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船市:2011年有望复苏
2008-12-16 10:46 | 本站原创 船厂动态
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世界航运市场深幅下挫,引发了我国船企对造船市场不景气的担忧。对此,在近日于上海召开的世界造船峰会上,国内相关专家分析认为,国际造船市场进人了3年左右的低迷时期,预计到 2011 年有望复苏。
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包张静介绍,当前,航运市场出现大幅下挫,二手船价格开始出现较大幅度下调,新船成交量急速萎缩,新船价格全面松动。世界航运、造船市场出现的这些变化,主要是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世界经济减缓、我国GDP增幅回落,从而导致世界海运量大幅下降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而更令人担忧的是,在海运量下滑的同时,世界船队运力规模却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决速上升。这将导致世界航运市场供求关系显著恶化,预计短期内船市将处于“无价无市”的买卖双方对峙阶段,到2009年初,船市将进人“买方市场”。在 2009 年、2010年,航运市场将出现严重的运力过剩现象。
由于新船订单量与同期航运费率紧密相关,航运费率走低将直接导致新船需求减少。据此分析,包张静认为,结合航运费率走势,国际造船市场将进人3年左右的低迷时期;预计2009 年新船需求在6000万载重吨,比2008 年下降60%左右;预计2010 年可能进一步下调至5000万载重吨左右。
同期,国际造船市场供求关系将发生重大变化。由于需求降低,产能决速释放,国际造船市场供求关系将从近年的能力紧张快速向能力过剩转变,从而使新船价格面临越来越大的下调压力。不过,“新船价格短期内仍将维持相对高价”.包张静表示.“预计2010 年克拉克松新船价格综合指数可能跌至120点,比当前历史高位厂跌35%以上;此后,随着需求回升,新船价格将企稳。”
中国船舶工业市场研究中心研究员韩笑妍认为,尽管世界经济受金融危机冲击而增速放缓,但促使新造船市场发展的基本面,包括由全球化分工方式的建立和发展引发的世界海运贸易增长、老旧油船和散货船淘汰的大幅增加等有利因素依然存在,长期而言,世界新造船产业仍将继续发展。
中船重工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张嘉国也认为,与世界其他造船国家相比,我国造船业具有的比较优势依旧突出。一方面,我国大中小结合、布局合理的造船格局,符合国际船舶市场需求多元化、多样化的需要,可以全方位地开拓和巩固国际市场;另一方面我国船舶工业具有上下游比较完整的配套优势,尤其是上游钢铁行业很发达,可为船企提供较充足的原材料。另外,由于我国东西部的发展差距将持续较长时间,与日、韩相比,我国船企的低劳动力成本优势依然存在。
在金融危机之下,世界造船业长期发展的大局没有改变,我国造船业的比较优势也依然存在。对于当前造船市场面临“寒冬”考验的局面,包张静认为,行情回调有利于挤出“泡沫”,确保国际造船市场长期健康发展,同时也符合市场发展规律。包张静指出,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国内大多数造船企业,尤其是大型造船企业现金充足,手持订单饱满,具备过冬的条件和基础。市场再坏也潜伏机遇,有实力的大集团公司在恶劣条件下往往更能发展和提升自我。因此,对我国船企来说,金融危机是“危”更是“机”,当前船企最重要的任务是树立信心,在危机的大风大浪中磨炼和提升自己,为迎接“春天”的到来作好准备。
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包张静介绍,当前,航运市场出现大幅下挫,二手船价格开始出现较大幅度下调,新船成交量急速萎缩,新船价格全面松动。世界航运、造船市场出现的这些变化,主要是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世界经济减缓、我国GDP增幅回落,从而导致世界海运量大幅下降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而更令人担忧的是,在海运量下滑的同时,世界船队运力规模却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决速上升。这将导致世界航运市场供求关系显著恶化,预计短期内船市将处于“无价无市”的买卖双方对峙阶段,到2009年初,船市将进人“买方市场”。在 2009 年、2010年,航运市场将出现严重的运力过剩现象。
由于新船订单量与同期航运费率紧密相关,航运费率走低将直接导致新船需求减少。据此分析,包张静认为,结合航运费率走势,国际造船市场将进人3年左右的低迷时期;预计2009 年新船需求在6000万载重吨,比2008 年下降60%左右;预计2010 年可能进一步下调至5000万载重吨左右。
同期,国际造船市场供求关系将发生重大变化。由于需求降低,产能决速释放,国际造船市场供求关系将从近年的能力紧张快速向能力过剩转变,从而使新船价格面临越来越大的下调压力。不过,“新船价格短期内仍将维持相对高价”.包张静表示.“预计2010 年克拉克松新船价格综合指数可能跌至120点,比当前历史高位厂跌35%以上;此后,随着需求回升,新船价格将企稳。”
中国船舶工业市场研究中心研究员韩笑妍认为,尽管世界经济受金融危机冲击而增速放缓,但促使新造船市场发展的基本面,包括由全球化分工方式的建立和发展引发的世界海运贸易增长、老旧油船和散货船淘汰的大幅增加等有利因素依然存在,长期而言,世界新造船产业仍将继续发展。
中船重工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张嘉国也认为,与世界其他造船国家相比,我国造船业具有的比较优势依旧突出。一方面,我国大中小结合、布局合理的造船格局,符合国际船舶市场需求多元化、多样化的需要,可以全方位地开拓和巩固国际市场;另一方面我国船舶工业具有上下游比较完整的配套优势,尤其是上游钢铁行业很发达,可为船企提供较充足的原材料。另外,由于我国东西部的发展差距将持续较长时间,与日、韩相比,我国船企的低劳动力成本优势依然存在。
在金融危机之下,世界造船业长期发展的大局没有改变,我国造船业的比较优势也依然存在。对于当前造船市场面临“寒冬”考验的局面,包张静认为,行情回调有利于挤出“泡沫”,确保国际造船市场长期健康发展,同时也符合市场发展规律。包张静指出,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国内大多数造船企业,尤其是大型造船企业现金充足,手持订单饱满,具备过冬的条件和基础。市场再坏也潜伏机遇,有实力的大集团公司在恶劣条件下往往更能发展和提升自我。因此,对我国船企来说,金融危机是“危”更是“机”,当前船企最重要的任务是树立信心,在危机的大风大浪中磨炼和提升自己,为迎接“春天”的到来作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