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桐1号”泄漏事故调查报告公布

2018-11-26 11:11 | 国际船舶网 船舶动态


泉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25日召开泉港化学品泄漏事故调查及处置情况新闻发布会,通报事故调查及处置情况,以下是通报全文:

4日起,泉港区陆续通报有关事故处置进展情况,8日起泉州市、泉港区均作了后续通报。事故发生后,泉州成立由市安监会同环保、海洋渔业、公安、港口管理等部门组成,并邀请监委、检察院等单位参加的事故联合调查组,对事故的性质和发生、经过、责任进行深入调查。今天重点通报事故调查和后续处置情况。

一、通报泄漏事故发生经过的调查情况

经调查,2018年11月3日下午16时左右,宁波舟山通州船务有限公司“天桐1号”油轮(以下简称“天桐1号”)靠泊东港石化公司码头,拟接运东港石化公司工业用裂解碳九;晚上18时30分左右,岸上人员开始对东港石化码头输油管道进行裂解碳九装船作业的准备工作。在码头吊机长期处于故障状态下,操作员违规操作,人工拖拽,用输油软管把岸上和船舶联系起来,并用绳索固定软管;19时12分,后方油库通过库区专用装船泵向“天桐1号”货船输送裂解碳九物料。11月4日凌晨,随着潮位降低、船重增加,船体不断下沉,连接岸、船的软管也随之不断下拉,由于连接岸、船的软管两端都被绳索固定,致使下拉的长度受限;0时58分许,强大拉力将软管拉裂,裂解碳九从管壁破裂处外泄。1时13分,码头作业人员发现泄漏,立即采取停泵关阀措施;1时21分,油品停止泄漏;同时,企业立即组织对围油栏内油污进行回收,使用吸油毡吸起了大部分泄漏物,减少了污染面的扩大。

调查发现,涉事企业安全生产意识薄弱、管理无序、主体责任不落实:一是码头装船操作员工与“天桐1号”船舶作业人员违规操作,根本未按照《油船油码头安全作业规程》(GB18434-2001)进行操作,且现场值守巡查不到位。二是东港石化公司没有及时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对处于故障状态的吊机没有及时修复。三是故意将软管破裂报告成法兰垫片老化、破损。调查组认定,泉港化学品泄漏事故主要是企业生产管理责任不落实引发的。

二、通报东港石化公司化学品泄漏量的调查情况

事故发生后,东港石化公司依据商检机构(第三方)装船储罐前检尺及储罐后检尺对比进行计算,得出的泄漏量为6.97吨。调查发现,东港石化公司一开始就刻意隐瞒事实、恶意串通、伪造证据、瞒报数量,性质十分恶劣。

(一)订立攻守同盟。东港石化公司对外报告泄漏量为6.97吨。事发当天,东港石化公司即召开中层以上干部会议,要求对泄漏量进行严格保密、统一口径,以逃避刑事处罚。调查组进驻后,东港石化公司法人代表黄某仁再次召开会议,要求涉事人员严守泄漏量为6.97吨的底线。会后,东港石化公司副总经理雷某华再与船长黄某杰恶意串通,要求对外统一宣称事故原因为法兰垫片老化、破损,泄漏量为6.97吨。

(二)精心掩盖,少报32.4吨。经过连日的深入调查发现,东港石化公司最后一次进行裂解碳九装船作业后(10月23-24日),未按照操作规程对罐区至码头的裂解碳九专用管道进行通球作业,11月3日装船前管道处于满管状态,管内物料存余量约32.4吨,没有计入泄漏量。

(三)移花接木,少报29.7吨。更深入的调查发现,11月3日,东港石化公司实际往储罐(G-3005罐)装进3车(量约89吨)的裂解碳九物料,但公司在计量单上把其中的一车登记为装入G-1008号罐,又少报29.7吨泄漏量。

依据商检机构的报告及调查取证结果,调查组认定,东港石化公司实际泄漏量69.1吨。尽管企业百般掩盖,也采取措施吸回了大部分油污,但泄漏事实客观存在,环境影响与社会影响已经形成。

