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企业股权投资萌动
2010-06-01 08:40 | 21世纪经济报道 船舷内外
电器、服装、皮革、制鞋、打火机……,这些是曾让温州商人鹊而群起的产业集群,但在完成早期积累之后,几乎所有企业都在寻找新的产业机会,虽然只是“边试边做”,仅几年之内,涉猎多元化,已几成温州企业的普遍现象。
温州民企领头羊正泰电器集团,在将主业电气制
造产业链做到行业领头之外,2007年开始进入第二代薄膜太阳能领域,可以算得上是进入“同心多元化”领域,在此之前,正泰曾涉猎服装、饮用水等产业,但最后还是选择退出这些不相关行业。
同样是电器工业起家的德力西集团,宣布淡出房地产,向环保工程、再生能源、现代物流等新领域进军。
鞋业起家的奥康集团,除去庞大的地产业务,生物制药已成为快速发展的新业务板块,奥康集团创始人王振滔给出的解释是,“当时在选择,如果选择跨领域,跟制鞋行业差不多的话,意义不大,所以我们要跨就跨得远一点,就在这么多的行业选择当中选择了生物疫苗”。
服装起家的庒吉,其造船和矿业,早已超越服装的比重。
同在柳州乐清市的欣灵电气董事长胡志兴,如今是温州欣顺船业集团的董事长。他进入造船业,也不过6年时间,如今的欣顺已是温州规模最大的船业集团,胡也被推选为乐清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会长。
在欣顺船业胡志兴的理解中,“什么赚钱就做什么”,是一些民营企业很自然的冲动。
同样,在这些冲动中,将股权投资作为多元化布局的新一个产业机会来做,也成为普遍现象。记者近期在温州采访中所接触到的三分之二的温州民企,都有涉猎股权投资,包括上述提及的企业。
粗糙而蓬勃的股权投资业
造船、地产也好,矿产、股票和能源投资也好,在一些企业看来,依然“太慢”,要寻找“突破传统产业投资的方式”来实现新的“赚钱机会”,股权投资便是其中一种。
与温州人天生的投资敏感性相比,温州当地企业做股权投资,可以用“粗糙”二字来形容。
2007年,温州乐清市的8家民营企业佑利集团、环宇集团、庄吉集团等共同组建东海创投。
但这家被称为“温州首个合伙制PE基金”的东海创投,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但并未成为笑到最后的,由于LP出资人与基金管理团队之间的矛盾,东海创投最终封盘,LP投资人在撤资东海创投后,再设立环亚创投,由LP投资人出面直接接管。
事实上,在此之前,这些LP投资方企业均有多元产业投资的经验。
例如环宇集团,已经从工业电器拓展到房地产等领域。但总裁王拓宇始终觉得,“同国内著名企业相比,发展速度还是太慢了”。他希望“进入资本市场,突破传统的投资模式”。
因此,他把参与东海创投,涉足股权投资作为“寻找企业发展的突破口”。
对于佑利集团总裁胡旭苍而言,涉足股权投资,是为了“寻找有别于炒煤、炒房、炒黄金等的可持续性的投资方式”。
而认为自己比专业GP管理更懂得看项目的胡旭苍们,自己出资环亚创投的同时,也担任起了GP管理人。
乐此不疲的还有温邦彦。
2007年,温邦彦也成立温商创投,正式全职做股权投资。
温是浙江永久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说到与股权投资的渊源,不得不提他在民生银行的得意一战。
1994年,作为民生银行最早的发起人之一,温邦彦入股100多万。随着民生银行的发展,温当初100多万元的原始股,几经拆分、送股之后,增值上百倍,也让温邦彦从中获利上亿元。
“如果当初投资2000万元,那我现在可能完全是另外一个局面。”回想起当年的投资,温邦彦居然多少有点后悔。
2007年,综合考虑之后,他决定转型做一个职业股权投资人。目前,60多岁的温邦彦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投资上,到现在为止他已经在8个项目上投入2个多亿。
就连“最专注主业”的正泰集团,其股东中也有很多人对专业股权投资“非常心动”。2008年,正泰集团成立了云杉基金,为了不影响主营业务,正泰聘请了海归人士加入,组成专门的管理团队。同年,德力西也开始涉足股权投资,成立德信丰益资本管理中心,并邀请原中信实业银行乐清支行行长陈维国担任首席顾问。
几乎同时期,温州神力集团也携手飘蕾服饰等成立国瑞创投。
在温州时代广场对面的财富中心,20多个楼层里聚集着20-30家创投公司。
这也不过是冰山一角。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提供的数据是,目前在温州工商局注册的创投公司约达300家。 其中,很大一部分资金是来自温州的民营企业,事实上还有很多是注册在温州的以外的城市,比如上海、北京。
