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开幕!八大重磅成果出炉
2021-11-04 19:17 | 国际船舶网 展会信息
11月4日,以“开放包容,创新变革,合作共赢——面向未来的国际航运业发展与重构”为主题的2021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在上海举行。
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1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致贺信。习近平指出,航运业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重要纽带。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情况下,航运业为全球抗击疫情、促进贸易复苏、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克时艰,顺应绿色、低碳、智能航运业发展新趋势,深化国际航运事务合作,全力恢复和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促进国际航运业健康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致辞
李强表示,上海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贺信精神,把握航运业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化国际航运事务合作,推动航运业健康发展,努力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致辞
李小鹏表示,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全力推动航运业可持续发展,建设布局完善的基础设施,发展先进适用、完备可控的交通运输装备,打造便捷舒适、经济高效的服务体系,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和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在今天上午举行的主论坛上,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党组成员赵冲久、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为、联合国副秘书长刘振民、国际海事组织秘书长林基泽、受国际民航组织秘书长委托的空中航行局局长斯蒂芬·克里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发表主题演讲。此外,本次主论坛还宣布了系列成果,并发布《2021上海倡议》,详见↓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赵冲久发表主题演讲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党组成员赵冲久在《凝聚共识 携手合作 推动国际航运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演讲中说道:
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航运业面临严峻挑战。未来航运业如何应对挑战,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为此,我们要与各方携手同行,继续秉持和弘扬丝路精神,推动国际航运业高质量发展。一是着力发挥航运独特优势,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中发挥重要作用。二是着力补短板,不断完善航运网络、提升服务品质。三是着力强弱项,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畅通安全。四是着力优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五是着力增动能,推动航运转型发展。六是着力促合作,深入推进全球航运共治。
交通运输部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长三角共建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支持长三角高起点、高水平共建辐射全球航运枢纽,在基本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集聚高端航运要素,完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增强航运资源配置能力,建设世界一流航运中心。
上海市副市长张为致辞
上海市副市长张为在《乘风破浪再启航 砥砺奋进谋新篇》的主题演讲中说道:二十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代代航运人顽强拼搏、勇于奋进,完成了基本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也极大地提升了上海城市能级、促进了长三角区域港航协同发展,还为我国交通强国、航运强国建设贡献了上海的智慧和力量。
当前,上海已开启了从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建成”向“全面建成”迈进的新征程。新起点上,机遇和挑战始终并存。
