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服顺利完成国内首个拖缆高精度地震采集项目

2023-07-31 15:40 | 国际船舶网 船东动态


7月18日,中海油服顺利完成国内首个拖缆高精度地震采集项目“惠州34地震采集项目”。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标志着拖缆采集获取超长偏移距的相关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惠州34地震采集项目”是国内首个使用拖缆双船施工,以采集处理一体化思路,实现高密度、高分辨及超大偏移距采集模式的作业项目,发展了定制化的二次三维地震采集设计理念,拓展了拖缆地震采集作业新业务。

深耕靶向目标  

精准制导解决地质难题  

惠州34工区紧邻惠州26富生烃洼陷及南海东部最大的油田流花11-1油田,是油气运移的必经之路,勘探潜力巨大,但工区内广泛分布的高速灰岩非均质性较强,横向厚度、速度变化极快,是制约该地区岩性精细勘探及构造落实的首要原因。自2020年起,中海油服在该地区开展采集可行性研究工作,在经历了长达两年的资料重处理分析、采集试验等一系列工作后,最终确定了在精细速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小面元高分辨率成像的攻关思路,让该地区的采集实施见到了一丝曙光。

精细的速度分析需要使用超长偏移距记录的回转波信息配合FWI(全波形反演)进行速度更新,由于船舶的拖带能力有限,传统的三维拖缆采集很难实现超过10km的偏移距。中海油服通过技术创新攻关,提出双船拖缆前后源高密度地震采集模式,解决了拖缆采集作业的局限,坚定了客户深挖该地区勘探潜力的信心。

踏实技术攻关

为创新方案实施保驾护航

双船联合采集的思路确定后,如何将其从理论变为现实又是一个大难题,要想将这个创新想法落地,需要解决诸多困难:双船震源如何进行编码响炮、双船地震数据混叠及分离如何实现、非受控震源对应的定位数据如何获取,这些都是将创新想法落地的拦路虎。面对重重困难,物探研究院组建超长偏移距拖缆技术攻关小组,在已有生产科研及重大专项成果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创新,提出双船变炮密度采集、双船F-KK域高精度混叠数据分离及基于解析比例算法的非受控震源定位预测等技术,扫清了双船超长偏移距采集实施上的障碍,使科学技术的创新想法得以真正落地。

依托创新翅膀

开启拖缆地震勘探新篇章

随着近年来国内海域地震勘探逐渐转向复杂小构造、特殊地质体、针对性目标的二次勘探,传统拖缆采集擅长的大面积高效地质普查越来越难以满足客户的勘探需求。双船超长偏移距采集方法的创新,使拖缆采集在南海较深水地区岩性及复杂构造勘探拥有更多选择,可以在二次三维勘探战场上承担更为重要的角色。接下来,中海油服将继续聚焦地质需求,以技术创新为己任,不断升级地震勘探服务水平,为增储上产贡献力量。

END

关键词: 中海油服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