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全力打造全国内河绿色智能船舶制造示范区

2023-12-22 16:43 | 黄冈日报 国内造船


浩荡大江,奔腾至海。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潮涌楚天阔,奋进新时代。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湖北正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我省作为全国第一个部省合作推进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发展试点省份,为推动绿色智能船舶产业高质量发展,密集出台《湖北省绿色智能船舶试点示范实施方案(2022-2025)》等文件,黄冈是全省四大船舶制造产业基地之一。

把握新机遇,抢占新赛道,担当新使命。当前,黄冈正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挖掘港口航运资源、综合交通枢纽节点、船舶工业基础等潜能,聚焦船舶制造转型升级、应用场景拓展、供应链平台建设、产业生态优化全面发力,建设黄州、武穴2个百亿船舶产业园,推进绿色智能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全国内河绿色智能船舶制造示范区,让黄金水道发挥黄金效益,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书写黄冈答卷。

9月16日10时,全国首批从宁波、舟山海域进长江过三峡直航到重庆的万吨级低碳节能型LNG/柴油双燃料江海直达首制船——“创新15”轮在湖北省武穴市开阳星造船有限公司顺利吉水。开创了我国万吨级江海直达船舶从华东沿海直航大西南的历史先河。

12月初,湖北合创重工有限公司与土耳其国EOS集团公司签订了24艘5000吨杂货船建造合同,总价格13亿元……

越来越多的“黄冈造”绿色船舶走出黄冈,走向全国各地,加速扬帆黄金水道!

A 聚焦“双碳”目标——

逐“绿”前行,“黄冈造”绿色方舟接力首航

机器轰鸣、焊花飞溅。12月20日,位于黄州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园的湖北合创重工有限公司,为国能远海航运(武汉)有限公司打造的万吨级甲醇/柴油双燃料内河散货船,正在加紧建造中。这也是国内首艘内河万吨级甲醇电推动力智能船舶,将于2024年2月完工交付。

据介绍,该船长130米,宽16.26米,型深约7.98米,载重吨约10850吨,可实现甲醇和柴油双燃料状态两种运行模式。当船舶以甲醇为主要燃料时,污染物排放量将大大降低,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30%。

合创重工是我市招商引资企业,持有湖北省Ⅰ级船舶修造资质,主要建造内河新能源智能船舶、高附加值出口船舶(LNG、沥青船、特种船、化学品船及重吊船),是湖北省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年造船能力160万载重吨。

“响应‘双碳’战略和‘电化长江’倡议,我们正在建造多艘新能源动力替代传统柴油动力的新能源绿色动能船舶。”合创重工公司执行董事王伶俐说,公司一直保持与七一二所、武汉理工大学、武汉船舶技术学院等高校院所合作,向绿色智能船舶产业进军。早些年拿到了国内海船第一张EEDI绿色节能证书,已完成2艘LNG双燃料船舶、2艘LPG新能源船舶的制造与交付,现手持订单50多亿元。

何为“电化长江”?是指在长江大保护实践中,通过推动动力电池等新能源技术在长江航运的应用,加快长江航运能源结构清洁低碳转型,助力长江流域减污降碳增效,以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随着“绿色长江”的呼声越来越高,新能源船舶成为造船界的宠儿。

在距离合创重工下游16公里的湖北江润造船有限公司,首制了内河LNG燃料动力客船,目前在建的江西、宜昌客户危化品船、渔政船等18艘船舶,正在逐“绿”前行。

位于武穴市的长江船舶修造有限公司,11月29日中标了湖北长江船舶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的2艘汉江120TEU纯电池集装箱船建造项目。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电化长江”“氢化长江”“气化长江”,市场潜力巨大,绿色船舶成为了航运界的新秀。

B 发挥比较优势——

逐“浪”前行,打造全国内河绿色智能船舶制造示范区

后疫情时代,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促进国内贸易不断跃升,内河船舶产业正面临强势增长机遇期。我国内河船舶急需更新换代,据测算,“十四五”期间内河船舶更新市场年均规模接近2000亿元。

今年7月,《黄冈市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2023-2025年)》出台,提出构建原材料供应、船舶制造、航运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让黄金水道发挥黄金效益,全力打造全国内河绿色智能船舶制造示范区。

黄冈底气何在?

从资源禀赋看,黄冈“得中独厚”“得水独优”——是武鄂黄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节点。全市拥有长江岸线220公里,有6个港口、38个货运码头、1个一类水运口岸,港口吞吐量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

从船舶工业基础看,黄冈历史悠久,厚积薄发——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黄冈船舶产业年建造能力260万载重吨、年修理能力170万载重吨,拥有船舶修造技术资质企业9家,在化学品船、工程船、江海直达船、散货船、LNG双燃料船等细分领域具有明显优势,船舶建造业市场份额占全省三分之一,船舶企业数居全省第二,建造能力居全省第三。

从发展机遇看,黄冈正当其时,恰逢其势——今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湖北省人民政府签署《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合作备忘录》。此外,《湖北省突破性发展高端装备产业三年行动方案》《湖北省绿色智能船舶试点示范实施方案(2022-2025)》《湖北省支持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发展试点示范若干措施》等文件密集出台,黄冈被寄予厚望。

