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协“绿”!北外滩共建绿色航运共同体

2024-01-22 20:07 | 澎湃新闻 船舷内外


1月19日,全球船东、低碳燃料供应商、检测认证、装备制造和金融机构等五方面龙头机构将齐聚虹口,共同成立北外滩国际航运绿色发展共同体(图片来源:上观)

航运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航运业绿色转型是大势所趋。作为中国航运服务企业最集聚、航运产业链最完善的区域,上海虹口在推进航运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即将迈出重要一步。1月19日,全球船东、低碳燃料供应商、检测认证、装备制造和金融机构等五方面龙头机构将齐聚虹口,共同成立北外滩国际航运绿色发展共同体(简称“共同体”),唱响绿色航运的“上海声音”。

打造绿色航运产业生态圈

公开数据显示,国际航运温室气体排放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国际海事组织早在2018年通过《IMO船舶温室气体减排初步战略》,并在2023年的减排战略中提出“在2050年前后使国际航运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在国内,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2024—2030年)》提出,到2025年,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体系初步构建,绿色船舶产品供应能力进一步提升,船用替代燃料和新能源技术应用与国际同步,液化天然气(LNG)、甲醇等绿色动力船舶国际市场份额超过50%。

近年来,国际航运领域减碳政策陆续落地,碳税及碳排管理逐渐缩紧,国内外船东纷纷开始建造以甲醇、氨、氢等为绿色替代燃料的船舶。业内专家介绍,目前新燃料在生产装备、工艺路径、标准对标和制定及政策风险上还面临许多挑战,存在“跨界”的认知屏障,业界亟需可以共享信息、共商合作、共议发展的平台和向政府、国际组织发声的渠道。

在此背景下,虹口区以建设“共同体”为抓手,打造船东需求方、能源供应方、检测认证方、金融支撑方、装备制造方之间的交流合作平台,形成绿色航运产业生态圈,汇聚业内资讯,反馈业内需求,达成国际共识,在船舶绿色改造、绿色能源投资销售、检测认证等专业领域延链升级,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据悉,“共同体”揭牌后,将同步成立“北外滩国际航运绿色发展基地”,首批成员单位包括国际航运公会ICS、中远海运集团、上港集团、绿色技术银行、国家绿色发展基金、SCS(美国全球认证服务)、挪威康士伯、中国船级社、挪威船级社等产业链各环节的领军企业和机构。后续,“共同体”将每月根据行业形势变化和工作需要,由五类成员单位分别牵头召集提议,聚焦探讨航运绿色发展中的问题,形成共识。

打响高端航运服务的“虹口品牌”

当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正处在从“基本建成”向“全面建成”迈进的关键时间节点。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推动“五个中心”联动发展,加快补齐高端航运服务等方面的短板,提升航运资源全球配置能力。

作为高端航运服务功能的核心承载区,虹口牢牢把握对接北外滩新一轮开发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全面推动北外滩航运产业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区内聚集了超过4000户航运企业和近40家功能性机构,涵盖了船公司、代理服务、航运金融、航运保险、交易经纪、海事仲裁等一整条航运服务产业链。为加快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步伐,虹口大力支持航运企业探索绿色低碳、智慧场景的应用场景,在LNG、甲醇、电能等新能源航运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

早在2008年,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在虹口揭牌成立,成为全国首家环境能源类交易平台。2021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北外滩正式鸣锣开市。落户虹口的相关企业机构也是捷报频传:上港能源投运中国首艘甲醇加注船,中远海绿水航运试航全球首制700TEU纯电池动力集装箱船,中太能源下属子公司交付全球首套散货船碳捕集系统,中远海运重工正在建造12艘甲醇双燃料动力24000TEU的集装箱船,绿色技术银行从2024年起每年向马士基提供5万吨绿色甲醇。

国际海事仲裁是高端航运服务的重要一环。去年正式施行的《上海市推进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条例》提出,支持上海仲裁机构在海事海商、航空航运等领域开展专业仲裁服务品牌建设,制定专门仲裁规则,提升仲裁专业化水平。今年1月11日,虹口北外滩多元商事调解中心揭牌成立,虹口区人民政府与上海仲裁委员会在现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打造满足境内外民商事主体多元化解决商事纠纷需求的“一站式”法律服务平台,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下一步,虹口将积极推动航运业数智化、低碳化发展,在构建航运产业服务体系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优化完善全产业链航运服务,打造更完备活跃的航运生态体系,进一步扩大虹口在国际航运服务领域的影响力。

END

关键词: 北外滩国际航运绿色发展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