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集团12家上市公司召开集体业绩说明会

2024-06-04 20:02 | 中国船舶报 船舶股票


5月30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召开“中国船舶集团控股上市公司2023年度集体业绩说明会”。此次会议以“‘船’递价值,筑梦深蓝”为主题,全面介绍了中国船舶集团及其控股上市公司在过去一年的业绩成果与未来的发展愿景。

业绩说明会上,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中船海洋与防务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洋防务与信息对抗股份有限公司、中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集团(香港)航运租赁有限公司、中船(邯郸)派瑞特种气体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中国船舶集团控股上市公司有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本公司2023年和2024年第一季度的业绩和生产经营情况、2024年的目标任务,并与投资者交流。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应急预警与救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久之洋红外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中船汉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昆船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上市公司也与参会代表进行了互动交流。

业绩向好 亮点突出

随着全球船市复苏向好的发展趋势越来越稳定,2023年中国船舶集团控股上市公司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开展产品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不断加大市场开拓和科技创新力度,不仅普遍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这种良好的发展趋势也延续到了今年第一季度。

中国船舶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748.39亿元,同比增长25.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9.57亿元,同比增长16.15倍;承接民品船舶订单128艘,总计918.61万载重吨,按2023年年底汇率计算的订单金额为728.78亿元。截至2023年年末,中国船舶累计手持民品船舶订单261艘,订单金额1534.99亿元;修船订单77艘,订单金额13.46亿元;海工装备合同订单金额23.79亿元,应用产业合同订单金额8.31亿元。今年第一季度,中国船舶实现营业收入152.7亿元,同比增长68.84%;归母净利润4.01亿元,同比增长821.12%。目前该公司手持订单饱满,排期已至2027年底,部分已到2028年。

作为全球领先也是唯一一家已上市的船厂系租赁公司,中国船舶租赁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36.26亿港元,实现净利润19.12亿港元,分别较2022年同比上涨13.0%、10.2%。船队资产价值稳中有进,2023年,新签船舶订单18艘(含6艘内河船舶)、合同金额14.43亿美元。2023年船队规模总计为151艘,其中起租运营128艘,23艘正在建造,船舶资产利用率达100%。

2023年,中国动力实现营业收入451.03亿元,同比增长17.82%;归母净利润7.79亿元,同比增长132.18%。在接单方面,船海产业新签合同275.98亿元、同比增长47.32%;应用产业新签合同267.37亿元、同比增长13.10%;船用低速柴油机产量及新接合同均创历史新高,生产船用低速柴油机403台、同比增长10.71%,新接船用低速柴油机560台、同比增长42.49%,船用低速柴油机国内市场份额提高到78%,国际市场份额提高到39%。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动力实现营业收入114.02亿元,同比增长24.42%。

2023年,中船防务实现营业收入161.46亿元,相较去年同期增长26.19%;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9.41亿元,同比增长26.69%。全年完工交付46艘船舶,共108.31万载重吨,批量建造1900TEU及2700TEU集装箱船、85000载重吨散货船等主建系列船型,海上风电导管架等重点产品。2023年共承接12型44艘新造船订单,实现经营承接183亿元,同比增长27.5%。今年第一季度,中船防务实现营业收入28.07亿元,同比增长47.82%。

绿色转型 积极主动

近几年,伴随着我国“双碳”步伐的推进和国际海事组织(IMO)、欧盟等减排法规的实施,全球航运业和造船业脱碳发展的节奏不断加快,中国船舶集团控股上市公司绿色转型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增强。

2023年,中国船舶践行“绿色造船 造绿色船”的理念,手持订单结构不断改善,中高端绿色船型不断涌现。在手持订单中,绿色船型占比超45%。中国重工高端、绿色、智能转型步伐加快,手持订单中高端船型占比稳步提升,目前已覆盖了氨预留型、甲醇预留型、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型、甲醇双燃料型、氨双燃料型等多种动力船型,并且获得了全球首艘甲醇双燃料动力智能超大型原油船(VLCC)建造合同。其中,北海造船21万吨氨燃料预留散货船获10艘批量订单,该船型手持订单量居全球首位。

中国动力船用低速柴油机绿色、低碳主机占比持续提升,批量承接了9X92DF、6G80ME-GI等133台LNG双燃料主机,10X92DF-M、12G95-LGIM等34台甲醇双燃料主机,新签台数分别同比增长79.73%和41.67%,乙烷双燃料主机也实现零的突破。

