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起蓝海钢脊梁 | 设计建造“渤海1号”自升式钻井平台

2022-02-14 15:05 | 海油工程微讯 船舷内外


#中国第一艘自升式钻井船“渤海一号”

1970年夏天,海洋勘探指挥部与相关协作单位开始组织中国第一座自升式钻井平台——“渤海1号”的设计、建造攻关工作。石油工业部领导批示同意后,委托六机部708所进行总体设计,大连红旗造船厂建造。由使用、设计和建造单位分工合作,以“三结合"方式成立了设计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组织设计工作。

“渤海1号”自升式钻井平台,由船体(平台),四根长73米、直径2.5米的桩腿和液压升降系统及海上钻井设备等组成。移位时,船体靠液压升船机构将其下降至水面,并将桩腿从海底提至平台上,钻井船竖立起高70多米的桩腿漂浮在海面上。拖到新井位时,桩腿下放插入海底预压后,平台沿桩腿升离海面至作业安全高度进行钻井。通常一个升降位置可钻九口井。

1966年8月,石油工业部和六机部在北京召开自升式钻井平台设计方案审查会,批准了708所的设计方案。会后,708所和海洋勘探指挥部的工程设计人员到大连红旗造船厂进行施工图纸设计。当时我国工业基础薄弱,设计是在一无资料,二无图纸,三无实物可参考,且设计人员都不太了解国外情况的条件下进行的。708所的工程师们克服了许多困难,进行了大量复杂计算和试验, 完成了任务,为中国第一座电驱动钻机的自升式钻井平台的设计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1970年夏天,“渤海1号”自升式平台建造工程开工。708所三室派出有关专业的设计人员驻厂配合施工。设计人员与厂方紧密配合,及时解决图纸在施工中存在问题,并与船厂工程技术人员、工人一起攻克施工难题。

钻井平台船体宽32米。大连船厂的老船台太小,只好在香炉礁未完工的船台上施工。船台只有1台15吨的履带吊,工人们用临时搭设的扒杆,把40多吨重的固桩架吊上平台;用“蚂蚁搬家”的办法,把大小构件吊上平台,安装就位。锅炉车间的工人用1200吨的水压机将40多毫米厚、3米宽的钢板滚压成直径2.5米的圆柱,再焊接成73米长的桩腿。32个直径550毫米的液压缸机械加工工作量很大,是平台建造进度的控制主线。

工人们用自制的设备24小时连续作业,保证了整体进度。液压缸要承受100个大气压,前后缸盖用32个大型螺栓紧固,水密试验和最后组装要松紧好几遍。工人们抡起30磅大榔头松紧缸盖,个个汗流满面,前后奋战半个多月完成了任务。钻井平台采用高压3000伏交流电为动力,海上工作对电力系统绝缘、防盐、防震性能要求很高。电工车间组织人员到北京高压开关厂、大连机车车辆厂学习,反复进行试验。高压动力电缆直径达120毫米,裹上胶皮、铅皮和漆布,穿进弯曲的铁管柱,十分困难。做2万伏耐压试验时电缆被击穿,于是换上一根增强绝缘的电缆,再克服困难重新走线。

轮机车间的工人们,为解决两台内燃机并车发电问题,吃住在气温高达40笆的船舱发电房内连续工作,终于使并车获得成功,全船132台电动机正常运转。经过努力,最关键的升降船系统经试验也基本达到要求。1972年5月底,船厂与641厂完成了钻井平台的交接。

1972年6月8日,我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艘自升式钻井平台,由海军拖轮从大连港拖至塘沽海洋石油基地进行升船试验。当钻井平台徐徐开进港口时,在码头欢迎的海洋石油工人的欢呼声响彻云霄。

接收“渤海1号”的32190钻井队职工,在队长王从善的带领下,按图纸对照熟悉各系统线路,了解设备性能和操作规程,积极配合平台试运转,为提前出海做升船试验和打井做了认真的准备。

“渤海1号”是依靠我国自己的设计力量、造船队伍,完全使用国产设备和材料,通过大协作和联合攻关建造的国产第一艘自升式钻井船。它的设计虽然存在动力不足、升船液压系统不同步、钻井设备不配套等缺陷,但它培养了一批设计、建造人才,并为渤海早期的石油勘探立下了汗马功劳。

 

 

END

关键词: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