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卫华:深耕船舶修造,服务长江航运
2020-05-26 16:31 | 长江汇 船界人物
5月23日是个好日子,长江南京段天清气朗、艳阳高照,3层甲板、4层楼高的“兆基218”综合服务功能大型旗舰趸船,在南京八卦洲船坞完成重装升级改造基础施工后,终于在牵引船拖拽下起锚东进“回家”,正式入列在南京长江四桥附近江面横卧的长江汇南京兴隆洲水上绿色航运综合服务区。
在“兆基218”趸船改造现场忙活了整整半年的长江汇养船网事业部船务经理蔡卫华,脸上又一次绽放出久违的欣慰笑靥。
“兆基218”改造凸显两大亮点
2020新年伊始,长江南京段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建设,被确定为南京市18项特色工作之一,入选江苏省长江大保护和绿色发展特色工作。
为全力配合政府相关工作的落地,加快改造并引入3层甲板的“兆基218”大型综合服务趸船,作为巨无霸水上服务区地标性旗舰趸船,更好开展船舶污染物环保接收、船舶维修保养等长江船舶绿色航运服务工作,成为长江汇南京兴隆洲水上绿色航运综合服务区硬件提档、服务升级的当务之急和必须完成的硬核任务。
长江汇经营层决定,“兆基218”趸船改造任务,还是交由蔡卫华领衔团队担纲,5月底前必须完成全部基础施工,并正式入列南京兴隆洲水上绿色航运综合服务区。
“兆基218”改造施工的关键时间节点,正好遭遇突然暴发、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蔡卫华团队迎难而上、挑战自我,各项工作得以紧锣密鼓、紧张有序地向前推进。
在蔡卫华的提议和主导下,“兆基218”趸船改造施工中最大的两个亮点,一是大胆否定了设计院原定的“兆基218”趸船锚泊方案,改为“保留总体外形,尾部甲板开槽”的新方案,不仅让“兆基218”漂亮的外观总体留存,还方便了江面固定时的抛锚定位,大大提高安全可靠性并节约了施工成本。
二是把趸船二层船配馆的钢板立面,改为岩棉夹芯板分隔,近1000平方米的隔板为此节约造价60多万元,同时由于岩棉的良好保温效果,也可为运营后新船配馆节省可观的空调电费支出。
兴隆洲开船配馆满足维保刚需
蔡卫华,江西鄱阳人,船舶工程专业大学本科毕业,工学学士,高级工程师,从事船舶修造技术及管理工作20多年,曾在国内某大型上市船舶企业任职多年,在国内权威造船期刊发表过多篇专业学术论文。
2015年6月,在国家”互联网+“战略的大背景下,国内首家水上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长江上规模最大的航运互联网服务平台“长江汇”横空出世。
2016年11月,怀揣着“服务船舶、服务船民、服务长江”的梦想,蔡卫华毅然决然加入了事业舞台更大、更宽、更高的长江汇创业团队。作为船舶建造领域的资深从业者,蔡卫华向公司创新提出了在水上服务区开设船配馆的想法,建议长江汇水上服务区能率先从根本上,解决在航长江船舶维修保养配件购买难、价格贵的刚需型问题。
蔡卫华的“金点子”很快得到公司领导的首肯,他被指派为兴隆洲服务区“船配馆”项目筹建工作组的成员,是长江汇船配馆从无到有、从“0商品”到“品规过千”的见证者及参与者。在船配馆创办、成长、壮大的过程中,蔡卫华既感受到干事不易的艰辛,也体味了长江汇船舶配件首单成功销售的喜悦,更在为船员用户的用心服务中获得极大的成就感、满足感。
长江汇造船模式实现完全自主
2017年初,长江汇水上服务区建设进入新一轮加速发展期。4月,身怀专业特长的蔡卫华响应集团战略发展的需要,主动报名加入长江汇“修造船小组”,并被委任修造船经理。
在集团分管领导的牵头协调下,蔡卫华带领团队从修造船舶图纸设计到施工交付,先后成功完成了“兆基39”交通艇、“兆基718”油趸船、“兆基油7”供油船及“兆基618”油趸船的建造,实现了长江汇造船模式从“船厂总包”到“来料加工”,再到“完全自主建造”的升级转变。
入职长江汇以来,蔡卫华利用自己多年的出口船舶设计建造经验,通过坚持不懈的总结创新,结合水上服务区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水上服务区趸船和功能船艇建设的细节设计,解决了很多水上服务区生产、生活应用场景中的痛点、难点问题。
