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远海运船务:引进海外团队铸就大国重器

2021-03-30 14:47 | 国际船舶网 船东动态


南通中远海运船务工程有限公司是中远海运集团旗下中远海运重工的海洋工程装备行业的领军企业。公司先后承接了世界首艘超深水钻探储油平台、世界首座八角型钻探生产储油平台、世界首座自航自升式平台、国内首制世界先进的105000 DWT 和59000 DWT 穿梭油轮、国内首艘海洋深水铺管船等一系列高端海工产品,覆盖了从浅海到深海、从油气平台到工程船舶的全部类型,在建海工产品的品种和数量均位居国内首位。公司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专利金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6项。

南通中远海运船务工程有限公司由修船企业转型为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海工设计建造领军企业。企业取得如此神速的发展,其重要原因就是大力引进的海外高层次创新团队,依靠创新团队,加快创新步伐,带来企业裂变式的发展。

激发激情 请来海外创新团队

2006年,中国航运和修船市场异常火爆。随着国内大批企业进入船舶行业,恶性竞争、产能过剩影响到船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极度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危机,2006年底,公司及时做出了产品结构转型的决定。

为此,中远高层远赴新加坡招揽海洋工程人才,然而,面试的新加坡人都不愿意到“一片空白”的南通中远来。但他们告诉中远:“有一个人能做,这个人就在中国。”

这个人就是徐秀龙。加盟中远海运船务之前,徐秀龙已在新加坡工作和生活了12年,担任美国船级社(ABS)新加坡审图中心海洋工程/船舶产品计算及审核工程师。当中远海运船务向他伸出橄榄枝时,徐秀龙创业的激情再度勃发,决定回国效力。

徐秀龙“三顾狮城”,把担任过六七十个大型海工项目设计管理、有着出色总体协调水平和技术谈判能力的梁国明游说到南通中远船务。“希望1号” 圆筒型超深水海洋钻探储油平台项目犹如一棵梧桐树,吸引了几十名来自新加坡、美、韩等国具有丰富经验和创新能力的“金凤凰”。 “希望一号”的设计突破了传统概念,采用圆形而非方形。徐秀龙说:“世界上没有人做过圆形的钻井平台,造价五六亿美金,没有做一个试试的说法。一旦失败,对于船东和建造者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损失。”

挪威船东首选新加坡和韩国,可两国的企业当时已接满了订单,实在没必要冒这天大的风险。挪威人顺道来到中远集团大连公司,拿出的草图,让所有的工程师都傻眼,没人见过圆形的平台。图纸传真给南通船务,徐秀龙带领团队当天一直工作到深夜,当挪威人还没有回到挪威,已经收到了确信:我们能做!

不到一周,挪威专家团队就来到南通洽谈,徐秀龙带领团队利用自身积累的专业知识,绘制出了船东希望见到的三维模型及较为详细的建造方案。在经过一番唇枪舌剑的讨论,终于说服挪威专家,为公司争取到建造平台船体的半成品合同。徐秀龙凭着敢为人先的精神,证明中远船务已在高端市场具备了与海外一决高低的实力。半年之后,船东又追加了完整的建造合同。2009年,公司自主研制出命名为“希望1号”的钻探储油平台。 “希望1号”成果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也是江苏省以企业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的首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人才核心 引发企业创新裂变

中远海运船务瞄准世界海工装备尖端市场,看齐国际最新标准,大手笔投入,沉下心实干,在技术储备、人才储备和优化管理方面做好海工产品。

徐秀龙,这位“2012中国企业创新十大人物”,是让公司从修船直转海工破茧之路的引领者。在徐秀龙团队的带领下,公司不断提高主流产品的自主研发、设计和建造能力,企业研发中心先后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海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还成立了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苏省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并成为首届江苏省海洋工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

“希望1号”的诞生,让徐秀龙和南通中远船务一战成名。此后,徐秀龙团队凭借踏实的脚步、开放的视角和创新的品格一步步改写了中国海工产品制造版图,擦亮了江苏制造名片。徐秀龙团队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半潜式海洋钻井平台和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等海工产品。以徐秀龙团队核心骨干人员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级重大创新专项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累计获得科研资助约4亿元,同时,公司承担过重要知识产权类研究项目3项。这些重大科研课题涉及海洋工程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全过程,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专利链方面积累了很好的基础和经验。他们团队凭借丰富的海工经验和出色的技术谈判能力,为企业争取了大量的海工订单,产品几乎覆盖从浅海到深海的全部类型,成功交付了27个海工产品,总产值超过500亿元。

团队创新 铸就中国大器

“中国制造”到“中国创新”的跨越离不开对人才的培养,创新归根结蒂在于人才。2015年,徐秀龙、唐盛弢、段凤江和顾翔等组成的团队,成功入选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类双创团队。徐秀龙把人才资金用于激励公司技术人员科研创新,根据专业配置和业务需求招纳优秀海工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满足了公司产品转型和发展的需要。

徐秀龙带领团队开展“国内首座圆筒浮式生产储油平台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希望6号)研究工作。“希望6号”是中国船厂首次为国外石油公司完整建造的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平台总包项目,这是我国FPSO海工装备首次实现交付即能使用的“交钥匙工程”,标志着我国海工装备从中端产品转向高端产品设计建造。

建造“希望6号”的四年时间,英国客户对产品质量要求的严苛让建设者们时刻感受到压力,建造成功的关键正是坚持质量立企、弘扬工匠精神。徐秀龙团队设计的海工产品、产值数据连成几何倍增曲线,记录了他们的付出与艰辛,也擦亮了中国海工制造的金色名片。

徐秀龙团队用心锻造中国制造版图上的“国之重器”。责任和期许在身,他们未曾闪躲;困难和挑战在前,他们从未退缩。国之重器,驶向世界各地;小小寰球,留下波纹浪迹。他们用实实在在的成绩说话,实践了“国之重器”的担当,诠释了“南通中远海工制造”的性格,为深入实践创新发展作出了典型示范。

 

END

关键词: 中远海运船务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