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的抛石船是怎么研发出来的

2018-11-01 16:38 |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船舶设计


自升式抛石整平平台“津平1”号诞生记

2018年10月24日早上九点,港珠澳大桥正式全线通车。

当习近平总书记在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上庄严宣布大桥正式开通的那一刻,国人为之自豪,世人为之惊叹!而就在这一时刻,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的工程师顾海军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无法忘记曾经为了攻克“港珠澳大桥桥隧工程的隧道基层抛石整平”这一国际技术难题曾经和他的团队一起度过的日日夜夜......

没有它只能望洋兴叹

海底隧道基层抛石整平直接影响整个港珠澳大桥隧道沉管的铺设质量和进度。可是,要想在40多米深的水文地理条件极其复杂的海洋地质环境中,完成这样一项基础性工程,没有抛石船这样先进的海洋作业船舶设备以及相关的经验,只能望洋兴叹。

作为当时接手研发设计世界最大、国内首创的自升式抛石整平平台“津平1”号的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海工部项目经理、设计师顾海军和他的团队,更有发言权。

对方要价15亿元人民币

当时,世界上只有荷兰和日本具备海底公路沉管隧道铺设的经验和相关的工程设备——大型自升式抛石平台。为了港珠澳大桥的整体工程进度和质量安全,中交集团曾找世界外海沉管安装经验最丰富的荷兰一家公司,希望和他们合作完成这段工程,这家公司要价高达15亿元人民币,中方的底价是3个亿。荷兰那家公司是这么回复的:“我给你们唱首歌,唱首祈祷歌!”

这个事件深深刺激了顾海军,他偏偏不信这个“邪”——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中国人一定能做到,而且比他们做得好!

2010年11月1日,上船院海工部成立了研发设计团队,开始攻克用于“港珠澳大桥桥隧工程的隧道基层抛石整平”的大型抛石平台。

没有模型参照,没有基础数据,怎么设计?顾海军他们硬是从它的工作原理入手,一点点钻研,反复试验,反复计算,得出核心部件的设计参数和指标。

其中的难度不可想象。可是难归难,顾海军和他的研发设计团队,依然充满自信,这份自信,是建立在自身扎实的研发设计能力之上的。顾海军和他的团队,多年来参与研发设计了各种型号各种性能的船舶,积累了丰富的研发设计经验。

餐桌成了办公台会议桌

但研发的这款港珠澳大桥桥隧工程的隧道基层抛石整平设备毕竟是全新的,大家过去又从未接触过,如何找到研发设计的突破点,杀出“重围”,成了他和研发团队的一个心结。

突破口到底在哪里?他们的工作模式由之前的三点一线变成了两点一线,办公室几乎就成了他和研发团队的家,加班也成了常态化。顾海军和团队成员在食堂吃饭,常常边吃边聊设计思路和方案,灵感来的时候,他们就把餐盘推到一边,把手中的筷子颠倒过来,在餐桌上比划着新的设计思路,研讨问题的解决方案,餐桌就成了他们的办公台、会议桌。

为了攻克这些技术难点,顾海军和他的设计研发团队,付出的心血难以尽述。在解决抛石船在海水中作业时能够站得住、拔得出这样的技术难题时,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也非常繁杂,其中地质条件的影响很大,而这对于船舶设计出身的工程师顾海军来说,就是门外汉了。为了搞清楚地质土壤的标准参数,他一次次地请教地质勘探方面的专家,直到把心头的疑惑彻底弄清楚才罢休。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彰显。

从“津平1”号到“津平2”号

经过一年多艰辛努力,2012年10月,由顾海军牵头研发的世界最大国内首创自升式抛石整平平台“津平1”号,交付港珠澳大桥工程投入使用。有媒体这样评价:“抛石整平平台的成功研发,标志着中国已全面掌握高精度抛石整平平台的核心技术,设计和制造能力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不过,顾海军很平静,“我们已经完成了对‘津平2’号的设计研发,这是一款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一款更大的抛石整平平台,它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未来在我国的大型工程项目建设中,将会发挥重大的作用。”

 “津平2”号已开工建造

END

关键词: 抛石船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