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厂急需扩大产能?每年3500艘绿色船舶待建造改装
2024-05-28 18:00 | 中国船检 船市观察
近日,安联商业(Allianz Commercial)发布了《2024年安全与航运回顾》报告,其中指出,若要实现国际海事组织(IMO)设定的减排目标以及航运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提高船厂产能至关重要。
据估计,为了达成2050年航运脱碳目标,全球船队必须全部替换成绿色船舶,这意味着,到2050年之前,航运业每年必须建造或改装3500多艘船舶,而船厂的数量在2007至2022年间却减少了一半以上。
船厂产能亟待提升
安联《2024年安全与航运回顾》指出,实现航运业温室气体减排目标需要采取多种策略,包括提高能源效率、采用替代燃料、创新船舶设计和推进方法等措施。
脱碳为航运业带来了各种挑战。例如,在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同时,该行业需要发展基础设施,以便为替代燃料船舶提供支持,如燃料加注和维护。此外,码头运营商和船员在处理替代燃料时还存在潜在的安全问题,因为替代燃料可能具有毒性或高爆炸性。
随着绿色船舶需求的加速增长,提高船厂产能也将成为一大关键要素。接下来25年里,航运业每年必须建造或改装3500艘绿色船舶,但全球造船业即便在2010年的顶峰时期每年也仅建造2700艘船舶,更何况活跃船厂的数量已大幅下降,目前仅剩300家左右。
安联商业(Allianz Commercial)船体部门全球产品负责人Justus Heinrich指出:“目前,船厂产能正受到等待时间长和建造价格高的限制。船厂产能受限也会限制船队脱碳的选项。这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也是一个重要话题,因为全球船队正在老化。老旧船舶与新造船舶和年轻船舶的风险状况截然不同。”
“船厂的船台需要提前数年预订,而且越来越少,因此,即使航运公司热衷于促使船队现代化,也存在船厂可用性的问题。船厂产能供不应求可能会对船舶维修和保养造成连锁反应,受损船舶或有机械问题的船舶可能会面临长时间的延误。”
机械损坏或故障是最常见的航运事故成因,在2023年占全球航运事故的一半以上(1587起)。
由于全球船队脱碳仍是一项长期的重大挑战,安联《2024年安全与航运回顾》强调,2023年全球共有26艘大型船舶损失,同比减少三分之一,是该行业有史以来损失总数最少的一年。在过去一年和十年中,南亚是全球船舶损失的热点地区。
船厂接单情况
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2023年海运回顾》称,中国、韩国和日本几乎承接了世界上所有的新船订单。更严格的环保法规、新的船舶节能技术以及向替代燃料的过渡,促使每种船舶细分市场都依赖于少数几家建造商。
船舶经纪公司BRS Group在其《航运和造船市场年度综述2024》报告中写道:“2023年,新造船市场根本没有喘息的机会。全球造船厂的手持订单已经连续第3年排到3-4年以后,船东和造船厂再签订单的压力都很大。”并指出,目前运营船厂数量约为2007年高峰的40%,当时约有700家船厂在运营。
BRS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继续巩固了第一大造船国的地位,新船订单量同比增长50%,手持订单量市场份额从50.6%增长至58.1%。而韩国和日本的新船订单量均低于2022年,韩国市场份额从27.9%下滑至23.5%,日本从16.1%下滑至13.5%。