为评估此次泄漏事故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事故调查组和生态环境部华南科学研究所专家团队,根据事发当时气候条件、潮流潮速等情况进行推算和反演,此次裂解碳九泄漏对周边村庄大气环境的影响有限。

三、通报事故处置总体情况

事故发生后,坚决把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放在首要位置,防止污染扩大和次生影响。处置过程中,国家、省直有关部门、专业机构给予大力指导支持。事发当天,省生态环境、海洋与渔业、应急管理、交通等部门就到现场指导;国家生态环境部第二天就派出专家指导处置。泉州市主要负责同志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常驻一线指挥,泉港区启动应急预案,成立现场处置、应急保障、群众工作、海洋影响评估处置、事故调查等7个工作小组,每天不定时会商,有序开展工作。

(一)组织力量做好现场处置。专家指导、专业队伍为主,快速组织清除污染,4日当天下午,直接影响的海面油污基本完成清理;截至14日,事发海域及附着在修复渔排、礁石、岸滩的残留油污完成清理。4日下午下发通知,暂缓对特定海域网箱养殖水产品起捕、销售、食用,第一时间严控污染区域水产品外流。

(二)启动医学观察并全力接治接触裂解碳九的群众。针对少数接触刺激性气体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咽部不适症状的群众,泉港区立即组建医疗专家小组,泉州市增调医疗力量,医院开通绿色通道,先后接治南埔镇、后龙镇等沿海一带接触泄漏裂解碳九的群众69名,其中留院观察11名。10日以后未新增留院观察患者,12日以后未新增门诊患者,至16日,以上接触患者全部出院。

(三)实时监测环境主要指标。大气方面,4日布设3个大气监测点,6日又增设1个对照点,实时发布事发及周边区域大气监测的数据。5日起,泉港城区各项空气指标恢复正常值,7日起保持在良以上。水质方面,事故发生后,省、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对特定海域水质进行监测,6日、7日特定海域为中度污染,目前稳定在一(二)类海水水质。

(四)全力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组织镇村干部力量,与群众面对面沟通情况,帮助加固修复受损渔排,对直接影响海域的网箱水产品实施“就地、严格、专业”监管,责成涉事企业先行支付涉事特定海域网箱水产品保证金,并承担监督养殖所需的一切费用。17日起启动对特定海域水产品逐户清点计量评估,绝大部分已经完成,将聘请权威专业机构检测分析,根据检测结果决定后续处理方式。泉州市下拨渔民生产恢复应急扶持资金500万元,用于扶持周边海域渔民生产。目前,渔民捕捞生产活动逐步恢复,辖区水产品销售逐步回升。

总的来看,整个事故的处置是及时、有效的,各级各有关部门、基层干部奋战一线,当地群众也给予我们充分理解与支持。但处置过程中,也存在应急联动机制不健全、工作经验不足、信息公开不够规范、回应百姓关切滞后和不精准等问题,我们将认真吸取教训、总结改进工作。真诚感谢各界朋友对泉州市政府工作提出的批评意见与建议。

四、通报调查责任认定、责任追究情况

事故的发生,主要是企业严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主体责任不落实导致的,也有有关地方政府和部门履职不到位的问题。

(一)关于企业责任。调查组认定,东港石化公司、“天桐1号”油轮公司无视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没有履行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是造成事故发生的主要责任、直接责任单位。8日,湄洲湾港口管理局肖厝港务管理站已勒令东港石化公司停业整顿,海事部门已限制“天桐1号”离港配合调查,并派员赴宁波对船业公司进行调查。公安机关以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对东港石化公司包括法人代表黄某仁在内的6名企业人员和“天桐1号”油轮包括值班水手长叶某彪在内的4名操作人员,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目前已批捕黄某仁等7名直接责任人员。

(二)关于属地责任。调查组认定,泉港区党委、政府没有按应急预案分工组织实施,个别部门履职不到位,安全生产属地管理责任不落实。经泉州市委研究,已责令临时主持泉港区委工作的区委副书记、区长颜朝晖向泉州市委、市政府作深刻检查,待进一步查清责任后再作处理;给予泉港区委常委陈相成免职处理,建议按法律规定免去其副区长的职务;责令泉港区给予区交通局局长朱辉阳、区安监局临时负责局务工作的主任科员刘建康停职检查处理,待进一步查清责任后再作处理。

