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业成靖江最闪亮的名片

2018-10-30 08:06 | 靖江日报 国内造船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靖江的认识仅限于“肉脯”和“蟹黄汤包”。如今,造船业成为靖江最闪亮的新名片。

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的靖江造船业,经历过改革开放的大潮,奋战过数轮金融危机,始终勇立潮头,高歌猛进,实现了裂变式发展。

江边荒滩长出船老大

1971年9月,在国家建立“海上铁路”的号召下,原靖江县交通局根据靖江水陆运输事业的需要,从系统内9个单位抽调了49名同志,带着10万元资金,创办“交通机械修理厂”,主要是修造木船,后改名为“国营靖江造船厂”。

如果说造小木船是靖江造船业的起步,那么造万吨轮则是靖江造船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

上世纪90年代初,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靖江造船厂发展不断加快,不少产品走出了国门。

但是,从1993年下半年起,船舶市场发生较大变化,驳船需求量减少,增本减利因素增加,到1994年底企业基本陷入难以为继的困境。

在这危急关头,刚刚走马上任的企业负责人袁凯飞带领班子果断调整定位:瞄准1至5万吨“大厂不愿造、小厂不能造”的市场间隙,“调整产品机构,承接万吨巨轮”。

1997年7月18日,企业建造的首艘1.2万吨运木散货船“虹春”号成功下水,开创了地方船厂建造万吨船的先河。这是一个值得载入靖江造船业史册的日子。从此,靖江造船厂进入批量造大船的新阶段。

从荒滩起步,经过20多年的积累,靖江造船企业实现了一次次的飞跃,生产能力跃居全国造船第一方阵,奠定了全国地方船厂“领头羊”的地位。新时代造船、新扬子造船等龙头企业建造的巨轮从1万吨到5万吨、10万吨,如今已经跃升到40万吨。

国际浪潮里破茧成蝶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袭来……改革开放以来,靖江造船业历经危机洗礼,挺过了国际航运市场深度调整和全球造船业的全面洗牌,成功实现“逆袭”。

“每次危机都是一次冲击,更是一次产业重新洗牌。”“只要大海不干,就要造船。”这是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凯飞和扬子江船业集团董事长任元林两位“船王”在危机中振聋发聩的呼声。

尽管金融风暴不可避免地给造船业带来订单停顿、甚至部分失效等不利影响,我市造船龙头及配套企业却化危为机,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坚定不移走精细化造船之路,开发多元化产品,实现了一次又一次飞跃,迎来船舶产业发展的又一个“新时代”。

两次危机,让靖江造船产业破茧成蝶,实现强身健体。靖江也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江苏省船舶工业新型工业化生产基地、国家火炬泰州技术船舶制造产业基地、江苏省船舶智能制造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是全国规模最大、配套最完善的民营造船基地。

市船舶办数据表明,今年1~6月,全市新时代造船、扬子江船业、南洋船舶三大船企造船完工量实现49艘共计532.9万载重吨,接近去年全年,同比上升44.4%,占全国总量的28.3%,占全省总量的60.3%;新接订单61艘共计889.4万载重吨,同比上升384.9%,分别占全国、全省新接订单量的39.2%、82.5%;手持订单共174艘计1953.5万载重吨,同比上升67%,分别占全国、全省总量的21.5%、47.8%。

国际船舶网根据全球领先的综合航运服务供应商克拉克森公布的截至2018年9月底的数据显示,在全球手持订单排名前20船厂、中国手持订单量排名前20船厂的名单中,扬子江船业以131艘总计1136.3万载重吨的业绩名列全球第四、中国第一,新时代造船则以55艘总计816.6万载重吨的业绩名列全球第九、中国第二。在新签订单量排名前20船厂的名单中,扬子江船业今年1~9月新接订单26艘,位列全球第六位、中国第一,新时代造船1~9月新接订单18艘,位列全球第八、中国第二。

船舶产业集群应运而生

随着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的纵深推进,靖江抢抓发展机遇,依托黄金岸线资源优势,顺势而为打造船舶产业集群。

2005年,响应江苏省委跨江联动开发的号召,江苏扬子江船业集团跨江建设新厂,成立江苏新扬子造船有限公司,这家巨无霸造船企业的入驻,迅速壮大了靖江造船产业的体量。

在此之后,靖江将造船策略放在“抓大放小”“扶持骨干企业,走专业化造船道路”上,全力打造完整的船舶产业集群。

在打造产业集群的过程中,靖江主动与上海、大连等国内造船基地错位发展,把10万吨以下油轮、散装货船以及4000标的集装箱作为自己的发展重点,不比规模比特色。造船企业则各自发力,将优势集中在不同领域:新世纪、新时代以生产大中型散货船、油船为主体,造船吨位在11万吨以上;新扬子以制造集装箱船为主;而南洋船舶等一些船企则以特种船为主要业务。

长期以来,靖江造船企业主要是进行船舶的壳体建造,相当于总装车间,产品附加值低。2005年以来,靖江注重拉长船舶产业链,大力发展和引进船用配套产品生产企业。

通过政策引导,靖江着力提升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研发能力,使原有40多家船舶配套企业逐步摆脱了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的局面。2005年10月,靖江还在开发区启动建设船舶配件园,占地2500亩的配件园已成为靖江船企业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

据市经信委统计,截至目前,全市现有造、修、拆船舶企业26家,船舶配套及工程服务企业250余家。船舶配套领域拥有船用柴油机、电机、锅炉等动力系统产品生产企业,以及锚链、泵阀、电缆、装饰材料、油漆等一大批配套产品生产企业,涌现出如亚星锚链等行业冠军企业。

后危机时代,靖江积极引导船企从量的扩张走向质的提升,实现内涵式发展。近年来,我市船企进一步加大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产品研发投入力度,积极开发化学品船和LNG船等高端船型。

进入发展新时代,《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制造强国的发展目标。靖江这个全国最大民营造船基地正加快推进创新转型,瞄准世界先进造船模式,抓机遇、调结构、谋转型、促升级,力推智能制造,大力实施数字造船、信息化造船、绿色造船,打造世界一流造船企业,加速打造靖江造船产业新一轮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END

关键词: 靖江船企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