BRS还强调,中国船厂在三大造船细分市场中也继续实现新突破,订单量均位居第一,散货船手持订单量市场份额达到69.2%,油轮手持订单量52.3%,集装箱船手持订单量56.9%。如果硬要找出中国船厂未登顶的市场,那可能是LNG船,韩国船厂在该板块的手持订单量市场份额约占71%。去年韩国仅油轮板块的新船订单量有所增加,在散货船板块完全没有获得新订单。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远海运重工、扬子江船业及江苏新时代造船等主要中国船企在2023年巩固了各自的地位,其手持订单量合计约占中国船厂手持订单总量的68%。
日本几大造船厂日本船厂(今治+日本海事联合)、大岛、新来岛及名村合计获得2023年日本船厂新订单总量的82%,份额分别为62%、9%、4%和7%。
细分市场订单概览
据BRS统计,在散货船方面,中船集团旗下的青岛北海在2023年依然是中国散货船订单积压量(按载重吨计)最大的船厂。这家船厂总共手持1035万dwt的散货船订单,包括40艘纽卡斯尔型和6艘VLOC。排名第二的是扬州中远海运重工,其手持订单总量为420万dwt(2艘VLOC、10艘纽卡斯尔型船及17艘卡姆萨型船),排名第三的是南通象屿,其手持订单总量为355万dwt(6艘卡姆萨型船、47艘超灵便型船及2艘灵便型船)。
在集装箱船方面,中国最大民营造船厂扬子江船业以67万teu(114艘船,从1000teu到24000teu不等)的手持订单量确立了其在集装箱船领域的龙头地位。
油轮板块主要由3家船厂主导:新时代造船建造大型油轮,手持订单量为760万dwt(67艘船,包括8艘VLCC、34艘苏伊士型油轮、2艘阿芙拉型油轮、10艘LR2型油轮和13艘MR型油轮);扬子江船业和中船集团广船国际建造中小型油轮,手持订单量分别为270万dwt(57艘船,包括5艘LR2型、12艘LR1型和40艘MR型油轮)和140万dwt(26艘船,包括4艘LR1型和22艘MR型油轮)。
多年来,在国内,大型LNG运输船的建造一直由沪东中华承包,其手持订单量为53艘,交付期预计排到2028年。不过,自2022年以来,已有4家中国船厂进军了LNG船建造领域:大连造船厂手持订单13艘,江南造船手持订单8艘,招商局重工(江苏)手持订单6艘,扬子江手持订单2艘。总体而言,中国船厂的LNG船手持订单量占全球25%,而韩国则占71%。
国内LPG船市场主要由3家船厂主导:江南造船(约占82%),主要生产大型船舶,包括VLGC,手持订单量为400万方(42艘船,包括34艘VLEC、4艘VLGC及4艘全球最大的VLAC);其次是扬子江(约占10%)和南通中集太平洋(约占5%),主要生产中小型船舶,手持订单量分别为50万方(13艘MGC)和23万方(9艘船)。
在已订造的34艘VLEC中,江南造船约占83%的市场份额,远远领先于现代重工,后者占据剩下17%的市场份额。韩国现代船厂接到10家不同船东的25艘VLGC订单,占2023年韩国VLGC订单总量的78%,占全球VLGC订单总量的60%。
中国船厂目前控制着全球汽车运输船手持订单量的81%,其次是日本(约15%)和韩国(约4%)。10家中国船厂手持订单总量达到161艘:招商局重工(江苏)(36艘)、广船国际(29艘)、招商局重工金陵(20艘)、厦门(17艘)、中集来福士(17艘)、上海外高桥造船(16艘)、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9艘)、中船江南(7艘)、马尾(7艘)和芜湖(3艘)。
国内客滚船和渡轮的建造主要由两家船厂主导:一是广船国际,手持订单7艘;另一家是招商局威海船厂,手持订单6艘。
至于韩国船厂,与三星重工一样,韩华海洋目前专注于LNG船和大型集装箱船的建造。现代尾浦造船厂继续在中型船舶(LR2型以下)的新造船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该船厂主要产品仍然是MR型油轮,与其越南子公司(“HVS”)一起获得了全球34%的MR型油轮订单。DH造船(前身为大韩造船)继续专注于大型油轮的建造。K造船(前身为STX,是DH造船的姊妹公司)继续专注于油轮建造,2023年共获得18艘新船订单。韩进造船决定只专注于集装箱船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