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蛇灰线,绿色船舶订单透露船东布局背后的大智慧与小心思

2024-07-24 19:17 | 中国船检 船市观察


图源/达飞海运集团(资料图)

船东继续着替代燃料新造船计划。据克拉克森(Clarksons)统计,今年上半年绿色船舶订单310艘,约占所有新造船订单的三分之一,总吨位约为统计期内所有订单的41%。

虽然相比2022年54%的绿色船舶订单(按总吨计)有所下降,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船东们订购组合的变化。具体而言,310艘订单共计约1720万总吨,包括109艘LNG双燃料船(1150万总吨)、49艘甲醇双燃料船(270万总吨)、42艘LPG双燃料船(170万总吨)、15艘氨双燃料船和4艘氢燃料船。

先看一下三份比较有代表性的订单吧。

达飞海运集团与HD现代集团签订20艘LNG双燃料集装箱船建造意向书,包括12艘LNG双燃料16000TEU箱船和8艘LNG双燃料13000TEU箱船。这是这家最先热衷于LNG双燃料集装箱船的法国船东的又一个大动作。LNG双燃料箱船现在确实“很香”,香到一家此前不看好这种燃料的知名集团也传出将新造/租赁超过20艘LNG双燃料16000TEU集装箱船的消息。

上述49艘甲醇双燃料船中,12艘来自日本海洋网联船务(ONE)。1月,ONE确认在扬子江船业和江南造船订造12艘甲醇双燃料13000TEU集装箱船,这是ONE的首批甲醇双燃料箱船订单,也是其首次在中国船厂下单造船。扬子江船业承建船舶由该企业和著名设计院所联合设计,江南造船承建船舶采用其自主研发设计的“鲲”船型(KUN-13M),以绿色甲醇作为主要燃料,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而就在不久之前,ONE继续选择甲醇,重返这两家船厂增订共计10艘甲醇双燃料13000TEU集装箱船。

图源/ONE(资料图)

2月,青岛造船厂有限公司旗下青岛扬帆船舶制造有限公司获得全球首艘氨燃料集装箱船“Yara Eyde”订单。这型船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自主研发设计的1400TEU无舱盖集装箱船船长约150米、型宽约27米,配备氨燃料发动机、氨燃料储罐和供给/加注系统,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满足第三阶段要求,低于基线约45%,碳强度指标(CII)评级为“A”。按照交付计划,“Yara Eyde”将于2026年投入运营。

图源/雅苒国际

“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这句小品中的经典台词,搬到航运市场再适合不过。虽然有些船东还没有启动替代燃料新造船计划,但他们通过订购绿色燃料预留船舶投资未来。今年上半年,“燃料预留”(Fuel Ready)型船舶订单增至所有新造船订单的五分之一左右,169艘该类船舶按总吨计约占22%。这些船舶在设计时预留了主机系统和改进空间,当船东决定时,可以很容易地改装成绿色燃料船舶。目前全球船厂手持订单约50%总吨可以燃烧替代燃料,克拉克森因此推断,2030年将有超过20%的船舶将使用绿色燃料。这是2017年时可使用绿色燃料船舶的10倍,当时全球船队中只有2%的船舶可以燃烧绿色燃料。充分的燃料供应才可使得航运业降低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排放,而现在全球虽有273座港口供应LNG,251座港口有岸电系统,但只有29座港口有甲醇供应或计划。

接下来再说说其他几份订单。

在燃料预留型船领域,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积极布局。2月,该船厂再成功签署2艘21万载重吨氨预留散货船建造合同。这是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的明星船型之一,总长300米、型宽50米、型深25.2米、结构吃水18.4米、航速14节,EEDI符合第三阶段要求,后期将配置氨燃料主机,确保未来可采用氨燃料实现船舶全生命周期的零碳运营。

图源/北海造船

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还获得了31.9万载重吨氨预留超大型油船(VLCC)订单,该船可配置2个舱容6000立方米的氨燃料储罐,总长339.5米、型宽60米、型深30.3米、结构吃水22.5米、航速14.5节,优秀的船体线型结合水动力节能装置提高了船舶能效水平,满足IMO Tier III排放标准及EEDI第三阶段要求,低浪阻性能有助于该型船舶获得较好的CII评级。

集装箱船方面,沪东中华与德国公司Peter Döhle签订4艘甲醇预留14000TEU集装箱船建造合同。这是继LNG燃料24000TEU集装箱船之后,该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的又一款绿色环保型集装箱船。该船总长336米、型宽51米、型深30.2米,配置脱硫塔及其他节能装置,预留甲醇燃料推进方案,可满足船东后续绿色燃料改装需求。而该批订单的签约,也标志着沪东中华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经营承接任务。

图源/沪东中华

2023年,超过30%的船舶碳强度指数(CII)评级为D或E。新造船外,通过节能技术改造现有船舶对于满足CII评级和降低二氧化碳及温室气体排放也很关键。目前超过8700艘船舶安装节能技术,吨位占全球船队的33.5%,这些技术包括在螺旋桨周围加上导流管、安装舵球,加装各种风力辅助装置和空气润滑系统等。据统计,现有493艘船舶装有空气润滑系统,116艘船船舶安装风力辅助系统,另外,船载碳捕获系统(OCCS)已经安装在31艘在役船和28艘新造船上。但克拉克森提到一点让船东“蓝瘦香菇”的事。因为修船能力和船厂产能有限,交付周期可能长达3.5年……

说到OCCS,1月,中太海碳(上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全球首套散货船OCCS交付,安装应用在“ALKIMOS”上。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自主研发的OCCS在一艘14000TEU集装箱船上成功加装,这是全球首个全流程OCCS实船项目。这些成功案例为二氧化碳后续处理提供了一条可实施路径。哦对了,韩新海运(HMM)则于7月1日在一艘2200TEU集装箱船上完成了韩国首个OCCS安装,不过比我国项目慢了一拍。

再看全球船厂手持绿色船舶订单情况。截至2024年6月30日,约35.7%的已订或在建船舶(907艘)能够使用LNG,甲醇双燃料船占9%(242艘),LPG双燃料船占2%(111艘),其他替代燃料船约占2.9%(419艘),其中包括氢燃料船29艘、乙烷燃料船45艘、氨燃料船26艘、生物燃料船24艘和电池/混合动力船395艘。燃料预留型船方面,现有LNG预留船503艘,另有137艘订单船,以及353艘甲醇预留船、272艘氨预留船和13艘氢预留船。

END

关键词: 绿色船舶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