“是机遇,更是使命。”黄冈市经信局负责人表示,加快绿色智能船舶产业高质量发展,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动实践,也是黄冈发挥比较优势,以供应链思维重构产业链,推进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

今年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开展专题调研,研究部署绿色智能船舶产业试点示范工作,并成立了由市领导挂帅的市级工作专班。

根据《黄冈市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2023-2025年)》,我市将加快推进现有船舶制造骨干企业转型升级,积极探索新发展模式、打造示范船舶、培育试点企业、应用创新成果。到2025年,初步建立技术成熟、配套完善、市场优化、体制健全、利于推广的绿色智能船舶典型示范应用场景,黄冈船舶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实现年产值300亿元。

顶层设计,为黄冈绿色船舶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

C 对内整合——

逐“专”前行,建设两大百亿船舶产业园

走进位于黄冈高新区华海大道的“湖北绿色船舶总装智能制造基地”施工现场,400多根钢柱矗立而起,工人们正在忙着厂房屋面梁安装。

这是合创重工的二期工程,以研发建造智能、节能、新能源、绿色动能船舶为目标,引进智能化生产线,预计2024年6月正式投产。将可替代全船建造中30%以上的人工工序,可实现年建造绿色新能源船舶200艘,全力打造湖北省“绿色智能船舶制造示范企业”,冲刺百亿产值目标。

黄州区科经局负责人介绍,总投资78亿元的黄州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园,将以支持合创重工为龙头的绿色智能船舶制造企业转型升级为重点,按照“统筹规划、资源整合、分步实施”原则,重点打造“1+2+8+N”产业体系,即打造一个黄州智能绿色船舶产业园;建设“绿色智能船舶总装建造及产业配套基地、船舶绿色智能服务保障基地”两个基地;打造“绿色智能船舶总装建造区、船舶绿色智能产业配套区、船舶智能运营服务区、分段智能制造示范区、绿色智能产业发展区、绿色能源补给示范区、绿色修船示范区、绿色拆船示范区”等八个产业功能区;培育N个智能绿色船舶产业应用场景。

据介绍,聚焦设专业园区、出台专业政策、完善专业配套,将把黄州船舶产业园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新能源船舶和特种工程船舶制造示范基地。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50亿元以上,带动就业2万人,创造税收15亿元。

聚焦聚力“三专”路径,武穴市以湖北港口集团和武穴市城发集团成立的合股公司为龙头企业,投资100亿元规划建设武穴智能化新能源船舶产业园,由“一心四区”组成——

一心:以龙坪船舶产业园“智”造区为核心,智能化生产万吨级及以下新能源船舶和智慧化运营管理园区。

四区:科研配套服务区;制造配件等供应链配套区;金融、物流、贸易等产业链配套区;田镇LNG接卸加注及海工装备制造区。

“我们将突出智能化和新能源两大特点,集新能源船舶建造、维修、运营等于一体,着力打造全国绿色智能船舶应用先行区。”武穴市科经局负责人介绍,园区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00亿元以上,带动就业3万人,实现税收10亿元。

D 对外开放——

逐“链”前行,让黄金水道发挥黄金效益

近期来,湖北合创重工有限公司订单不断:与土耳其国EOS集团公司签订了24艘5000吨杂货船建造合同,总价格13亿元;与香港一家船东签订了1.7亿元船舶建造订单……

今年以来,合创重工已完工待交付船舶20艘,订单产值9亿元,建造中船舶23艘,待开工船舶16艘,手持订单达50多亿元。

“能够接这么多订单,得益于地方党委政府牵线,与湖北长江船舶供应链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入链协议。”合创重工执行董事王伶俐说,曾经融资难、采购成本高等难题是制约公司发展的突出瓶颈,如今加入了湖北长江船舶供应链有限责任公司,可以为公司提供优质的采购、物流、仓储、信息共享等供应链服务,减少公司流动资金和采购等成本。

以供应链思维重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做大做强绿色智能船舶产业,我市打出一套组合拳:

在研发上,黄冈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建新能源船舶技术研究中心,与湖北东湖实验室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双方沿船舶动力研究与船型开发、船舶动力系统性能优化与节能环保等五大重点发展方向全方位开展合作。

在延链补链强链上,引进中船重工712所、力神电池、林立新能源、通达阻尼、华茂船舶等一批知名企业布局黄冈,船舶配套产业初具规模。

在原材料供应上,与湖北港口集团共建长江船舶产业供应链平台,聚焦制造端、航运端同步发力,以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开展订单承接、集采物流、船舶融资,推动“货、航、船、港”与供应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与此同时,加快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以出口外贸船、特种化学品船、海洋工程船、江海直达江海联运船、纯电、LNG、甲醇新能源动力船等新型绿色智能船舶制造为发力点,打造集原材料供应、船舶制造、航运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让黄金水道发挥黄金效益。

黄冈因水而兴,集一江、六水、百湖、千库于一域,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打造全国内河绿色智能船舶制造示范区,黄冈正奋楫扬帆、踏浪前行。

记者 沈红星 李好  见习记者 闻豪  通讯员 李响 闵革 陈珂

责任编辑:王梁 

END

关键词: 智能船舶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