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远海运收购胜狮货柜资产否认同中集竞争
2019-05-07 08:14 | 第一财经 船东动态
全球第二大集装箱制造商胜狮货柜的造箱资产有望最终花落中远海运集团。
5月6日,中远海发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中远海运集团拟通过中远海运金控收购香港上市公司胜狮货柜所持有的部分集装箱制造相关股权资产。
同时,中远海运集团承诺将促使中远海运金控将标的公司股权委托给中远海发或其下属专业子公司进行管理,并由中远海发全面负责标的公司的经营决策。中远海运集团将促使中远海运金控或相关标的公司按照公允价格向中远海发或其下属专业子公司支付管理服务费。并且,自本次收购交割完成之日起的三年内,中远海运集团承诺通过合法程序及适当方式,将标的公司股权以公平合理的市场价格转让予中远海发。
称收购资产出于自身业务发展需要
公告表示,中远海运金控已于当日与胜狮货柜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收购胜狮货柜持有的启东能源100%股权、宁波太平100%股权、青岛太平100%股权、胜狮上海100%股权(并通过该交易间接收购青岛太平全资子公司启东太平100%股权)。
在相关标的公司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并过户至中远海运金控名下后,标的公司股权将委托给中远海运集团造箱平台上海寰宇物流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寰宇)进行管理。
此次中远海运集团收购的目标公司主体为分布在山东青岛、江苏南通启东、浙江宁波的三家集装箱制造工厂(含一家为箱厂配套服务的码头运营公司)以及胜狮货柜上海管理本部。
中远海运集团表示,此次收购将有效改善集团在集装箱造箱板块总产能不足、关键性地区布局空白、冷箱产能缺失的三大明显短板,在地理位置上有效补充用箱需求最为旺盛的华东区域,同时在冷箱需求最为旺盛的青岛也实现了进军冷箱领域的多元化战略布局。
全球集装箱制作业格局将被改写
目前,全球集装箱制造行业的产能布局,其产能基本上分布在中国境内。其中,中集集团、胜狮货柜、上海寰宇和新华昌四大集团为主,占据了造箱市场份额的90%以上。
在市场份额方面,中集集团市场占有率稳定在40%以上,一直雄居行业第一;胜狮货柜在产能方面仅次于中集集团,市场占有率在20%以上,位居行业第二;上海寰宇受益于控股股东中远海运集团庞大的内部用箱需求,市场占有率维系在15%左右,位居行业第三;新华昌集团市场占有率10%左右,位居行业第四。
未来随着这一收购的完成,全球集装箱制造行业版图将被改写,上海寰宇的排名将升到行业第二。
上海寰宇成立于2008年,是中远海运集团旗下的集装箱制造平台,专业从事物流装备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等业务,主营国际标准干货箱、特种集装箱及房屋箱制造。公司总部设在上海,目前年产能为55万TEU。
不认为收购会同中集形成同业竞争
此前,市场已有中远海运有意收购胜狮货柜的传言。中集集团高层管理人士4月25日在深圳接受第一财经在内的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不希望看到这种情况发生。
中集集团该人士表示,“如果收购胜狮资产,中远海的集装箱制造所占市场份额将接近35%,与中集的主营业务集装箱(约43%)直接形成竞争关系。虽然中远海不是控股股东,但在中集这样的股权相对分散的、又没有实际控股股东的企业而言,中远海事实上拥有很大话语权和影响力”。
对此,中远海发董秘俞震在5月7日对第一财经表示,中远海运集团是中集集团的第二大股东,并非控股股东也不是实际控制人。集团自重组以来,一直通过上海寰宇开展集装箱制造业务,中集集团从未认定其与公司之间存在同业竞争情形,本次收购自然也不会形成同业竞争。
俞震认为,近年来,班轮公司、租箱公司等都有较多的整合、并购现象,中远海发会以积极和开放的态度看待航运行业内的整合。合作共赢是当前市场的主题,各家造箱公司都有不同的竞争优势,中远海运集团一方面将继续加强产业合作,另一方面借助于此次收购,通过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推动整个行业进步,从而与业界一道共同提升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促进行业未来长期可持续发展。
集装箱行业产能优化还将继续
上海寰宇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表示,当前中远海运集团整体年均集装箱需求量约达100万TEU,上海寰宇目前约55万TEU的年产能已无法满足集团自身用箱需求。截至2018年底,控股股东中远海运集团经营的集装箱船队规模达477艘、近280万标准箱,运力规模位居世界第三位,并持有订单运力近18万标准箱。中远海发下属集装箱租赁公司佛罗伦拥有集装箱保有量和管理总量接近400万TEU,位居世界第二位。后续相关造箱资产由上海寰宇进行管理,将能够更好地发挥出集团整个造箱板块的规模效应,进而进一步提升集团航运产业的协同效应。
上海寰宇受托管理五家目标公司后,将拥有6家集装箱制造工厂,自北向南分别分布于辽宁锦州、山东青岛、江苏连云港、江苏启东、浙江宁波、广东广州。产能超过100万TEU,产品线从标准箱拓展到冷箱和特种箱领域,综合竞争能力大大加强,市场份额将跃居行业第二。
上海寰宇称,从集装箱运输市场看,预计从目前到2020年全球集装箱运力和船队规模将保持温和增长,对新箱需求较为稳定。未来一段时期集装箱制造行业的发展将通过生产线改造等方式提升产能利用率,整体产能大幅扩张的可能性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