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船舶集团:船厂订单已排至三四年后

2023-07-20 07:58 | 澎湃新闻 船厂动态


今年上半年民品船订单火爆,船舶行业正通过切换赛道、技术创新等迎来发展新阶段。

近日,澎湃新闻记者跟随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工作局与中国船舶集团联合主办的“国企开放日”活动,深入走访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多家船舶国企——七一0所、广船国际、华南船机、黄埔文冲、远舟公司英辉南方造船等,见证中国船舶集团近年来劈风斩浪、高质量发展所取得的累累硕果。

中国船舶集团是我国海军武器装备科研、设计、建造、试验、保障的主体力量,承担以航母、核潜艇、大型驱逐舰、两栖攻击舰为代表的我国海军全部主战装备科研生产任务。同时,中国船舶集团还培育了豪华邮轮、超大型智能原油船、液化天然气(LNG)船、超大型集装箱船等集研发、制造、配套为一体的世界级海洋装备先进产业集群,不断向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2019年11月26日,原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与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实施联合重组,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重组后的中国船舶集团,于2021年11月底完成总部从北京迁驻上海。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目前中国船舶集团造船业新接订单量、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继续稳居全球第一,经营业绩持续改善,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

多家造船厂订单火爆,排期基本排至三四年后

造船订单火爆已成为今年船舶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

“今年民品订单大幅增长,承接订单59.46亿元、同比增长182%,目前民品订单大概排到了2026年,2024年和2025年交船订单基本已落实。”黄埔文冲党委副书记陈飞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特别是近几年,整个船舶行业在加速发展,目前还是要抓好民船这一波向好时期的机会。”黄埔文冲党委副书记陈飞在与包括澎湃新闻在内的媒体座谈交流时表示,从产品任务来说,今年是黄埔文冲“十四五”跨越式发展真正提速上量的起步之年,产值将比去年提升30%至40%。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工业产值创下历史新高,交船19艘。目前,公司手持订单116艘+2座,生产任务饱满。

黄埔文冲的前身为创建于1851年的柯拜船坞,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船舶企业,拥有长洲、文冲、龙穴、钦州四大核心厂区,占地近281万平米,码头合计4500多米,拥有1.2万吨级、2.5万吨级、7万吨级、15万吨级、20万吨级等多座大型船坞,是国家国防战略、海洋战略在南海方向的重要支点。

“广船国际今年上半年实现了工业产值和利润‘双过半’,上半年经营接单同比增长90%,造船订单承接已经排至2026年。”广船国际党委副书记张庆环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上半年广船国际共承接生效了20艘船舶订单,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占比约94%,其中以LNG双燃料汽车运输船、LNG双燃料和甲醇双燃料油轮船型为主。

广船国际副总经理周旭辉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目前广船国际手持造船订单70余艘,价值超过400亿元,其中有50余艘、价值超350亿元的船舶订单为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主要涉及半潜船、客滚船、汽车运输船、大型箱船、甲醇双燃料或LNG双燃料新型绿色船型。

“不敢说20年前的船舶行业超级周期近几年肯定会出现,但相信未来5年、10年,船舶行业会有非常不错的市场前景。一个非常明显的事实是,上一次超级周期产生的老旧船舶在技术性能、安全、环境友好、能源消耗方面都不能和现在的装备水平相比,更新换代的现实需求很大。”谈及今年造船订单暴涨主要原因,周旭辉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主要有多方综合因素,除了国际社会对碳排放的共识、新能源的要求外,此前一大批船舶还有迭代的需求,新型船舶性能也比以前好很多。

广船国际是中国船舶集团上市公司“中国船舶(600150.SH)”的子公司之一,上市公司旗下另外三家子公司为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和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澎湃新闻记者获悉,除了此次探访广船国际外,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海三大船企今年上半年也按下生产经营加速键。江南造船、沪东中华和外高桥造船今年上半年实现了完工交船29艘、经营接单63艘及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出坞等一系列重大生产节点,此外,三大造船厂中高端船型占比达到90%以上。目前,上述三大船厂在新接订单方面,最晚的交船期已安排至2027年。

