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造船业进入高速成长期

2010-08-20 08:10 | 江都新闻 国内造船


    我市造船产业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长江、运河等岸线资源和优越的区位条件。近年来,我市积极整合资源,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沿江开发区为主阵地,高起点、大投入开发建设船舶产业园。目前,我市船舶制造及配套件产业已进入了高速成长期,先后吸引中海运造船、科进船业、润扬船业、龙川造船等一批大体量企业入驻,形成了以“专、特、精、新”为特色的船舶配套产品及交易市场的综合船舶工业体系。
   2009年,我市船舶制造及配套件产业实现产值118亿元,同比增长121.3%。全市共有船舶制造及配套件产业企业1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家,产能100万载重吨,主要产品有集装箱船、化学品船、不锈钢质船、散货船、油轮及内河散货船、海事执法艇等,已有600多艘船舶产品出口到欧洲、美洲、亚洲、大洋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船舶产业园被认定为省重点船舶产业园区,进入省150家产业集聚、产业集群项目库。但从目前整体发展状况看,仍存在船舶配套发展滞后、部分企业规模偏小等制约因素。
    业内人士分析,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大幅提高,带动了国际造船行业市场的好转,世界船舶制造业加速向中国转移。2009年,我国造船完工量4243万载重吨,新承接船舶订单2600万载重吨,手持船舶订单18817万载重吨,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4.8%、61.6%、38.5%,其中新接订单量跃居世界第一,船舶制造及配套件产业发展方兴未艾。
    近年来,我市抢抓船舶工业发展机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完善船舶园区功能,提升产业集聚,船舶配套件产业发展迅猛,年增幅高达100%以上,仅沿江地区就聚合了近10家大型造船企业。按照我市船舶产业三年振兴行动计划目标,当前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突出数字造船、绿色造船方向,加快建立现代造船模式,重点发展大吨位、高性能、高附加值的船舶修造和组装产业,实现造船业的经济规模化、技术现代化和结构合理化,成为全省领先、全国知名的船舶及配套件产业基地。力争到2012年,船舶制造能力突破600万综合吨,中海工业年产销超百亿、进入世界造船50强,科进船业、鼎衡造船、龙川造船跻身全国造船100强。
    增强核心竞争力是船企发展之本。针对我市船舶制造及配套件产业现状,业内人士认为,首先要加快推进中海运造船、科进船业等一批大项目建设,高起点创建大规模现代化总装厂和大型造船基地,尽快形成生产能力,并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鼓励企业加快引进开发海工装备、游轮和专用艇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特种船舶,增创跨越发展新优势。其次要全面提升船舶配套水平。据统计,目前我国本土船用设备装船率只有46%,技术含量较高的船舶平均不足20%,且没有自主品牌。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船用泵阀、螺旋桨、非标准件等船舶配套项目,引导本土机械企业转产甲板机械、仓室机械等船用件,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提高本土设备装船率。
    一流的企业必须有一流的技术作支撑,同时还要鼓励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加强与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引进培养一批高科技人才,推动船舶产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力推我市车船及零部件千亿产业群目标实现。
   

END

关键词: 江都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