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船配业:拉船企入局 接长短板
2010-06-11 08:41 | 中国船舶报 船配市场
近年来,江苏省在船舶配套产业方面实现了突破——以三大造船基地为中心,该省初步形成了一批功能完善、企业集中、资源集约、品牌集聚的配套产业基地。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该省船配企业通过苦练内功,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先后自主研发了KG吊机、船用空调、R5系泊链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不过,相对于该省船舶工业的整体发展而言,其船舶配套产业仍显滞后,并成为阻碍该省船舶工业再攀高峰的主要因素。
为了接长配套短板,该省经信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办主任秦雁日前在南京召开的“江苏省船舶配套企业与造船企业对接会”上明确提出,要全面推动船舶企业间的合作,努力提高自主配套能力,全面做强做优江苏省船舶产业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为此,江苏省将通过搭建船舶企业与配套企业的交流合作平台,使双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共谋船配业发展新思路,探索发展新举措,积极引导船配企业加快产品升级步伐,提升核心竞争力。
骨干企业迅速崛起
近年来,江苏省船舶配套业发展迅速,近3年内实现了产值三级跳。据江苏省经信委提供的数据,2005年和2006年,江苏船舶配套业总产值在船舶制造业总产值中的比例分别不到20%,远远没有达到船舶配套产品价值占船舶总造价45%-50%的总体要求。而到2008年,江苏船舶配套产品产值约120亿元,占全国总产值的32%;2009年船配产品主营业务收入约204亿元,同比增长88%,占全国主营业务收入的38%以上。
与此同时,江苏船配业的骨干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目前拥有包括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南京中船绿洲机器有限公司、镇江中船设备有限公司、江苏安泰动力机械有限公司、江苏兆胜空调有限公司等在内的一批全国知名的重点骨干配套企业。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当地船配企业苦练内功,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研发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关键设备生产技术也实现了重大突破。南京中船绿洲自主研发的首台 KGW吊机成功下线;江苏安泰动力首批曼恩低速船用柴油机正式下线;亚星锚链投入数千万元进行自主研发的R5级系泊链投产,并在今年实现批量生产。这一批骨干船配企业的迅速发展为江苏省船配业整体本土配套率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售后服务渐受重视
在对接会的企业推介环节,江苏安泰动力、南京中船绿洲、江苏南极机械、中船瓦锡兰、镇江中船设备以及新生的威和船舶等配套企业都充分展示了各自的最新产品以及近几年来企业的发展状况。与以往单纯推介产品所不同的是,在此次对接会上均将全球售后服务网络的架设提上了议事日程。据了解,许多船配企业认为售后服务关系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缺失的环节,为此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不断地完善服务网络。据悉,江苏兆胜空调已经在北京、天津、广州等国内15个地区设置了售后服务网点,实行24小时响应服务,在荷兰、美国、德国、伊朗等国25个地区设置了全球服务网点,实行60小时响应服务;亚星锚链也在国内外建立了完善的全球服务网络。
此外,部分配套企业还进一步细化服务,做到“量体裁衣”。江苏远洋东泽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注重发展与产品相关的服务业务——电缆预裁切割业务,即为用户提供量身定做的电缆解决方案,包括切割预裁、拉放敷设、安装调试等。经过实践,远洋电缆如今不再是简单的电缆供应商,更是舰船用电缆解决方案提供商。该公司深入分析用户的需求,推出与电缆产品配套的特色服务业务,努力与用户结成伙伴关系。目前,其海外直接用户已经遍布伊朗、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等国。
四大问题亟须解决
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相对于江苏省船舶工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而言,船配产业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秦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江苏省船舶配套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问题也进一步显现,主要表现在“不高、不强、不优、不配套”等4个突出问题,即产品档次不高,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结构不优,全球化的市场服务体系不配套。在后危机时期,下一轮全球船市复苏之前,江苏船配业将采取有效措施抢占市场制高点。
他指出,江苏省将重点加快进行省内船舶配套规划的制定工作,并培育一批船舶配套基地,通过集聚化发展,提升发展水平。如在南通、泰州、扬州、镇江及南京重点造船地区,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扶持一批船舶配套制造业基地;通过加快技术创新步伐,进行产业整合,增强竞争能力,使造船企业和配套企业不断进行深度合作,围绕“技术、标准、质量、市场、售后服务”等开展全方位对接工作,构建相互支撑、互利共赢的新格局;引导配套企业主动“走出去”,积极寻求国际合作,承接国际技术、资本的转移,从而促进江苏造船业的进一步发展。