有限合伙制的推出又让他们在募集资金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事实上,在《合伙企业法》推出之前,胡旭苍就一直在思考民间资本的出路,想做股权投资,但一直没做。
“因为没有一个合理的法律架构”,胡旭苍说。
在2007年《合伙企业法》推出不久,东海创投(后转为环亚创投)即刻宣布成立,首期规模10个亿的资金也迅速到位。
而云杉、德信丰益、温商创投等,资金均由“企业自有资金+其它温州民间资本”组成。
相比那些前来温州筹钱的GP管理人而言,这些本地股权投资基金的优势是:更容易获得温州民资的信任。“我们是本土的人,温州人比较显著的特点就是抱团”,陈维国分析。
“温州式PE”:
这些民企组成的“土八路PE”,在投资风格上也颇具“温州特色”。
首先,从实业起家的这些温州民企,在项目上,初始的投资风格,偏爱从与自己产业相关的实业领域以及其他传统行业入手。
以德力西的德信丰益资本管理中心为例,截至目前,该机构已经投资了“广西绿城二期”、“新华联置地”、大连机床等6个项目,而且“多为传统项目”。
正泰的云杉基金则偏向于能源及能源相关行业,还有正泰及其股东们都非常熟悉的大型电力设备制造等领域。
国瑞创投甚至把“高科技企业、矿产资源、特色地产和股权投资”并列作为投资方向。
其次,在投资阶段上,他们更倾向于pre-ipo的项目。在陈维国看来,温州民企从事PE投资,甚至有时候“缺乏前瞻性”,“风险意识太强”。
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在杭州有一家做耳蜗的公司,技术实力堪称国际前沿,在尚未盈利阶段,几家券商机构就以几千万收购其10%的股份,而以同样的价格,温州的不少民企创投连几百万都不肯投,“因为觉得还没出利润”。
据说正泰也是要求云杉基金的团队所投项目不仅要有好的盈利模式,更要有相当可观的收入和利润。云杉基金总裁胡云耿曾明确表示,“我们绝对不投资刚刚成立还没有产生利润的公司”。
而事实上,“温州PE”还有一些“异化”的特色。
温州一家由LP同时兼任GP的创投公司,“都是老总出面参与投资”。比如河南有个项目,他们的做法是:先看看这个行业谁比较熟悉,再看看大家有几个人有空的,大家一起飞过去看。“看一下,决策一下,大家认为投,那就投进去”。
这在一个LP的高管看来,完全是“属于一个概念上做法,不规范”。
据说云杉基金是完全按照“GP出力、LP出钱”的模式进行投资,这却被当地的一位PE人士认为“不够本土化”。
这位PE人士认为,适合温州的方式应该是,操作透明化,LP都要对每个项目充分了解,每一位LP甚至可以针对每个项目亲自去做尽职调查,最后“谁愿意投谁就投”。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当地一些LP投资人,也希望能有可以信任的专业化投资团队参与管理,因为就LP投资人自身的团队、经验和专业知识上的相对短缺,已经成为这类特点的PE基金发展的困扰。
温商创投的团队目前“不到10个人”,温邦彦说,“我们不是大投资公司,大的投资公司各方面的人都要配起来,我们尽量都用好的中介机构,调查、法律方面都可以外包”。
而在项目判断上,一位温州PE认为,“只能是尽可能的按照科学原理”,但是,“有些东西也是靠直觉判断,什么东西都搞得很清楚也不可能”。
很多时候,他们只能选择借用“借脑”。
胡旭苍就聘请了很多领域的专家。
而温邦彦常用的做法是,“跟投”,做小股东。
“投的时候,大家都会从自己的角度看这个企业,分析可以更透彻一点”,温邦彦认为,这有助于降低风险。温邦彦透露,深创投、达晨创投等他都曾合作过。
温邦彦还让从美国回来的儿子应聘到深创投工作,“先在像这种比较正规的PE基金多待一些年,本领学好了,将来再来自己做”
而他自己有投资机会的时候,也会“给别人分享一点”,他觉得,“这样下一次别人才可能也会想到你”。
有意思的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尝试过做股权投资甜头之后,这些自己参与投资决策的企业家们,开始发现,要把股权投资当着一个行业来做,还真的并非起初想象的那样简单。 据胡旭苍称,在做创投后的将近8个月的时间里,每天睡觉时间没有超过6小时。有时候为了抢在别人前面做项目,光研究合同,就有过3天3夜不睡觉。
温邦彦也坦承,目前与专业的VC、PE比,自身“肯定是有差距的”,无论是专业度还是各种资源,尤其是碰到好项目的时候。
虽然一部分人仍坚持自己出资自己做投资决策,但有一部分PE投资人也在改变看法。
