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卫东委员:船舶配套产业应跟上造船大国的发展
2024-03-05 14:19 | 中国科学报 船界人物
施卫东。受访者供图
“截止2022年,我国造船国际市场份额已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然而,作为产业链核心环节的船舶配套行业却长期滞后。”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教授施卫东建议,应将配套产品和服务的技术提升、质量提高、市场拓展,作为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
施卫东指出,配套产业发展滞后将导致船舶工业发展失衡,是影响船舶工业产业链安全的重要隐患。一是船舶配套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核心部件依赖进口。二是本土配套率偏低。船舶配套产业距造船强国仍有较大差距。三是产品服务能力较弱。四是招工难留人难问题日益凸显。
对此,施卫东建议,一要加快制定船舶配套中长期发展规划。船舶配套产业发展要坚持本土化、智能化、绿色化、通用化原则,发展重点是提高本土配套率,实现船舶产品卡脖子核心技术的突破。
二要坚持总装、配套两手抓,积极打造船舶特色产业集群。一方面要重视船舶海工主流船型的总装建设。加强产品研发和升级换代,实现标准化、系列化、品牌化、批量化。另一方面要加强船舶海工配套工程建设。全面提升船舶海工配套能力,实现海洋平台高端专用配套产品自主可控。
三要支持船舶海工“卡脖子”技术攻关。重视高端船用设备、船舶工业软件、关键材料产业链短板攻关,不断提档升级。加大专用钻井与生产设备、深水管缆、海上系泊系统、水下生产系统等弱势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支持力度。掌握核心特种设备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重视核心模块及其材料技术。积极开发船用新能源动力系统及智能设备。优化布局国家级研发机构、检测机构等公共服务平台。主动对接全球先进船海产业资源,推动船舶前沿技术领域国际合作。
此外,他建议,应当推动船舶配套产品得到船级社认证,强化船配企业服务网络建设,加大财政、用地、人才政策支持力度,强化金融支持,加快建立区域船舶保函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