今年上半年中国造船业正稳步发展。从全行业来看,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近日消息,今年上半年,全国造船完工量211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4.2%,其中海船为2097万载重吨(744万修正总吨);新接订单量376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7.7%,其中海船为3738万载重吨(1537万修正总吨)。截至6月底,手持订单量1237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0.5%,其中海船为12334万载重吨(5526万修正总吨),出口船舶占总量的92.8%。

对标全球来看,今年上半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9.6%、72.6%和53.2%,以修正总吨计分别占47.3%、67.2%和46.8%,均位居世界第一。

船厂换赛道拓宽发展空间,看好哪些民船市场?

“打造实力的同时,选好赛道、做好创新,从传统的产品走向新的赛道。”广船国际副总经理周旭辉向包括澎湃新闻在内的媒体介绍,广船国际正通过切换赛道,实现造船产品从常规船型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转型升级,以此来增加造船厂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除了更换赛道外,广船国际的客户群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周旭辉表示,广船国际以往100%的客户为航运公司,目前有较大比例的客户从以往的终端间接客户变为直接客户,包括石油公司、大宗商品贸易商、银行机构等。

今年是“广船国际”品牌创立三十周年,目前,广船国际已创造了豪华客滚船交付纪录和在手订单世界第一,半潜船交付数量世界第一,破冰船和冰区运输船交付数量中国第一,汽车运输船(PCTC)手持订单数量世界第一,MR、LR油轮交付数量中国第一的纪录。

而把握时机、更换赛道方面,广船国际花了两年半时间,使其汽车滚装船手持订单数量从无到目前排名世界第一。周旭辉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目前汽车滚装船占广船国际全部订单超过四成,在手订单达25艘,订单已排至2027年、2028年,未来下半年还有合同生效的可能性。

为什么会选择切入汽车滚装船赛道?

周旭辉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得益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近两年的积极变化,国际市场对国产新能源车需求很大,但运输出口的物流载具紧缺,这也让公司在两年前意识到,可以对汽车滚装船进行研发、设计和建造。

周旭辉进一步补充道,近几年来,鉴于市场需求, 汽车滚装船的船价平均涨幅相比集装箱船、油轮、散货船要更加可观,“这也是为什么广船国际在原有拥有豪华客滚船的丰富积累下,义无反顾地选择切入汽车滚装船赛道的主要原因,行业向高质量发展是前提,盈利能力也是企业发展的最简单有效的驱动力。”

“我们对未来几年实现总体盈利是有信心的,也归结于换赛道以后的结果、产品转型后的结果以及自己实力的提升。”周旭辉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广船国际从近几年主营业务持续向好,也进一步提升了员工薪酬待遇,更好地留住造船业的人才。此外,尽管通货膨胀、原材料涨价、汇率波动等挑战一直都在,但广船国际也都在做相应的维护机制和对冲机制来减少风险。

黄埔文冲方面,近年来,公司聚焦主建船型,践行创新驱动和数字化转型,成功自主研发“鸿鹄”系列1900TEU/3000TEU支线箱船和“海鲸”系列85000吨散货船,并取得批量订单。

“今年上半年的主建船型(集装箱船、散货船、重吊船)接单占比超80%。”黄埔文冲经营部总经理陈雷告诉澎湃新闻记者,黄埔文冲支线集装箱船市占率位居世界前列,已累计交付300多艘支线箱船,另外挖泥船市场占有率位居亚洲第一。

陈雷表示,“我们对支线集装箱船的市场还是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受环保要求的影响,以及欧洲征收碳税的影响,会产生一些更新迭代的新订单。从长远看,由于减碳的需求,导致一些老旧的集装箱船必须要改造,选择用新的燃料来替代传统燃料的集装箱船。此外,对于船东而言,过去几年暴利航运时代赚取了巨额利润,会促使船东更新船队。”