(三)关于行业监管责任。调查组认定,辖区湄洲湾港口管理机构存在行业安全监管意识淡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日常安全检查走过场,以及履职不积极、报告不及时、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湄洲湾港口管理局主持工作的副局长陈文雄已被责令停职检查,待进一步查清责任后再作处理;湄洲湾港口管理局肖厝港务管理站站长李庆社已被责令停职检查,待进一步查清责任后再作处理;湄洲湾港口管理局肖厝港务管理站副站长连建兴已被免职处理。

鉴于泉州市交通运输委对辖区内船舶运输安全工作也负有监管职责,泉州市委还决定,给予临时主持泉州市交通运输委工作的党组成员吴福荣诫勉。

泉州将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增强红线意识、底线思维,决不放过事故调查中发现的责任落实、日常监管、应急机制等薄弱点,在做好后续处置工作的同时,以案警示、举一反三,以坚定的决心,以更有力的措施,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改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真正防患于未然。

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

到今天,现场处置基本完成,事发区域空气和水质持续改善,后续处置工作持续推进。

当前重要而紧迫的一项任务,是把直接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后续工作一件一件办好。我们要认真倾听群众的诉求,加紧协调协商,全面完成剩余养殖户的水产品清点计量和价格协议签订工作。针对周边群众种养海蛎、紫菜以及近海捕捞等,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帮助群众恢复水产品销路。根据专业机构评估结果,加紧生态修复。继续做好医学观察,对接触裂解碳九群众,特别是曾住院观察的11人,安排医疗人员回访。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深刻反思整个事故的发生、责任、信息发布等环节暴露出来的问题,牢牢记住,安全生产不能有丝毫侥幸、不能有丝毫疏忽、不能有丝毫懈怠。吸取这次事故教训,下一步,要从3个层面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一是进一步把安全生产责任落细落小落实。导致这次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东港石化公司吊机设备故障没及时修复、现场人员作业不规范、软管破裂没及时巡查发现等;深层次原因是,涉事企业主体责任平时根本不落实,岗位责任形同虚设,监管部门平时督促不到位、不严格。这些都是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属地责任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这次事故警醒我们,拉紧安全生产责任链条,必须坚决落实到行动上,必须落实到平时监管、平时执法、平时问责,必须落实到具体环节、具体岗位、具体人员。要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把安全防线筑实筑牢,以正在开展的危化品安全综合治理行动为抓手,组织全面、严格、彻底的核查,对安全条件不符合要求的企业,依法勒令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该关停的一律关停,该吊销的一律吊销,绝不姑息。要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倒查属地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漏洞和责任缺失,对不履职、不尽责的,坚决“零容忍”问责,真正防患于未然。

二是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专业化水平。化工品的生产、储存、运输,乃至应急处置,都需要很强的专业性。我们将建立专家会商制度,进一步充实专家库,重点包括化工、环保、海洋、安全等领域,为应急处置提供专业指导、客观评估,确保现场处置及时安全、有序有效。我们将配强专业应急力量,建设一支设备齐全、技术力量强、条块协同的专业化队伍,健全多部门应急联动处置工作机制。尤其要系统梳理危化品生产、储运的类型、毒性、处置措施等,加强培训,让干部熟悉掌握化学品相关知识和应急处置的专业知识。

三是进一步强化平时实战化演练。平时多练兵,战时才压得上。将通过更多的实战练兵,来检验、磨合应急预案、指挥体系、部门协同、专家队伍,来发现更多问题,不断完善提升。必须做到一有紧急情况,马上响应,现场处置、力量调度、信息发布都能抢在第一时间,提高科学决策、科学救援水平。

泉州将坚决贯彻安全发展理念,以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守安全生产红线,增强风险管控意识,扎扎实实做好工作,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END

关键词: 天桐1号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