我们将全方位提升枢纽港综合服务品质,推动形成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和机场群;将持续推进港、产、城联动建设,着力实现“港”与“产”的深度融合、“港”与“城”的相互赋能;将持续深化港航技术变革,构建开放、共享、包容的数字航运生态;将紧紧围绕“双碳”目标,推动航运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将持续提升资源配置能力,探索与国际接轨的航运发展制度和运作模式,积极融入国际航运治理体系。
联合国副秘书长刘振民表示,我们密切关注疫情后航运业的恢复,航运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此外,国际航运业的温室气体排放也是当今国际议程的重要议题。本次论坛以“开放包容、创新变革、合作共赢——面向未来的国际航运业发展与重构”为主题,非常恰合时宜。后疫情时代,只有全球携起手来,加强合作,才能为世界经济、贸易、航运的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为此,一是各国要抛开成见,共同协作,制定互利互惠的行业政策,共同构建更加稳健的产业链、供应链和更加立体、更加多元的物流供应链服务网络,协同保障全球经济平稳运行和实现航运业健康稳定发展而努力。
二是各国政府应负担起领导责任,为低碳、零碳技术提供资金支持,为绿色技术研发、清洁能源供应提供措施保障,支持更清洁、更绿色的航运全球标准。
三是全球应团结抗击疫情,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做好疫情防控措施,强化国际航运高风险岗位人员管理措施,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降低国际口岸疫情输入风险,积极恢复和保障航运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多方位多角度关注所有行业从业人员现状和身心健康。
国际海事组织秘书长林基泽在《大步迈向绿色航运,拥抱数字化未来》的主题演讲中说道:
新冠疫情期间,航运是全球供应链的核心,是支持国际贸易,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航运也将是疫情后经济恢复的关键。
今年年初《国际防止船舶污染公约》附件六的修正案已经获得通过,引入了强制性技术和操作措施来降低国际航运的碳强度,预计在2023年通过升级后的中长期温室气体减排战略。
国际海事组织还希望进一步推动和加快低碳和零碳燃料的研发,通过能源转型实现去碳化。为了保证世界各国都能积极参与,国际海事组织引入了一套框架来评估相应举措对各国的影响,并讨论如何应对这些影响。
展望未来,数字化是航运业迈向新时代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表示,贸易战和疫情,并没有阻止中国和世界的融合。疫情期间,中国和世界加速融合,特别是在过去一年里中美贸易关系不仅没有脱钩,而且进一步“挂钩”。
中国在世界航运中优势突出。我国有7个港口居世界前十,过去10年中国航运的吞吐量占世界30%,这和中国强大的制造业关系密切。中国经济占世界的比重在上升,中国制造业占到世界的30%,航运业也是30%,这不是巧合。未来,新技术、新能源的发展,将给我们的制造业带来巨大机遇。而中国制造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将给航运业带来利好消息。
在随后进行的主题演讲环节,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付刚峰表示,后疫情时代,在传统的供需关系、客户服务、地缘政治等要素的基础上,航运业乃至全球供应链,还面临业务模式创新、数字化转型、全球减排目标升级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要打造更加可靠、稳定、安全的全球供应链,航运业要寻求理念与行动上的突破,推进产业链节点的深度融合。
具体来说,应响应客户需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船货、港航、产融等合作层面,而是与客户共同面对全球消费和产业链新趋势,共同推进产业链节点的深度融合。此外,还要突破常规,加强数字化创新思维,聚焦脱碳经济发展可持续。
针对航运业脱碳,国际航运公会(ICS)秘书长普拉滕表示,航运是全球供应链中的关键角色。同时,在脱碳进程中,没有人才就不可能有任何转变,ICS进一步呼吁航运业提升培训水平。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严俊,则从智慧港口数字化发展的角度,发表演讲。
他认为,推动海运物流协同化,是营造数字化港口生态圈的关键环节。依托创新性平台化服务,在推动无纸化、零接触、透明可视化和便捷服务的同时,实现港、船、车多维度信息的实时汇集。基于区块链技术赋能,信息数据交互的安全性和独立性,能得到更为有效和充分的保证,推动利益相关方更好地参与港口经济活动。
赫伯罗特首席执行官罗尔夫•哈本•詹森,则就挑战性市场环境下,中国市场对赫伯罗特的关键意义进行了分享。
在高端访谈环节,海信集团副董事长林澜、交通银行业务总监涂宏、达飞轮船(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何律铎、马士基(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彦辞、嘉吉公司中国区副总裁马征、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陈帅等嘉宾,分别代表货方、船方、金融、贸易以及政府主管机构,围绕“全球经贸格局变化与应对”的主题,从各自的角度,就业界关心的热点话题进行了探讨与思辨。
本次主论坛宣布了哪些系列成果?
