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企求解联手克服钢价上涨

2010-05-07 08:34 | 中国船舶报 船配市场


    “有订单肯定想接,但如何接?如何控制成本?现在简直无从下手。”面对不断上涨的钢材价格,一家造船企业的老总深感忧虑。目前,由于手持订单减少,部分船企已经处于“等米下锅”的境地。更不幸的是,船价仍在谷底,而猛涨的钢材价格无疑削弱了船企接单的价格竞争力,使经营本来就困难的船企雪上加霜。在这种情况下,船企“开源”难度显然不小,要平稳度过困难期,就必须在“节流”上多下功夫。
    据船企反映,随着船价的不断下滑,目前不仅普通船型价格比2008年最高时下跌50%左右,而且高技术船舶价格也下跌得十分厉害。与此相反,船企成本却在持续上涨,其中船板价格猛涨又是船企心中最大的痛。目前,中厚板价格已超过5000元/吨,与今年初相比,每吨价格上涨1000元左右。据了解,一家船企今年初承接了两艘新船订单,本来就是薄利,没想到最近几个月钢材价格上涨如此之猛。该企业老总表示,如果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稍有疏漏,这两艘船的建造就可能会让其亏本。
    当然,面对严峻的形势,船企并没有坐等市场好转,而是积极寻找应对之策。大家的普遍做法是力争与钢企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当前市场形势下,一家船企特别是中小船企试图单独与钢企开展稳定的合作十分困难,因此多家船企须联合起来,形成联合采购机制。业内人士认为,船企只有提高采购集中度,增加钢材采购数量和品种,才能掌握更大的话语权,在船板价格波动剧烈的市场中争取到一个相对稳定的价格。这对船企尤其是钢材采购量不大的中小船企意义重大,使其能享受更优惠的价格和更优质的钢材切割配送服务。在联合方式上,业内专家认为最佳选择是多家船企共建一个采购平台,以此为中介与钢企谈判钢材价格及合作方式。
    不断创新物资“零库存”的实现路径,是船企应对成本上涨的另一大法宝。物资库存过高,不仅占用大量资金,而且在钢材等大宗物资的库存过高时,船企难以保证先进先出,会造成钢材生锈甚至作废,大幅增加成本。为此,船企早在几年前就开始探索“零库存”模式。不过,在目前市场形势下,大型钢企对这一模式兴趣不浓。一方面,根据船东需求,船企常有船舶设计修改或交付日期变更等问题,要实现“零库存”,就要求钢企随着船企生产计划的改变进行相应调整;另一方面,“零库存”对钢企的钢材切割配送服务要求更高,钢企对此心存疑虑。尽管如此,为了应对市场挑战,船企仍在努力朝“零库存”目标前进。例如,在非关键钢材领域与中小钢企开展合作,要求这些钢企根据船企需求直接将钢材配送到预处理线上,而无须经过仓储环节,为船企节省一大笔资金。这样,既能适应船企随时调整生产计划的情况,又可使船企实现“零库存”,减轻压力。当然,船企负责人也承认,“零库存”目标要求船企必须有很强的造船计划把握能力,实现内部计划与外部物流环境的平衡。在这方面,船企还必须不断完善造船模式,加强内部管理。
    在船市低迷、新船订单稀少的情况下,船市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成本竞争。由于船板等钢材采购成本占船企总成本的比例很大,船企在订单减少、船价下跌与成本上涨的夹缝中求生存并非易事。因此,船企要与钢企共同努力,求解最佳合作模式,在严峻的形势下实现持续发展。
   

END

关键词: 钢价上涨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