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艘!这个港口又有减碳新动作

2021-12-20 10:46 | 中国交通报 船舶动态


微风习习,白云辉映,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今日的连云港港格外忙碌。

在超大型船舶靠离码头过程中,有一艘灵巧拖轮在港区来往穿梭,零排放、噪音低、配员少、成本低、工作环境优越……相比传统拖轮具备诸多优点,一线港口人士对其交口称赞。

她,就是国内首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纯电动拖轮——“云港电拖一号”。8月16日交付试运行,总长35.5米,船宽10米,4000马力,充电2小时,能续航助泊作业8小时,满足一天作业需求;国内首次在船上采用高压快充技术;是目前世界上装船动力锂电池容量最大、推进功率最高的新能源拖轮。

“‘云港电拖一号’是推动绿色港口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之举,为全国沿海港口打造绿色低碳港口提供了新思路!” 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简称集团)轮驳分公司总经理张干自豪地表示。

这艘由集团整合内外资源,投资并主导建造,中国船舶集团第712研究所、708研究所联合设计开发,并在海事、船检等单位支持推动下,由连云港鸿云实业有限公司(简称鸿云实业)自主创新、自主建造的拖轮,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为港口加速“双碳”进程、迈向世界一流低碳港口增添了新动力。

01志在建造国内首艘纯电拖轮

拖轮,港口拖动驳船和协助大型货轮靠离码头的必备辅助船舶,船身小、牵引力大、操纵灵活。

中国虽是港口大国,却不得不面临尴尬的现实:港作拖轮核心动力设备长期依赖进口,且常规拖轮都以柴油机为动力。

鸿云实业作为轮驳分公司直属企业,是很早以前一直亏损的航修厂。鸿云实业划归轮驳分公司后,轮驳分公司将多年拖轮使用过程中的“不快”变为动力——尽快实现拖轮精品化。

随后,凭借丰富的“用、修”经验,秉持“建造一条精品船,锻炼一支队伍,培育一个产业,打造一流服务”宗旨,推动鸿云实业从航修业务到修理自有拖轮,再到修理外部船舶;自2017年开始,开启自主建造拖轮之路,打响“鸿云制造”品牌。

从7600马力的无限航区拖轮,到5200马力“东方二号”“东方四号”“东方十号”拖轮,再到今年8月成功交付的全国首艘纯电拖轮……凭着“敢干事、想干事、干成事”的劲头,“鸿云制造”阔步向前。

发展低碳港口是责任,更是担当。2011年连云港港在全国首次采用岸电技术,被交通运输部列为全国首个低碳示范港。近年来,连云港港积极推动岸电建设,目前已完成37个泊位的岸电建设布置,低碳港口建设加速推进。

2019年,轮驳分公司在全国率先提出开工建造首艘纯电拖轮的构想,决心为低碳绿色港口建设贡献力量!

然而,4000马力纯电、全回转拖轮的建造,在国内是空白,无任何现成资料可供参考,寻找最好的动力电池技术研发团队是当务之急。

2017年年初,轮驳分公司副总经理谢传斌通过多渠道了解到,国内动力电池技术的“领头羊”,就是中国船舶712研究所(简称712所)。

想方设法联系上!他带领技术团队两赴712所驻地武汉,满心喜悦地寻求合作,而接待人员两次笑而拒绝,“动力电池用于民用不合适”“纯电拖动力系统成本太高,你们接受不了的!”

合作时机似乎不成熟。但轮驳分公司的意志更加坚定。

他们努力寻找自身不足,分头找信息、找资料,做足相关功课后,第三次造访。终于,双方达成全面合作意向。

更为可喜的是,712所还推荐了兄弟单位中国船舶708研究所(简称708所)一同参与、助力。

02众志成城推动前期工作

有了“领头羊”助力,再经充分论证、研讨,轮驳公司及时向集团汇报请示。集团高度重视,董事长丁锐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决定举集团公司之力,全面推进纯电拖轮建造。

为更好地推进相关工作,集团副总裁孙中华一行再次赴712所,展开深层次洽谈。洽谈结果,712所决定派出核心技术人员提供技术保障。

随后,孙中华一行还先后拜访主管船舶建造的中国船级社武汉规范所、相关科研院校、中国船舶上海708研究所等,寻求多方技术合作,进一步疏通拖轮建造之路。

正如集团工程技术部总经理胡永涛所说:“港口集团的行动彰显出国企担当,而完善的岸电布局,正好为实现纯电港作拖轮的建造梦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轮驳分公司的计划,也得到了连云港海事局、中国船级社连云港办事处的全力支持。

