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文冲龙穴厂区“脱胎换骨”建造实力持续升级
2020-07-29 20:54 | 国际船舶网 船厂动态
2020年,黄埔文冲龙穴厂区建造的首制12万吨散货船圆满交付,箱船建造有序铺开,各型产品施工井然有序。成熟的技术累积,建造硬件的不断升级,标志着这里已经成为全球最佳的货船建造选择之一。
泥泞变坦途 硬件大跨越
黄埔文冲第一批“开荒牛”在2008年来到龙穴厂区。当时,为了对接龙穴厂区建设和发展布局,黄埔文冲承接了批量76000吨级散货船并成为公司民船系列的重点产品,由于交船合同周期制约,76000吨级系列首制船“宏元”号只能在尚未完成基建的龙穴厂区建造。
该船项目组作为排头兵,苦干加巧干,于2009年12月9日成功交付该船,这不仅是龙穴厂区的首制船,也是当年华南地区建造及交付的最大吨位散货船。
10年岁月,龙穴厂区已经具有成熟的造船配套。长360米的10万吨船坞配备了600吨、900吨大型龙门吊各一台,实现了一坞多船并联造船,生产、仓储车间新建和扩建完成,智能立体仓库、智能平面生产流水线等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生产设备设施在生产上正发挥着重要作用;水平船台及配套设备900吨龙门吊的建成及投入使用,助力龙穴厂区平台等特种高端海工产品建造。
2020年7月,国内最大室内船台正式投用,有效解决了天气问题对船舶建造的影响,进一步提升了硬件水平。目前,龙穴厂区形成了三线同步生产的格局,生产能力进入跨越式提升。
生手成熟手 技术深积淀
在龙穴厂区,日益完善的不只有硬件设施,还有技术水平的提升。这里的船舶建造者将国家海洋强国梦铭记于心,以智慧与奉献精神,保障了海洋石油708、海洋石油286、海洋石油295等多个重点项目圆满完工。
在建造过程中,根据不同产品建造的实际情况,参建人员在总组、焊接、涂装、搭载等方面不断创新、优化,在攻克生产过程中所遇困难的同时,累积经验、做好总结,逐渐成长为一支能打硬仗、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队伍。
现在,那些当年参与76000吨建造的年轻人,江艳舵、杨志刚、郑勇等大多都已成为龙穴厂区生产管理的中坚力量。在他们的带动下,龙穴厂区的造船之路越走越顺。在12万吨级散货船建造期间,施工班组根据该船钢体积大、斜度高的情况,改良“垂直气电焊”,使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以上;在支线箱船建造过程中,项目组创新照光方式,缩短了照光报验的时间。
目前,12万吨系列船H5618在岸上总组阶段实现了上建部分通电亮灯和进行舱室内装,这是船舶建造完整性不断突破的标志。这点点滴滴的进步,正是技术积淀的成果。
新船到经典 明星常涌现
在龙穴厂区建厂之时,76000吨是承载黄埔文冲发展、跨越的希望。此后,在这片希望的热土上,黄埔文冲船人经过10余年的拼搏、累积、沉淀,将大型货船打造成龙穴厂区的经典产品之一。
据统计,龙穴厂区目前已建造交付及手持在建的散货船共九型54艘(交付49艘,在建5艘)。包括:32000吨级运木散货船2艘、76000吨级散货船20艘、82000吨级散货船2艘、64000吨级散货船9艘、36000吨级散货船(MPV)4艘、65000吨级散货船4艘、57000吨级散货船4艘、4.77万吨级散货船3艘、12万吨级散货船6艘。
这些产品中,不乏明星,正因为有这些散货船建造的业绩和积累,成就了龙穴厂区今天的辉煌:海洋石油708、海洋石油286、海洋石油295、R-550D钻井平台、“海龙兴业号”风电安装平台等一系列高端海工装备的成功建造,就是龙穴厂区发展和员工成长的最好的见证者。
10年后的今天,龙穴厂区迎来了火车滚装船、支线箱船、插销式自升自航抢险打捞工程船等高新产品,“三个特别”的开拓奉献精神必将在新产品建造上得到传承、发展,公司高质量发展之路行稳致远。相信在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明星产品在这里诞生,为黄埔文冲的画卷添上浓墨重彩,使黄埔文冲的名声远扬远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