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船队”挺进深蓝

2020-08-13 15:59 | 启东日报数字报 国内造船


全球疫情肆虐、外贸出口遇冷,让本就处于低谷的海洋航运产业雪上加霜,面对国家对船舶制造和海工装备产能过剩的产业限制和调整,我市海工船舶产业穿越市场寒冬,实现华丽逆袭。

转型升级,“智”造新品拓市场

7月22日,南通中集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迎来了多型海工产品连续、集中发货的小高峰,短短2周内陆续交付了3只LNG燃料罐、1套液化天然气处理模块和3套再液化模块,共计7套产品。

本次交付的再液化模块是系列产品中的最后一个,是中集太平洋海工为客户配套建造的LNG燃料储存及供应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集太平洋海工提供产品设计、物资采购、生产建造等全方位服务。项目执行过程中,项目团队通过各部门通力协作,既保证了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又确保按期交付,受到了客户的肯定和赞赏。

中集太平洋海工是海工船舶工业园船舶企业转型发展的一个典范。今年以来,面对疫情,中集太平洋积极应对,一方面抓生产、拓市场,另一方面对现有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生产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更高的液罐产品。

近年来,为应对国际市场持续低迷带来的不良影响,海工园全力招引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技术力量雄厚的大企业入驻,加快腾笼换凤步伐,逐步淘汰低端造船等落后产能,积极拓展其他业务领域,实现从传统造船业向高端海工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优化配置,闲地盘活焕“新生”

6月30日上午,中交三航(南通)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正式投产仪式隆重举行。“预计到9月初,将生产出第一根风电桩。”项目负责人徐坚波介绍,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0亿元,主要生产风电桩,全部投产后预计年新增产值15亿元。

中交三航(南通)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是海工船舶工业园盘活闲置工业用地的一个典型。海工园经发局负责人朱慧华告诉记者,上半年,园区新引进总投资20亿元重特大项目4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4个,其中10亿元重特大项目1个,共计盘活土地750多亩。“通过强强联合、优化配置、资源重组后的海工船舶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焕发新生。”朱慧华说。

近年来,海工园还积极培育和引进“专、精、特、优”项目,推动海工装备制造业向高端挺进,长江入海口相继驶出“大国重器”。全球最大吨位风电安装船、世界最大的C型船用液罐、亚洲最大的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铁建风电01”……不断刷新当今世界船舶海工产业新高度。

抱团突围,积聚动能破“藩篱”

3月16日下午4时,在4艘大马力拖轮的协助下,一艘30万吨超大型油轮船体成功停靠在长江口北支航道,这是该航道通航以来靠泊的吨位最大的船舶。

这艘超大型油轮名为“猎鹰”轮,是启东中远海运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复工复产后承接的首艘浮式生产储卸油船。此次成功靠泊,为长江北支航道大型船舶通航开创了先例,在稳定航道河势、分流减轻南支主航道压力、满足沿线临港产业发展需求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启东制造更多的“大国重器”开辟了新的航道。

的“大手笔”,在海工船舶工业园屡见不鲜。2019年3月,世界首创坐底式海上风电安装平台在振华重工开工建设。5月,由振华重工建造的国内首创的“振渔1号”深远海大渔网箱养殖平台正式投产。7月,世界最先进的半潜式海洋生活服务平台“高德4号”在中远海运海工成功交付。8月,中远海运海工首艘浮式生产储油船“彩虹号”成功交付。10月,世界最先进的海上工程作业船之一的N829船在中远海运海工完工交付。

抱团突围,才会走向更远的未来。海工船舶工业园(寅阳镇)党(工)委书记黄红春表示:“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理清思路、高点谋划,全力加快项目建设,形成更多投资量、工作量、实物量,持续推动海工装备产业奋力转舵、挺进深蓝。”

END

关键词: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