肩负辖区水上安全监管重任的连云港海事局,当接到港口要建造纯电拖轮项目的申请时,当即表示:全力以赴支持纯电拖轮的建造前期批准工作!随后,海事成立专门工作小组,为项目实施提供及时的政策支持和法规咨询服务。

要建造纯电拖轮,船级社的技术支持不可或缺。当接到建造纯电拖轮的申请时,中国船级社连云港办事处当即安排验船师熟悉建造图纸和技术要求,及时与工厂技术人员进行对接,并开展及时跟进指导服务。

“国内纯电池动力拖轮在海船应用上尚属空白,虽然无现成船型可参考,但我们将组织精兵强将,充分利用船级社整体技术优势,编制详细的检验技术方案,把好建造检验关,让纯电拖轮早日投产,为低碳绿色港口作出自己的贡献!”中国船级社连云港办事处主任林宇山坚定地说。

03深度融合打通前行之路

基于对“两山理念”的高度认同,在集团及轮驳分公司的主导下,无论是技术合作单位,还是行业主管单位,都拧成了一股绳。

从技术支持上,712所、708所等给予了通力保障;从监造管理上,连云港海事局、中国船级社连云港办事处、武汉船舶规范所等,给予鼎力支持。纯电拖轮的建造,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内外部协作环境。

然而,事情并非一帆风顺。

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纯电拖轮建造每走一步,都困难重重;而在多方积极指导、协助下,凝结智慧和汗水的每一步,都铿锵有力。

纯电动力推进系统在海船适用方面既无文件规定,也无可参考依据,甚至无可执行标准。纯电动船舶面临“准生”的难题。

为此,在船舶总体设计之初,轮驳分公司主动与海事局、船检等职能部门沟通,依托连云港海事局的协调,武汉规范研究所牵头,组织行业专家组开展多次安全评估,最终通过了磷酸铁锂电池替代传统柴油发电机组的等效方案。

为了推动纯电拖轮的批准建造,连云港海事局及时成立课题组进行梳理研究,解决纯电动拖轮等效适用的技术法规依据等问题,为后续审图、建造和检验发证等工作铺平了道路。

2020年9月24日,该轮成功获得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的建造批文。“准生证”有了!

04合力攻克两大核心难题

拖轮建造,涉及流体力学、动力学、航海、导航等诸多学科,综合科技含量很高。而纯电拖轮的船体设计,既要考虑节能问题,还要满足一定推力和航速要求。

如何打造节能拖轮船型,以保证较长续航和持续作业时间?成为摆在船体设计人员面前的一大难题。

针对此问题,鸿云实业组织一群“80后”技术骨干加班加点,详细统计分析了自有20艘拖轮过去5年的作业类型、马力与油耗对应关系等,整理制作了纯电动拖轮船模雏形,随后与708所在实体船型设计上展开全面技术合作。

在先后对连云港港既有十几艘港作拖轮数据进行认真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他们用4种计算方法反复论证,不断修正数据。同时,与708所一起借助网络平台查阅、测绘国外相关节能船型,并与连云港港现有节能船型加强比对,最终在2020年上半年推出了船型设计图纸方案。

为验证设计方案的科学合理性,轮驳分公司的年轻技术团队还分析了港口近30年风况数据、近5年海况数据,并对船型开展多番仿真试验,终于敲定设计船型。

船体设计结束,下一个难题也是核心技术——动力又摆在了大家面前。

“如此大功率的纯电池动力船,我们还是第一次触及,船舶舱室设计、推进形式以及电池布局,以及安全性、稳定性等多重因素,都是必须统筹兼顾的重点。”708所海工部电气科副科长陈梦一语道破难点。

尤其是电池总储能达数兆瓦时,相当于几百辆汽车的电量,切实保证锂电池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集中了研究所的骨干力量,设计出了高安全级锂电池模块和锂电池管理系统,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 708所海工部电气科副科长陈梦介绍。

至此,纯电拖轮的两大核心技术问题一一攻破。

05 “鸿云制造”让蓝图成真

要让蓝图变成现实,全方位考验船厂制造能力的时候到了!鸿云实业勇担重任。

“秉承‘以人为本’理念,并将‘安全、舒适、节能’要求融入建造过程。”集团总裁朱向阳多次现场查看建造进度,并对建造工程提出要求。

鉴于整个船体建造要分段进行、图纸要先行分别绘制的实际,鸿云实业引进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SPD4.0船体分段设计软件。年轻团队迅速熟悉软件,快速完成船体分段施工图,并高效解决设计与实际建造中存在的误差等问题,确保了建造效率、质量。

