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我国船舶进出口分析
2023-09-05 16:29 | 机电经贸 船舷内外
2023年以来,在国家相关政策措施指导下,我国船舶行业经济运行形势稳中向好,在后疫情时代延续复苏态势,国际市场占有份额再创新高,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改善。上半年,我国船舶出口额152.6亿美元,同比增长32.7%。但是,当前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全球航运市场面临阶段性调整的不确定性,船舶行业保持持续健康平稳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1.2023年上半年我国船舶进出口贸易现状
(一)我国船舶出口额保持高速增长
2023年上半年,我国船舶出口152.6亿美元,同比增长32.7%。6月当月,我国船舶出口40.8亿美元,同比增长28.8%。今年以来,船舶出口额增速高达30%以上,其主要原因是,与上年相比,今年上半年交付出口的船舶中,集装箱船增幅超过100%,其中超过6000箱的大型、高价位船舶占比较大,且超大型集装箱船价格上涨超10%。此外,今年上半年交船量同比也有大幅增长,以载重吨计算,增长超过20%。
在出口船型方面,长期以来居我国船舶出口前三位的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船的格局发生变化:今年1-6月,船舶出口总额中散货船占比24%,仍然稳居首位;浮动或潜水式钻探或生产平台占比大幅提升至23.2%,跃居第二位;集装箱船占比22.8%,居第三位;油船占比6.3%,居第四位;其他占比较小产品还有灯船、消防船、起重船等不以航行为主的船舶占比4%,机动多用途船占比3.1%。
(二)亚洲仍是我国最大船舶出口市场
2023年上半年,我国对亚洲的船舶出口额为80.2亿美元,同比增长54%,占比52.6%,位列第一;对非洲市场的船舶出口额为30.4亿美元,同比增长58.7%,占比20%,列第二位;对欧洲市场的船舶出口额为11.8亿美元,同比下降48.7%,占比7.8%,位居第三。
从亚洲市场看,2023年上半年,我国对新加坡的船舶出口额最高,达到47.1亿美元,同比增长286%,占比30.9%,主要出口船型分别是:浮动或潜水式钻探或生产平台、15万吨<载重量≤30万吨的机动散货船以及灯船、消防船、起重船等不以航行为主的船舶;其次是对香港地区,出口额达17.9亿美元,同比下降11%,占比11.73%,主要出口船型是可载标准集装箱>6000箱的机动集装箱船、可载标准集装箱≤6000箱的机动集装箱船、载重量≤15万吨的机动散货船。今年上半年,我国对新加坡船舶出口实现大幅增长,一方面是因为新加坡是全球功能最全面、港口设施设备、服务质量均居第一的港口;另一方面是因为新加坡拥有多家经营船舶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和国际船舶航运的公司;此外还因为新加坡是全球最大的造船基地之一。
(三)江苏、上海、辽宁为前三大出口省份
从出口省份看,今年上半年,出口业绩前三大省市分别为江苏、上海、辽宁。其中,江苏出口50.4亿美元,同比增长41.3%,占比33.2%,位居第一;上海出口27亿美元,同比增长9.6%,占比17.8%;辽宁出口17.4亿美元,同比增长114.4%,占比13%。
(四)我国船舶进口额降幅较大
受疫情后全球经济发展缓慢、地缘政治形势以及国内需求不振等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我国船舶进口额仅为5.3亿美元,同比下降43%。主要进口船型为1台浮动或潜水式钻探或生产平台,占比50%。进口额较大幅度下降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去年同期进口了3台浮动或潜水式钻探或生产平台,金额为3.33亿美元,今年仅进口1台,进口额为2.68亿美元,同比下降19%。
2.当前我国船舶进出口贸易面临的困难挑战
(一)多重变局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诸多不确定性
当前,在多重变局冲击下,地缘冲突、气候变化、能源转型、供应链重组等全局性、紧迫性挑战并存。在这危机四伏、空前分化的世界里,全球通胀高企,利率上升,投资减少,全球经济增速正在急剧放缓。观察人士分析认为,95%的发达经济体、近70%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2023年经济增长预测都较此前预测数据有所下调。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析认为,世界经济面临多重下行风险,增长依然疲弱。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速明显放缓,预计增速将从2022年的2.7%降至2023年的1.5%。受全球经济疲软、国际金融环境以及地缘政治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各种不确定性依然严峻复杂。
(二)受世界经济放缓影响,世界航运市场或面临调整风险