奥康集团王振滔告诉记者,近一段时间,无论跟温州当地的企业家接触,还是内部的人员交流,“他们已经意识到,真正要做长线投资的话,需要的是实力,需要交给专业的团队去做”。
温州民企领头羊正泰电器集团,在将主业电气制
造产业链做到行业领头之外,2007年开始进入第二代薄膜太阳能领域,可以算得上是进入“同心多元化”领域,在此之前,正泰曾涉猎服装、饮用水等产业,但最后还是选择退出这些不相关行业。
同样是电器工业起家的德力西集团,宣布淡出房地产,向环保工程、再生能源、现代物流等新领域进军。
鞋业起家的奥康集团,除去庞大的地产业务,生物制药已成为快速发展的新业务板块,奥康集团创始人王振滔给出的解释是,“当时在选择,如果选择跨领域,跟制鞋行业差不多的话,意义不大,所以我们要跨就跨得远一点,就在这么多的行业选择当中选择了生物疫苗”。
服装起家的庒吉,其造船和矿业,早已超越服装的比重。
同在柳州乐清市的欣灵电气董事长胡志兴,如今是温州欣顺船业集团的董事长。他进入造船业,也不过6年时间,如今的欣顺已是温州规模最大的船业集团,胡也被推选为乐清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会长。
在欣顺船业胡志兴的理解中,“什么赚钱就做什么”,是一些民营企业很自然的冲动。
同样,在这些冲动中,将股权投资作为多元化布局的新一个产业机会来做,也成为普遍现象。记者近期在温州采访中所接触到的三分之二的温州民企,都有涉猎股权投资,包括上述提及的企业。
粗糙而蓬勃的股权投资业
造船、地产也好,矿产、股票和能源投资也好,在一些企业看来,依然“太慢”,要寻找“突破传统产业投资的方式”来实现新的“赚钱机会”,股权投资便是其中一种。
与温州人天生的投资敏感性相比,温州当地企业做股权投资,可以用“粗糙”二字来形容。
2007年,温州乐清市的8家民营企业佑利集团、环宇集团、庄吉集团等共同组建东海创投。
但这家被称为“温州首个合伙制PE基金”的东海创投,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但并未成为笑到最后的,由于LP出资人与基金管理团队之间的矛盾,东海创投最终封盘,LP投资人在撤资东海创投后,再设立环亚创投,由LP投资人出面直接接管。
事实上,在此之前,这些LP投资方企业均有多元产业投资的经验。
例如环宇集团,已经从工业电器拓展到房地产等领域。但总裁王拓宇始终觉得,“同国内著名企业相比,发展速度还是太慢了”。他希望“进入资本市场,突破传统的投资模式”。
因此,他把参与东海创投,涉足股权投资作为“寻找企业发展的突破口”。
对于佑利集团总裁胡旭苍而言,涉足股权投资,是为了“寻找有别于炒煤、炒房、炒黄金等的可持续性的投资方式”。
而认为自己比专业GP管理更懂得看项目的胡旭苍们,自己出资环亚创投的同时,也担任起了GP管理人。
乐此不疲的还有温邦彦。
2007年,温邦彦也成立温商创投,正式全职做股权投资。
温是浙江永久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说到与股权投资的渊源,不得不提他在民生银行的得意一战。
1994年,作为民生银行最早的发起人之一,温邦彦入股100多万。随着民生银行的发展,温当初100多万元的原始股,几经拆分、送股之后,增值上百倍,也让温邦彦从中获利上亿元。
“如果当初投资2000万元,那我现在可能完全是另外一个局面。”回想起当年的投资,温邦彦居然多少有点后悔。
2007年,综合考虑之后,他决定转型做一个职业股权投资人。目前,60多岁的温邦彦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投资上,到现在为止他已经在8个项目上投入2个多亿。
就连“最专注主业”的正泰集团,其股东中也有很多人对专业股权投资“非常心动”。2008年,正泰集团成立了云杉基金,为了不影响主营业务,正泰聘请了海归人士加入,组成专门的管理团队。同年,德力西也开始涉足股权投资,成立德信丰益资本管理中心,并邀请原中信实业银行乐清支行行长陈维国担任首席顾问。
几乎同时期,温州神力集团也携手飘蕾服饰等成立国瑞创投。
在温州时代广场对面的财富中心,20多个楼层里聚集着20-30家创投公司。
这也不过是冰山一角。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提供的数据是,目前在温州工商局注册的创投公司约达300家。 其中,很大一部分资金是来自温州的民营企业,事实上还有很多是注册在温州的以外的城市,比如上海、北京。
有限合伙制的推出又让他们在募集资金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事实上,在《合伙企业法》推出之前,胡旭苍就一直在思考民间资本的出路,想做股权投资,但一直没做。