纯电拖轮栖装过程,正值初夏,毒辣的太阳炙烤着船体钢板,船舱内密不透气。在狭窄的舱内空间里,设计与施工人员高效完成了近30公里长的电缆布设施工,施工量是柴油拖轮的两倍,施工难度和强度前所未有。

“我们要勠力同心,想尽一切办法克服现场遇到的一切难题,让船舶建造稳步推进,直到全船设备联调顺利完成。” 鸿云实业电气主管庄绪伟说。

为配合纯电拖轮建造进度,中国船级社武汉规范所和中国船级社连云港办事处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中国船级社武汉规范所从图纸审查阶段开始,就组建专门审图团队,由专人全天候和设计单位、船厂、船东等各方积极沟通协调,随时解决建造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中国船级社连云港办事处验船师刘德林、张庆辉,参与了建造全过程。在船舶设计论证期间,他们与同事多次牵头组织技术方案研讨论证,提出了诸多指导性意见;在建造过程中,指导船厂编制船舶电力动力系统检验细则和试验大纲,为拖轮建造提供技术保障。

连云港海事局的服务保障始终在线。

锂电代替柴油机动力,新机舱与传统机舱完全不同。新机舱是否配员?无现行法律法规参照。

为此,连云港海事局专门成立“纯电动拖轮配员研究课题组”展开研究,并专题向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汇报。部海事局特派专家现场研讨,并最终决定:“纯电动拖轮是新型船舶,可以就配员减免事项进行先行先试。”

今年7月底试航时,“云港电拖一号”实现了配员减免试点。

在集团的主导下,在所有参与方的主动作为、全面担当和不懈坚持下,这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纯电拖轮如期完工并试运行,梦想终于照进现实。

06 可规模化推广的绿色拖轮方案

纯电拖轮,绿色低碳,如果大规模投用,对我国绿色低碳港口建设意义非凡。

“如果纯电动拖轮在全国达到一定比例,对促进船舶节能减排、推广船舶使用岸电,以及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集团董事长丁锐表示。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港口现有助泊拖轮超过700艘,每年消耗轻质燃油超过20万吨,每年排放碳氧化物超过60万吨、硫化物超过0.8万吨,相当于陆地约30万辆以上家用小汽车的排放量。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据测算,虽然纯电动拖轮的初始投资较常规拖轮高约25%,但由于油电价差和柴油机后期维护费高,从长期效应来看,纯电拖轮运营维护成本将大大降低,投资回收期约3—5年,具有较高的商业投资价值,推广意义重大。

未来几年,轮驳分公司将以“云港电拖一号”为样板,以港作拖轮升级换代为契机,逐步实现港作拖轮纯电动化,走出一条连云港港作拖轮“绿色治理”之路。

不仅如此,该公司将进一步推进港口设备新能源替代工作,全面打造环境美好、资源节约、低碳循环的绿色港口,为实现“双碳”目标持续助力。

全国首个低碳示范港,又焕发出新的活力!

短评

抓牢关键核心技术

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只有通过自主创新,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才能不受制于人,才能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不断增强自我创新能力,是在推行创新型国家战略中、推进港口能源转型、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的应有之义。

面对拖轮关键技术被“卡脖子”的痛感,面对绿色航运相关政策的实施,面对港口节能减排时所面临的诸多挑战,作为用船单位,轮驳分公司没有“等靠要”,而是正视不足、承认差距,找准方向、奋起直追。

他们以多年来的管用养修经验为基础,以近年来的拖轮建造经验为依托,积极主导,联合多方,启动国内首艘纯电动拖轮的设计建造,攻克了诸多关键核心技术难题,真正地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在科技强港、绿色强港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为港口绿色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稳步迈向世界一流强港过程中,港口既要加速发展,又要高度重视绿色环保。目前,港口清洁能源发展速度赶不上需求,成本和基础设施建设是主要障碍。作为国内首艘纯电动拖轮,“云港电拖一号”可复制、可推广,开创意义明显。

同时,为“双碳”目标作贡献,不仅需要港口具有攻坚克难的决心,也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更需要相关各方的齐心合力,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掌握核心技术,进一步推动港口能源转型。

愿更多像轮驳分公司这样的企业主动出击,加入脱碳大潮,为港口绿色高质量发展、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END

关键词: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