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船九院助力中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
2023-05-26 18:00 | 国际船舶网 船舶设计
近日,中国船舶集团所属中船九院以联合体中标“马尾造船适应性技术改造项目水工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为建院7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作为船海领域工程建设规划设计的“国家队”,中船九院建院70年来,砥砺奋进,独具匠心,累计规划设计了国内90%以上的大中型造修船基地和海洋装备基地,为服务保障海军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中国船舶工业高端制造和转型升级做出了突出贡献。
马尾造船适应性技改项目分为陆域工程和水域工程两部分,拟建设一座5000吨级船舶下水设施,配套建设满足3万吨级运输船停靠的设施,建有水平船台、总装平台、钢结构滚装平台、船舶总组平台等各一座,并配套建设相应的动能及办公设施。
中船九院承担该项目水工工程勘察及设计。目前详细勘察、初步设计已顺利完成,水域工程拟于2023年5月开工。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可新增5万吨钢构产量和8艘长度100米以内船舶,将助力连江深远海养殖平台、海上风电产业以及船舶制造业发展,加快打造有影响力的船舶与海工装备科创高地。
除马尾造船适应性技改项目外,中船九院负责规划设计的中国船舶长兴造船基地二期工程、惠生南通船坞扩建工程和济宁能源新能源船舶制造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
中国船舶长兴造船基地二期工程
中国船舶长兴造船基地二期工程是国家发改委重大建设项目和上海市重大工程,也是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整体搬迁项目。该项目选址位于上海长兴岛南岸沿线,已于2021年1月开工,预计2023年12月基本建成。
长兴造船基地二期是推动长兴海洋装备基地由制造向智造转型,推广智能化生产线和绿色造船技术,打造世界先进的集总装集成、系统模块、核心配套、生产服务等为一体的全要素产业基地。
目前,长兴造船基地二期正在大面积建设中,3月28日船体联合车间已点火试生产;5月6日,超大型水工工程二号船坞坞口施工全部顺利完成,船坞建设整体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在建的700吨龙门吊计划8月底具备投入使用条件,2号船坞9月底具备分段下坞条件,港池12月底前具备靠船条件;各项工程均顺利开展,并按照总体计划持续推进。
中船九院基于先进的设计理念和雄厚的技术力量,开展智能制造基础研究。通过智能单元的引进,实现车间级的智能制造集成应用。利用自动化、智能化和系统化的手段,加强余料管理和统筹利用,在保障建造质量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和费用支出;在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过程中,统筹考虑自然通风采光、太阳能光伏发电、余热利用、中水回用等节能环保技术,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加大对三废治理力度,减少排放,保障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设计、制造及船舶运维过程中融入绿色制造理念,充分运用高新技术、节能环保材料和制造设备。
规划建设数字化船厂,推进智能装备、单元、生产线、车间和数字化船坞以及数字化物流建设和应用;建设基于车间工控网和物联网等涵盖全厂生产资源、中间产品和人员等感知系统和工业互联网;基于自主可控的船舶核心工业软件体系,建立模型驱动的船舶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化集成研制模式,建立基于智能装备的船舶中间产品高质、高效、柔性制造模式,建立基于大数据的精益管控模式,实现全厂设计、制造和管理的一体化集成透明化,数控设备智能化的互联互通,智能化的生产资源管理,智能化的决策支持,打造国内领先、世界先进的数字化船厂和行业领先的海洋装备科技企业。
惠生南通船坞扩建工程
惠生南通船坞扩建工程预计将于今年11月底竣工完成。根据改造计划,船坞长度由原290米延长为370米,并且新增一座国内最大吨位的2000吨龙门吊,并新建喷涂车间、SPB罐总组车间。完全建成后,惠生海工将拥有建造更多大型及超大型船舶的生产能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2000吨龙门吊设计过程中,中船九院项目团队在充分考虑使用性能、制造质量及经济性三要素的前提下,将主梁设计为单梁型式,采用先进的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整机钢结构的强度、刚度进行多工况分析,从而使结构设计地更加安全、可靠、经济,对关键承载部位进行了详细的计算论证,优化了主结构形式,实现了整机的轻量化设计。
济宁能源新能源船舶制造项目
中船九院承担总体规划设计的济宁能源新能源船舶制造项目计划于2023年底前建成投用。这是全国首个标准化内河新能源船舶制造项目,规划占地约1125亩。一期工程新建船体联合车间、分段装焊车间、涂装车间、舾装综合车间等4个生产车间及有关配套设施,一期建成后将具备年造船240艘、修船100艘的生产能力。项目整体竣工后,将具备年造船400艘、修船100艘的生产能力。
中船九院在规划设计中,坚持把“绿色智能造船—造绿色智能船舶”的理念贯穿于该项目总体规划设计中,精心打造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引领内河船舶制造“数智化变革”,推动船舶制造模块化、标准化和批量化,加快内河船舶升级迭代,引领中国江北智慧绿色物流发展新格局。
长期以来,中船九院始终聚焦主责主业,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持续推进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技术深度融入“新基建”,助推船海企业、科研院所加快实现数字转型、智能升级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