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严控新船厂投资
2008-12-01 11:17 | 本站原创 公告公示
中国政府原则上将不会再批准新的船厂发展项目。业内人士认为,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航运和造船市场下行的态势已显现。从项目投资源头上严格控制新产能的释放,防止行业景气度的迅速反转,是政府为造船业披上的“御寒衣”。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要求各地政府上交有关自2002年30日起营业的所有造船和维修厂,在投资金额、资金来源和发展规模等方面的信息报告。同时在10月份全球新造船订单量同比下降89%的背景下,工信部表示,中国政府将不会再批准新的船厂发展项目,并坚持加大对造船投资的监管,同时还将对整个造船产业进行改革。
在突如其来的金融海啸冲击下,曾经风光无限的造船业也难独善其身。从项目投资源头严格控制新产能的释放,防止行业景气度的迅速反转,是政府为造船业抵御“寒冬”所做的努力。中国船舶工业协会近日警告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前10月的新造船订单量减少34%。由于新船成交量明显下滑,船厂融资难度加大,国内部分新建船舶企业将面临严峻考验,2009年新船价格可能会有一定幅度下滑,航运和造船市场下行的态势已经显现。
新造船订单的下降的背后,是全球航运业的一片萧条。近期国内几大港口出口货物明显减少,上海航运交易所信息部发布的报告显示,
航运业向来被看做是先行反映经济的晴雨表,但是由于造船业的生产周期较长,不少中国的造船厂目前所受的冲击并不明显,仍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据悉,中船集团目前手持造船订单超过5,500万载重吨,生产任务已经排到了2012年;熔盛重工的订单也已经排到2011年,且退单的现象并不常见。
对此,也有证券船舶业分析师比较悲观。他指出,虽然短期内中国造船业订单仍丰,但未来几年船东弃船现象将“不会低于30%,大概30-50%左右的订单面临被取消的命运”,即便是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这样的大型企业也无法幸免,对于技术薄弱、资金匮乏的中小船企的冲击将更大。目前造船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突然消失的需求,市场对未来经济走势越悲观,船东弃船撤单的风险越大。
中国造船业令人担忧的另一大隐患是产品结构不均衡,散货船所占比例较高,油船和集装箱船的比例较低,高技术含量产品基本是空白。航运经济调整期到来时,造船企业重新“洗牌”在所难免,部分新建船舶企业将面临严峻考验。造船企业应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充分发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作用,有效地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