中国清洁能源发展战略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伴随着中国LNG运输业的成长,在全球最大的LNG项目俄罗斯亚马尔项目中,中国LNG运输船船队的身影十分醒目。CLNG、上海LNG与相关企业将负责19艘LNG运输船中18艘船的运营(见表7),成为LNG“冰上丝绸之路”的实际开拓者。
与此同时,中远海运集团将LNG运输船管理视作产业发展重要战略环节,CLNG和上海LNG均成立专业的LNG船管企业,从起初由外资合作方主导,到中方全面接手LNG运输船管企业的运营,已经积累了丰富的LNG运输船管理经验。同时中远海运集团高度重视LNG运输船船员队伍的培养,从最初清一色的外籍LNG运输船船员,到目前已拥有中国籍LNG运输船船员242名、船长2名,中国自己的LNG运输船船员队伍得到逐步成长。
克拉克森的数据显示,在过去五年中,中国LNG进口海运量不断提升:2017年达到3826万吨,预计2018年将达到4869万吨,同比将增长27%。显然,中国LNG需求的大幅增长将给处于产业链上的航运企业以及其他相关企业带来难得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