为有效提升水上服务区货物物流效率,蔡卫华创造性地将大型远洋船舶上常用的平移式杂物吊机装置,成功引入到水上服务区的建设项目之中,他自主设计图纸并联系南京本土供应商进行生产改造,按照成本控制、效力达成的方案,为兆基718、兆基618装备了简化实用的物料吊机,成为长江汇水上服务区物流配送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工具。
“牢记使命,不负重托”,这是蔡卫华的工作信条。蔡卫华对于公司交办的船舶修造任务,任劳任怨、乐此不疲、乐在其中。与其说是一份工作,不如说早已成为自己毕生的事业、生命的一部分。
为了确保内部通道等设计的合理性,蔡卫华经常是等施工工人全部都下班以后,独自上船,一个人走上几遍、十几遍,用心去体会楼梯上下是否方便,通道宽度是否合理,从适用于水上服务区生产生活的各维度去考量。蔡卫华常年驻守在船坞施工现场,每天最后一个下班离开工作岗位,对于高度敬业的他来说,就是常态和家常便饭。
公司交给我的工作不能留遗憾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这是蔡卫华的工作理念。2019年春节前的腊月二十七,克服年底工人不足、配件材料供应不及时等各种困难,“兆基油7”供油船赶在春节前完成建造并取得了船检证书。就在全部竣工准备出厂下水交付的前几天,水上服务区使用部门又临时提出了“在甲板中部加装登乘梯方便供油作业”的新需求。
当时所有的建造项目均已完工,再加上临近春节,施工工人大都已回家过年了,重启施工的难度可想而知。“从施工队到船厂,再到我们内部同事都觉得这个需求提的很不合时宜,尤其是施工队负责人更是强烈反对,表示根本无法接受,他甚至还劝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蔡卫华回忆说。
蔡卫华当然清楚临时增项工程的难度,但他在详细了解了需求的合理性之后,决定这个需求必须落实。“公司把这么大的工程交给我,一定不能留下遗憾。船舶是公司的重要的生产资料,是需要经常使用的工具,如果员工合理的操作需求都不能满足,那船造的再漂亮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在蔡卫华软磨硬泡地强烈坚持下,施工队负责人最终妥协“认输”。
两天之后,当看着甲板中部的两部登乘梯巍然矗立时,蔡卫华才长舒了一口气。“兆基油7”供油船,目前已成为长江汇对外供油的主力船,每天往返于各服务区之间执行外供任务,从交付至今,船员使用感受良好,相关设备设施高效、适用、实用。
参与三条“长江之最”趸船建造
开年突然大范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2020注定成为不平凡的年份。疫情初期就密切关注到医疗防护用品奇缺的蔡卫华,急长江船员所急,积极响应公司紧急发出的口罩征集令,把工作职责延伸到为水上服务区靠泊船员解决“一罩难求”的难题上来。
经积极梳理人脉资源多方联系沟通,蔡卫华最终从当时国内少数几家取得欧美CE认证资质的口罩生产企业之一,为长江汇“抢”到了10000片优质的出口转内销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为水上服务区在疫情最紧张时期的免费“口罩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持,发挥出巨大作用,得到公司领导、员工和广大船员客户的高度评价。
“这是我应该做的也是力所能及的事情,国家需要、船员有难的时刻,相信每个有责任和担当的人都会挺身而出、各尽所能。”不善言谈的蔡卫华淡淡一笑回应好评。
长度130.1米的长江汇兴隆洲服务区“兆基718”,是目前长江上最长的单体加油趸船;宽度22.3米的长江汇七坝服务区“兆基618”,是目前长江上最宽的单体加油趸船;总使用面积4880平方米的“兆基218”,更是目前长江上体量最大的单体趸船。
“在精力最旺盛充沛的事业黄金期,有幸参与了长江汇旗下三条‘长江之最’趸船的建造,我觉得非常有意义,也十分有意思。”在访谈即将结束时,蔡卫华还是把话题回归自己钟爱的本职工作,这里是他引以为豪的战斗岗位。(王俊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