“因为没有一个合理的法律架构”,胡旭苍说。
在2007年《合伙企业法》推出不久,东海创投(后转为环亚创投)即刻宣布成立,首期规模10个亿的资金也迅速到位。
而云杉、德信丰益、温商创投等,资金均由“企业自有资金+其它温州民间资本”组成。
相比那些前来温州筹钱的GP管理人而言,这些本地股权投资基金的优势是:更容易获得温州民资的信任。“我们是本土的人,温州人比较显著的特点就是抱团”,陈维国分析。
“温州式PE”:
这些民企组成的“土八路PE”,在投资风格上也颇具“温州特色”。
首先,从实业起家的这些温州民企,在项目上,初始的投资风格,偏爱从与自己产业相关的实业领域以及其他传统行业入手。
以德力西的德信丰益资本管理中心为例,截至目前,该机构已经投资了“广西绿城二期”、“新华联置地”、大连机床等6个项目,而且“多为传统项目”。
正泰的云杉基金则偏向于能源及能源相关行业,还有正泰及其股东们都非常熟悉的大型电力设备制造等领域。
国瑞创投甚至把“高科技企业、矿产资源、特色地产和股权投资”并列作为投资方向。
其次,在投资阶段上,他们更倾向于pre-ipo的项目。在陈维国看来,温州民企从事PE投资,甚至有时候“缺乏前瞻性”,“风险意识太强”。
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在杭州有一家做耳蜗的公司,技术实力堪称国际前沿,在尚未盈利阶段,几家券商机构就以几千万收购其10%的股份,而以同样的价格,温州的不少民企创投连几百万都不肯投,“因为觉得还没出利润”。
据说正泰也是要求云杉基金的团队所投项目不仅要有好的盈利模式,更要有相当可观的收入和利润。云杉基金总裁胡云耿曾明确表示,“我们绝对不投资刚刚成立还没有产生利润的公司”。
而事实上,“温州PE”还有一些“异化”的特色。
温州一家由LP同时兼任GP的创投公司,“都是老总出面参与投资”。比如河南有个项目,他们的做法是:先看看这个行业谁比较熟悉,再看看大家有几个人有空的,大家一起飞过去看。“看一下,决策一下,大家认为投,那就投进去”。
这在一个LP的高管看来,完全是“属于一个概念上做法,不规范”。
据说云杉基金是完全按照“GP出力、LP出钱”的模式进行投资,这却被当地的一位PE人士认为“不够本土化”。
这位PE人士认为,适合温州的方式应该是,操作透明化,LP都要对每个项目充分了解,每一位LP甚至可以针对每个项目亲自去做尽职调查,最后“谁愿意投谁就投”。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当地一些LP投资人,也希望能有可以信任的专业化投资团队参与管理,因为就LP投资人自身的团队、经验和专业知识上的相对短缺,已经成为这类特点的PE基金发展的困扰。
温商创投的团队目前“不到10个人”,温邦彦说,“我们不是大投资公司,大的投资公司各方面的人都要配起来,我们尽量都用好的中介机构,调查、法律方面都可以外包”。
而在项目判断上,一位温州PE认为,“只能是尽可能的按照科学原理”,但是,“有些东西也是靠直觉判断,什么东西都搞得很清楚也不可能”。
很多时候,他们只能选择借用“借脑”。
胡旭苍就聘请了很多领域的专家。
而温邦彦常用的做法是,“跟投”,做小股东。
“投的时候,大家都会从自己的角度看这个企业,分析可以更透彻一点”,温邦彦认为,这有助于降低风险。温邦彦透露,深创投、达晨创投等他都曾合作过。
温邦彦还让从美国回来的儿子应聘到深创投工作,“先在像这种比较正规的PE基金多待一些年,本领学好了,将来再来自己做”
而他自己有投资机会的时候,也会“给别人分享一点”,他觉得,“这样下一次别人才可能也会想到你”。
有意思的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尝试过做股权投资甜头之后,这些自己参与投资决策的企业家们,开始发现,要把股权投资当着一个行业来做,还真的并非起初想象的那样简单。 据胡旭苍称,在做创投后的将近8个月的时间里,每天睡觉时间没有超过6小时。有时候为了抢在别人前面做项目,光研究合同,就有过3天3夜不睡觉。
温邦彦也坦承,目前与专业的VC、PE比,自身“肯定是有差距的”,无论是专业度还是各种资源,尤其是碰到好项目的时候。
虽然一部分人仍坚持自己出资自己做投资决策,但有一部分PE投资人也在改变看法。
奥康集团王振滔告诉记者,近一段时间,无论跟温州当地的企业家接触,还是内部的人员交流,“他们已经意识到,真正要做长线投资的话,需要的是实力,需要交给专业的团队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