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名转型!增洲造船或将退出造船业

2020-03-29 09:10 | 国际船舶网 船厂动态


又一家舟山明星船企——增洲造船或将逐步退出船舶建造领域。长期缺乏订单,曾尝试“卖给”国有船企但终未实现。增洲造船在去年年底已经正式更名为增洲重工科技,未来将从船舶制造转变为桥梁工程建筑。

增洲造船正式更名为增洲重工科技变更经营范围

据悉,自2019年12月26日起,浙江增洲造船有限公司企业名称将变更为浙江增洲重工科技有限公司,行业门类由原本的金属船舶制造变更为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营范围变更为海洋工程装备研发;铁路、道路、隧道、桥梁工程建筑;船舶设计;船舶制造、修理;船舶配件制造、加工、销售;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贸易;普通货物仓储;金属材料、机电设备、管道、水性涂料销售;防腐工程、保温工程、涂装工程;金属结构设计、制作、安装;住房租赁。

据了解,增洲造船是增洲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创建于2007年8月20日,是舟山市引进的大型船舶修造业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建、现代造船模式运作的船舶修造企业。

与大部分舟山船厂类似,在2011年之后,增洲造船也面临着接单难、融资难、抵押难的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增洲造船将与国家战略主动接轨、开发船舶新产品作为战略突破口,开辟了一条以建造特色工程船为主线,其他节能环保型散货船为补充的产品结构的路线。

“江海直达1”号

2013年,增洲造船建造了国内船企自行研发建造的首艘超低温冷藏运输船,填补了国内在该类船型方面的空白。2015年,增洲造船交付了2艘符合伊拉克高温、高腐蚀恶劣环境的6000立方米的耙吸式挖泥船,受到伊拉克交通部高度赞赏和认可;同年,增洲造船还交付了为加拿大船东CANFORNAV公司建造的2艘冰区加强64000载重吨散货船,这是国内64000载重吨系列散货船中首艘冰区加强设计的船。2018年3月,增洲造船交付了国内首艘2万吨级江海直达船“江海直达1”号。

据悉,更名后增洲重工科技的业务主体和法律关系不变,原本由增洲造船签订的合同继续有效,原有业务关系和服务承诺保持不变。与之前以船舶为主要业务不同,目前,增洲重工科技已经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生产用于建造桥梁工程的钢板梁。

受疫情影响,增洲重工科技当前有500多名工人在岗,日产钢板梁达500多吨,这些钢板梁再经过一系列工序后将被运送到台州用于建造桥梁工程。

两年未获一单,曾尝试与武船兼并重组终未实现

虽然增洲造船在建造特种船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不过,缺乏新单却仍是困扰增洲造船的一大难题。在过去的两年里,增洲造船未获一单。

图:2018年12月,浙江增洲造船一艘5000DWT敞口环保型多用途船顺利交付。

克拉克森的数据显示,增洲造船目前手持订单仅剩4艘7350载重吨杂货船,这4艘船均由德国船东Tom Worden Schiffs在2018年1月23日下单订造,交付时间分别定在今年3月、6月、9月和12月。

德国船东的这笔杂货船订单也是增洲造船接获的最后一笔新船订单。而在这笔订单之前,增洲造船的上一笔订单要追溯到2017年3月,当时增洲造船成功中标了国内首艘2万吨级江海直达船,这是2017年增洲造船接获的唯一一笔订单。2016年,增洲造船获得Briese Schiffahrts的4艘多用途船订单。2015年,增洲造船接单量为零。

由于长期难以获得新船订单,增洲造船开始转向钢结构件生产工作,并寻求与中船重工旗下武船集团合作。

增洲造船与武船集团的合作得到了舟山市政府的大力支持。2016年8月9日,舟山市政府与中船重工集团签订“智慧海洋”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打造国家智慧海洋舟山示范区,构建中国(舟山)智慧海洋产业基地。此后,双方开展了一系列的互动交流,积极谋划推进合作。

作为合作项目的一部分,从2016年起,武船集团对增洲造船在考察洽谈的基础上,开展兼并重组相关工作,并已经委托资产评估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对增洲造船进行了审计和评估,武船51%控股增洲造船的收购方案已获中船重工集团批复同意。中船重工旗下武船集团舟山基地已挂牌运行,并以武船集团名义承接了鱼山大桥海上防撞箱钢结构项目,并已经在增洲造船开工生产。

按照舟山市政府原本的计划,武船集团与增洲合作组建武船增洲公司以后,新公司除了继续开展造船业务以外,将重点拓展钢结构等新业务,舟山市政府同时建议浙江省政府及相关省级部门在桥梁等重大项目建设中给予推荐支持。不过,武船集团和增洲造船的兼并重组最终并未能完成。

虽然与武船集团的兼并无法实现,但在新造船市场长期低迷的背景下,增洲造船却没有停下向桥梁钢结构生产业务转型的脚步。随着此次更名,未来增洲重工科技可能将逐步淡出造船市场。

END

关键词: 增洲造船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