江苏南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倪建峰也表示,为了发挥造船企业和配套企业的各自优势,加快进行资源整合,加强船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南极机械愿意与更多的造船企业建立整套产品战略性合作关系,通过产业合作、优势互补,达到互惠双赢,形成船舶产业专业化生产基地。一是加大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力度、向纵深领域、国际领先水平迈进。二是加快产品科研设施建设步伐,以现代化高标准建设一流的科研生产基地。三是加强对外合作,共同开发投入,实现互补双赢。
为了接长配套短板,该省经信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办主任秦雁日前在南京召开的“江苏省船舶配套企业与造船企业对接会”上明确提出,要全面推动船舶企业间的合作,努力提高自主配套能力,全面做强做优江苏省船舶产业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为此,江苏省将通过搭建船舶企业与配套企业的交流合作平台,使双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共谋船配业发展新思路,探索发展新举措,积极引导船配企业加快产品升级步伐,提升核心竞争力。
骨干企业迅速崛起
近年来,江苏省船舶配套业发展迅速,近3年内实现了产值三级跳。据江苏省经信委提供的数据,2005年和2006年,江苏船舶配套业总产值在船舶制造业总产值中的比例分别不到20%,远远没有达到船舶配套产品价值占船舶总造价45%-50%的总体要求。而到2008年,江苏船舶配套产品产值约120亿元,占全国总产值的32%;2009年船配产品主营业务收入约204亿元,同比增长88%,占全国主营业务收入的38%以上。
与此同时,江苏船配业的骨干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目前拥有包括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南京中船绿洲机器有限公司、镇江中船设备有限公司、江苏安泰动力机械有限公司、江苏兆胜空调有限公司等在内的一批全国知名的重点骨干配套企业。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当地船配企业苦练内功,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研发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关键设备生产技术也实现了重大突破。南京中船绿洲自主研发的首台 KGW吊机成功下线;江苏安泰动力首批曼恩低速船用柴油机正式下线;亚星锚链投入数千万元进行自主研发的R5级系泊链投产,并在今年实现批量生产。这一批骨干船配企业的迅速发展为江苏省船配业整体本土配套率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售后服务渐受重视
在对接会的企业推介环节,江苏安泰动力、南京中船绿洲、江苏南极机械、中船瓦锡兰、镇江中船设备以及新生的威和船舶等配套企业都充分展示了各自的最新产品以及近几年来企业的发展状况。与以往单纯推介产品所不同的是,在此次对接会上均将全球售后服务网络的架设提上了议事日程。据了解,许多船配企业认为售后服务关系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缺失的环节,为此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不断地完善服务网络。据悉,江苏兆胜空调已经在北京、天津、广州等国内15个地区设置了售后服务网点,实行24小时响应服务,在荷兰、美国、德国、伊朗等国25个地区设置了全球服务网点,实行60小时响应服务;亚星锚链也在国内外建立了完善的全球服务网络。
此外,部分配套企业还进一步细化服务,做到“量体裁衣”。江苏远洋东泽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注重发展与产品相关的服务业务——电缆预裁切割业务,即为用户提供量身定做的电缆解决方案,包括切割预裁、拉放敷设、安装调试等。经过实践,远洋电缆如今不再是简单的电缆供应商,更是舰船用电缆解决方案提供商。该公司深入分析用户的需求,推出与电缆产品配套的特色服务业务,努力与用户结成伙伴关系。目前,其海外直接用户已经遍布伊朗、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等国。
四大问题亟须解决
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相对于江苏省船舶工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而言,船配产业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秦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江苏省船舶配套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问题也进一步显现,主要表现在“不高、不强、不优、不配套”等4个突出问题,即产品档次不高,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结构不优,全球化的市场服务体系不配套。在后危机时期,下一轮全球船市复苏之前,江苏船配业将采取有效措施抢占市场制高点。
他指出,江苏省将重点加快进行省内船舶配套规划的制定工作,并培育一批船舶配套基地,通过集聚化发展,提升发展水平。如在南通、泰州、扬州、镇江及南京重点造船地区,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扶持一批船舶配套制造业基地;通过加快技术创新步伐,进行产业整合,增强竞争能力,使造船企业和配套企业不断进行深度合作,围绕“技术、标准、质量、市场、售后服务”等开展全方位对接工作,构建相互支撑、互利共赢的新格局;引导配套企业主动“走出去”,积极寻求国际合作,承接国际技术、资本的转移,从而促进江苏造船业的进一步发展。
江苏南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倪建峰也表示,为了发挥造船企业和配套企业的各自优势,加快进行资源整合,加强船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南极机械愿意与更多的造船企业建立整套产品战略性合作关系,通过产业合作、优势互补,达到互惠双赢,形成船舶产业专业化生产基地。一是加大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力度、向纵深领域、国际领先水平迈进。二是加快产品科研设施建设步伐,以现代化高标准建设一流的科研生产基地。三是加强对外合作,共同开发投入,实现互补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