“黄埔文冲的中期规划是要把中小型气体船进一步做大做强,进一步加强中国船舶集团在该领域的建造力量。”陈雷还表示,一是由于环保需求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刺激气体船订单增长,另一方面,近两年气体船在市场的运价和租价都发展良好,黄埔文冲今年也交付了一艘9500立方米多用途气体船,具有运输多种不同气体的功能。

多家船舶研制企业打破国际垄断,加速产品国产化替代

在走访期间,澎湃新闻记者还到南沙邮轮母港参观了广船国际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意大利建造的全球最大豪华客滚船——2500客/3800米车道豪华客滚船2号船。

“2017年以后,广船国际基本在豪华客滚船建造领域逐渐掌握话语权。”广船国际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此前广船国际对该船型的市场认识和技术研制不到位,都是船东指定购买进口品牌的材料,导致造船执行阶段成本很高,没有盈利空间。

广船国际相关负责人进一步介绍,近三年,通过建立“广船标准”,实现了内装材料的100%国产化,船舶建造周期大幅缩短,码头周期从20多个月压减到平均6个月,形成了具有广船国际特色的客滚船项目运作及建造模式,“除了要取得国外船东对国产材料的信任外,材料也需要满足船舶硬材的规范要求以及船舶社的认证,而很多厂家此前的产品都是运用到陆地上。因此近几年,广船国际也在帮助这类厂家进行取证,推动国内船舶材料市场越做越大。”

在技术方面,广船国际也成功攻克了LNG/燃油双燃料动力推进系统、振动噪声控制、安全返港等一系列最前沿的关键核心技术,彻底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卓越的船舶性能获得了国际市场的高度认可。

随着供应链越来越成熟,广船国际也逐步实现盈利,从2018年以后的豪华客滚船订单,基本都有利润,目前一艘大约有10%至15%的毛利。广船国际有限公司Moby豪华客滚船项目经理曹继飞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外船东本身就有大量船舶更新换代的需求,对广船国际的产品也非常满意,“除了价格优势外,我们也有很多大型船坞,具备产能优势,每年造船能力在4至5艘,而一艘豪华客滚船的造船周期通常为1年,目前在手订单有六七艘在造,排期已排至五年后。”

国产化替代已成为船舶行业的另一发展趋势。

据澎湃新闻记者此次探访了解,诞生于1958年的中国船舶集团七一〇所,其下属中船安谱公司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关键“卡脖子”问题,开发出世界一流精密分析测试仪器和民用高端科学仪器,在高精度气体、水质检测领域持续创新突破,其自主研发的被动式傅里叶红外遥感分析仪打破西方产品垄断。

值得注意的是,中船安谱自主研制的C919飞机座舱引气发动机排气污染测试系统,应用于实时监测国产大飞机C919飞机在试航过程中座舱内特殊气体浓度,保护座舱内乘客安全。

“中船安谱这些检测设备,目前芯片跟核心材料基本上都实现国产化。”中船安谱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国产化”对公司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会。最近几年,为了一些产品、材料以及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公司会有意识地带动和培养一级一级的供应链下游企业去做进口产品的国产化替代,以达到互惠互利、共同成长。

还有一家成立于1968年的船海机电装备研制企业勇于涉足深水区,填补国内空白。

“目前首台套起重机已顺利完成系泊试验,即将开赴深蓝进行复杂海况下的救援打捞试验验证,将有力支撑我国海军从近海防卫走向远洋防御。”据华南船机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深海作业关键技术研究起步晚,研究成果较少,核心元器件国内缺乏,配套受国外垄断的诸多难题。而华南船机克服主动波浪补偿控制技术试验验证难题,交付了2台我国自主研制、防务装备领域国产深水主动波浪补偿起重机。

END

关键词: 中国船舶集团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