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和地缘政治影响下,国际航运市场运力占比较大的集装箱运输市场供需基本面转弱,市场运力过剩,市场运价面临下行压力。2023年二季度以来,国际航运市场继续阶段性调整,综合运费指数较一季度环比下降22.9%。全球航运船队保有量增速平稳,环比提高0.1个百分点。预计今年三季度,国际航运市场将延续调整,欧洲等地区市场需求仍疲软。高度国际化的船舶工业,与世界经济发展走向密切相关。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主要市场消费需求收缩势必传导至国际航运和造船市场,对海运贸易发展不利,我国船舶行业的持续增长将面临较大挑战。
(三)劳动力供给不足给造船业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
船舶工业兼具技术密集型及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特征。当前,我国船企生产快速增长与劳动力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欧洲、日本、韩国都已经历或者正在经历劳动力不足带来的“切肤之痛”,劳动力供给不足成为各国造船业从辉煌走向萧条的重要原因之一。劳动力保持稳定已成为决定全球造船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有关部门应扩大对产业工人招聘、专业岗位培训等方面的政策扶持,造船企业应通过提高工人待遇、改善工作环境等措施,保持员工队伍稳定,并通过提高技术水平来缓解劳动力不足问题,确保造船业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
3.2023年我国船舶进出口贸易研判
当前,我国骨干船舶企业生产总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船舶企业订单饱满。虽然下半年世界经济复苏仍面临诸多挑战,国际航运市场或将处于下行调整区间,但国际海事组织(IMO)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将加快全球航运减排的进程,对新造船市场产生积极推动作用。预测2023年全年船舶出口额为320亿美元,增长20%;进口船舶40亿美元。
4.促进我国船舶进出口贸易的对策建议
(一)汇聚政策合力,提升大型成套设备企业的国际合作水平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措施,积极稳定畅通外贸产业链供应链,不断提升大型成套设备企业国际合作水平。2023年国办发10号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提出:“提升大型成套设备企业的国际合作水平。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更好服务大型成套设备项目。金融机构在加强风险防控基础上,统筹考虑项目具体情况,保障大型成套设备项目合理资金需求。鼓励各地方通过开展招聘服务等方式,保障企业用工需求,加强岗位技能培训,确保履约交付,推动行业长期健康发展”。2023年2月, 中国进出口银行积极践行政策性金融使命担当,为中国船舶集团江苏自动化研究所在智能制造开发、LNG开发和深海养殖开发等三个领域开展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有效提高我国船舶工业制造水平,推动制造业自立自强,助力我国造船强国建设,为推动我国船舶外贸作出积极贡献。
(二)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船舶工业正在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之路,未来10到20年,是提升船舶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因企施策推动智能制造,是提升船舶建造质量和效率、降低成本和资源能源消耗,以及增强我国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加速产品创新的重要手段。未来我国船舶出口,既要保持量的稳步增长,更要确保质的有效提升。因此,要持续深化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我船舶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建议政府加大对船舶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面的政策和财税支持力度。
(三)稳定传统出口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在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全球航运市场面临阶段性调整的不确定性,以及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的影响下,建议我国船企在积极稳定传统出口市场前提下, 加大开拓新兴市场工作力度,特别是RCEP、拉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不断拓展我国船舶出口市场新空间,培育壮大我国船舶出口新动能,推动实现我国船舶出口合理增长。
(执笔:中国机电商会船舶分会 李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