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中小型耙吸船应采用绿色动力

2010-05-11 09:04 | 中国船舶报 船配市场


    跨入新世纪以来,受国内外疏浚市场利好的影响,国内船东投资购买疏浚装备的热情高涨,疏浚装备的主打船型——国产耙吸式挖泥船一直在国内市场占有显著份额,且其中近八成为中小型耙吸船。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为数众多的国产中小型耙吸船在技术形态尤其在动力配置方面的情况令人担忧,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往往缺乏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等方面的长远考量。近日,疏浚装备专家、708所研究员刘厚恕呼吁:为应对低碳挑战,业内要着力推进国产中小型耙吸船动力配置的变革。
    他介绍说,最近一家国际知名疏浚设备厂商针对中国市场,新设计了6200立方米耙吸船,并将在我国建造该船。这家厂商在宣传该型船时,将该型船与我国近年来自主设计、建造的7000立方米、5000立方米两型耙吸船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综合对比。结果是,该型6200立方米船的初始投资高出两艘国产船,但其年产量平均要比国产船高出约50%,而且其挖l立方米土的成本只有国产7000立方米船的70%,燃油消耗只有7000立方米船的63%,因此,该船的成本收回时间将比国产船短。虽然这是外商提供的数据,但从中不难看出,国内外耙吸船在节能、减排和增效方面的差异明显。
    刘厚恕分析,如今先进国家大、中、小各型耙吸船的动力配置几乎都是一机多带、形式多样的复合驱动,装船的柴油机仅有三四台。这使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其推进比功率这一衡量技术经济性能的重要指标大幅下降,不少中型耙吸船的推进比功率已降至0.04以下。与国外船舶对比,我国在大型耙吸船设计、建造方面虽起步晚但起点较高,且在复合驱动等技术形态方面与国外船已较为接近。但是,国内设计、建造的中小型耙吸船与国外产品差距很大:即使最新产品,也大都采用传统、陈旧的“一拖一驱动”方式,装船的柴油机较多,往往是10台甚至11台,装船功率要高出国外同类型船50%左右,推进比功率也普遍为0.05-0.06。这家国外厂商拿中国设计、制造中型耙吸船“说事”,目的是从中国企业手中抢夺中国市场,但不可否认,外商也抓住了我们的软肋。
    刘厚恕认为,造成国产中小型耙吸船动力配置落后现状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原因是:国产中小型耙吸船的用户多为民营企业,他们缺乏像大型骨干企业那样的国际竞争眼光,也难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支撑,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在短期内收回成本并赢利;部分用户认为功率储备越多越合算,缺乏节能、降耗理念以及全生命周期内的成本意识;国内目前的设备配套能力不足,国家和检验部门现行的政策法规存在缺陷等。
    “我国必须尽快改变中小型耙吸船效率低、能耗高的现状。”刘厚恕指出,近年来国内大型耙吸船的成功开发为中小船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成功经验。目前,708所已根据自身在大型耙吸船设计领域的经验,推出了6500立方米耙吸船的全新动力配置方案:主机以轴带发电机作为主电站,泥泵和喷水泵均采用变频电机驱动系统,全船共配置4台柴油机,装船功率约10000千瓦。据分析,该方案在技术上完全可行。
    为此,刘厚恕建议,业内在优化中小型耙吸船设计方案的同时,应积极采用复合型动力驱动系统:借助“一机多带”,不仅装船柴油机的数量可大幅减少,而且其功率能被充分利用,其废油、废气的排放量也会因此得到有效控制。不仅如此,由于设备重量有所减轻,此举还可以使机舱布置更加灵活,使船舶的载泥能力有所提高。这种增加少量的投资而获得丰厚回报的办法,不失为中小型把吸船发展的阳光大道。
    此外,目前国外在全电力驱动系统应用方面已进行了相当规模的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业内如能进一步在耙吸船上推广应用全电力驱动系统,我国设计、建造的耙吸船在节能、环保和增效方面的性能将会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此,他呼吁国内用户,设计、建造以及配套单位,多方携手合作,尽快推出低碳船型,使国产中小型耙吸船的发展现状得到根本改变。
   

END

关键词: 绿色动力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