1 上海市政府与IMO达成合作共识
上海市与国际海事组织积极磋商,达成共识:将在前期双方共同支持亚洲海事技术合作中心建设的成功案例基础上,共同开展技术合作,促进国际海事组织温室气体减排初步战略的实施,携手利益相关方,关注和解决海事安全和安保、海员权益保护和智能航运等航运领域重大问题。这是国际海事组织作为联合国下属航运领域最权威的政府间国际组织,首次与地方政府达成合作共识,对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融入世界、服务全球具有里程碑意义。
2 上海出口集装箱结算运价指数通过国际证监会组织标准审计
自1998年,上海航运交易所正式发布全球首个集装箱运价指数以来,至今已经形成了涵盖集装箱、干散货、一带一路等领域的“上海航运指数”体系。
2021年,为促进国际航运市场繁荣稳定,支撑航运运价指数期货产品创新,上海航运交易所研发上海出口集装箱结算运价指数指数,通过国际证监会组织《价格报告机构原则》审计,标志着该指数通过国际权威认可,上海航运交易所成为国内首家通过该认证的国家级指数机构。此举为航运运价指数期货产品上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3 《航运节能减排发展展望报告2021》首次发布
为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中国船级社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提出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基本框架,分析区域及行业组织有关政策措施的影响,提出未来国际航运气候治理规则的新趋势;从能源可供性、经济性、应用技术成熟度、减排贡献度和法规完备性等方面,提出未来船舶能源及动力装置发展趋势和路径,为全球航运业向低碳方向发展和转型提供重要参考。
4 《世界一流港口评价报告》首次发布
港口是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和重要支撑。《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开展世界一流港口综合评价体系研究工作,编制和发布《世界一流港口综合评价报告》,建立行业权威的世界一流港口评价体系,引领我国港口向世界一流港口的建设目标共同迈进。
5《四型机场绿色性能评价标准》首次发布
根据《中国民航四型机场建设行动纲要》和《四型机场建设导则》,中国民用机场协会组织上海机场集团等单位研究编制《四型机场绿色性能评价标准》。从资源节约、健康舒适、低碳减排、环境友好和运行高效5个维度,提出绿色机场发展的定性和定量要求,是全过程、全方位指导绿色机场规划建设和运维管理的标准性文件,对全行业建设绿色低碳机场、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6 全球航空运输业碳减排合作倡议首次发布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全球航空业共同致力于绿色低碳发展,持续加强技术创新,推进可再生能源应用,不断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共建环境友好型航空事业。《全球航空运输业碳减排合作倡议》,统筹民航安全、绿色、服务和效益,把绿色发展融入航空运输全产业链,推动全球民航绿色发展工作迈向更环保、更高效的未来。
7 全球航运景气指数首次发布
全球航运景气指数,由全球集装箱和干散货运输企业景气指数与信心指数综合而成。景气指数根据企业运力投放、船舶周转率等指标编制,反映企业内部环境变化情况;信心指数根据企业家对当前总体经济发展状况的判断及对未来走势的预期编制,反映行业对全球航运形势的信心、心态。全球航运景气指数,是航运业的“晴雨表”,也是“预警器”。
8 《全球港航信息化发展报告2021》发布
由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创新编制,已连续发布五年。2019年起,创造性推出港航信息化市场规模测算、港航信息技术成熟度曲线等特色内容,力求更加客观、全面地总结本年度港口、航运、口岸和海事等领域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成果和经验,分析未来港航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和动向。《全球港航信息化发展报告2021》将为业界带来更多新的发现、理念和启迪。
此外,本次主论坛发布了《2021上海倡议》——国际供应链保畅,倡议共同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的持续创新与广泛应用,切实落实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行动,为打造安全、顺畅、绿色的全球供应链奉献力量。全文如下:
作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基石,通畅的海运与航空活动与世界贸易、国家经济、工商业以及成千上万人的生活与福祉息息相关。
我们强烈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决心携手保障抗疫物资跨境流动和从业人员健康安全,并逐步恢复遭受打击的全球供应链体系。
我们高度关注到科学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正深刻影响着海运与航空活动的运作方式,愿意合作推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努力实现全球供应链创新与业态变革。
我们充分认识到采取绿色低碳技术和行动对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致力共同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的持续创新与广泛应用,切实落实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行动。
我们深切体会到快捷便利的海运与航空活动需要跨国别、跨部门的理解与行业内外的多方合作,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打造安全、顺畅、绿色的全球供应链奉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