中船科技是国内拥有四个“国家级”研发平台的风电设备企业,具备研发、制造和开发建设百万千瓦级海上、陆上风电平价上网项目的全产业链能力。2023年,中船科技风电业务板块新增装机容量约400万千瓦,已核准风光资源超过200万千瓦,叶片产量913台套。中船科技还牵头完成了“扶摇号”海上浮式风电装备的研制及示范,实现了风力发电和海洋工程两领域技术的融合应用。

景气周期 仍将持续

船舶工业周期属性明显,新造船需求与前端海运贸易市场需求紧密相关,亦受产能供给、船龄结构、环保政策、技术升级等因素影响。随着全球造船业逐步实现稳步复苏发展,造船业的景气周期能持续多长时间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中国船舶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轮上涨的行业周期不同以往,呈现“有序轮动,稳健持续”的特点。展望2024年,一方面全球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速度加快,以能源运输为主的海运贸易格局重构,全球优质造船产能供给趋紧,对新造船市场形成有利支撑;另一方面,亦受全球经济、贸易增长,地缘政治等因素交织影响,当前航运造船市场面临的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也有所提升。中国船舶将密切研判市场走势,按照市场化原则并根据市场需求及自身实际承接订单。

尽管造船市场每轮周期的驱动因素非常多,但供需关系决定船舶市场走势这个基本逻辑不变,因此周期规律仍然有效。中国重工相关负责人表示,与上一轮造船景气周期的驱动因素不同,本轮造船景气周期的核心在于两方面:一是船队本身的更新需求,船队运力内生的周期性更新和船舶行业绿色、低碳发展驱动;二是活跃船厂数量较2008年高峰期时减少了约一半,供给端大幅优化改善。因此需求端、供给端内外生动力叠加,当前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

为应对周期风险,中国船舶租赁制定了“逆周期投资、顺周期运营”的跨周期战略,利用“固定+弹性收益”的经营模式平抑周期波动;均衡配置各船型资产,分散整体资产组合风险。该公司负责人表示,近期,无论在产业领域还是在资本市场,船海产业都处在一个高景气期间。地缘政治对航运业的影响逐步走向长期化,航运脱碳造成的老旧运力加速退出以及成本上升对运价有长期的支撑作用,这一轮周期仍将维持较长时间,这也将推动该公司业绩保持稳健增长。

多元发展 价值创造

战略新兴产业是中国船舶集团重要的业务板块,多家中国船舶集团控股上市公司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方面以价值创造适应市场竞争,抓好科技创新和市场开拓工作,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昆船智能主营业务包括智能物流系统及装备、智能产线系统及装备、运营维护及备品备件、专项产品及相关服务四大领域。2023年,昆船智能实现营业收入20.86亿元,净利润0.81亿元;年度实现新增订单26.72亿元,同比增长3.41%。下一步,昆船智能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打造智能物流及智能制造领域集咨询规划、系统集成、设备研发制造、运营服务于一体、引领行业发展的国内领先的技术及装备供应商。

中船特气是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电子特种气体系列产品供应商,产品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显示面板、新能源、医药等行业。2023年,中船特气营业收入16.16亿元,归母净利润3.35亿元,氯化氢、氟化氢、氘气、酸系列产品等实现同比增长,境内市场实现33种、境外市场实现10种新产品推广,部分产品已进入集成电路3nm先进制程节点供应链。

中船汉光是国内既能大规模生产墨粉又能大规模生产OPC鼓的企业,是国内打印复印静电成像耗材主要生产厂商之一,在耗材产业国产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和引领作用。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0.69亿元,净利润0.95亿元。2024年,中船汉光将着力抓好科技创新、生产经营、市场开拓等工作,并围绕“网络强国和信息安全”的国家战略需求,打造成为信息安全系统集成的综合服务商。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促进我国船舶工业补短板、锻长板、强弱项,构建稳定安全产业链供应链,打开产业发展空间,不断塑造造船强国建设新动能新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更是推动我国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在业绩说明会现场,多家企业还介绍了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思路、新方向,并表示将继续下大力气培育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各类资源要素,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

END

关键词: 中国船舶集团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