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大船首年,金辉航运扭亏为盈!

2025-03-20 19:35 | 海运圈聚焦 船东动态


作为中国香港航运业的老牌劲旅,金辉航运在2024年成功扭亏为盈。

具体来看,金辉航运去年全年营收达到12.39亿港元,同比激增94%;折旧及摊销前综合经营溢利达5.43亿港元,而2023年同期亏损1.16亿港元;综合溢利净额1.42亿港元,彻底扭转了去年4.62亿港元的巨额亏损;股东应占溢利5921.7万港元,每股收益0.112港元。

财报显示,金辉航运营业收入增长的核心动力来自市场回暖带来的运费回升以及船队规模的扩张。

在制造业回升、供应链中断缓解的推动下,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年均上涨27%,支撑了整体市场运费的回升。基于灵敏的市场嗅觉,金辉航运采取了进攻性策略,通过购入和租赁扩大船队运力,使其运力从140万吨增长至230万载重吨吨,增幅达61%。

2024年,金辉航运船队平均日租金从2023年的9,063美元飙升至14,741美元,增幅达到63%。其中好望角型船队平均日租金为24,298美元,巴拿马型船队平均日租金为15,528美元,极限灵便型/超级大灵便型船队平均日租金为14,466美元。

事实上,金辉航运船队构成也在2024年迎来了显著变化:新增2艘好望角型(Capesize)和1艘巴拿马型(Panamax)船舶,同时签订两艘极限灵便型(Ultramax)新造船订单。

截至2024年末,金辉航运船队自有船舶达25艘,租赁船舶达8艘,总船队规模达33艘。中,好望角型占比从零增至6%,巴拿马型占比提升至12%,而主力船型极限灵便型/超级大灵便型(Supramax)占比仍保持在82%。

好望角型船舶以其超大载货能力著称,适用于铁矿石、煤炭等大宗商品的长距离运输。而超灵便型船舶则兼具灵活性与经济性,适合多样化的航线需求。从新增船型来看,金辉航运开始向更大载重吨位的船舶倾斜,特别是在好望角型和巴拿马型船舶上的投资,表明其正在加速船队的大型化。

市场认为,这种船型调整是金辉航运创始人吴少辉兄弟在2023年业绩遇冷后的一次战略尝试,决策逻辑深植于其对行业周期的深刻理解。

资料显示,1987年,船员出身的吴少辉和哥哥吴锦华共同创业,两人于1991年注册金辉集团,并担任董事;1994年起,两人又分别担任金辉集团、金辉航运的主席、总经理。兄弟俩的兄长吴其鸿也担任着董事职务。金辉航运于1991年12月6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为多家船东及船舶租赁公司的控股公司。1992年,该集团开始从事贸易及在中国多种行业投资的多元化业务,并于1994年6月进行重组。重组后,集团设立金辉航运。金辉航运自1994年10月起在挪威奥斯陆证券交易所上市。

作为香港老牌干散货船东,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金辉集团就主营以大灵便型及以上船型为主的干散货船期租业务,在业内广为人知。不过,作为创始人的吴少辉和吴锦华很少在媒体前露面,保持了中国船东一向的低调。

尽管2024年实现盈利,但金辉航运并未过分乐观,而是保持谨慎态度。公司指出,预期2025年将不是平淡的一年,运费市场的不稳定性将会增加。由于军事冲突造成的贸易路线中断可能即将结束,公司一直在为部分船队寻找长期租约。

目前,该公司已成功为其好望角型和巴拿马型船舶锁定了2025年第一季度100%船天的租赁合同,租金分别为24,750美元/日和13,528美元/日。而极限灵便型╱超级大灵便型船舶则以 15,488 美元/日锁定了2025年第一季度47%船天的租赁合同。

展望后续市场,金辉航运认为,商品运输将继续受到非经济及非行业特质因素的影响,而地缘政治事件及利率会否维持高企为日后主要的不稳定因素。公司在数月前发现运费与船舶价值之间存在一些脱节,而二手船舶价值一直转弱。在出现合理价格的情况下,公司将继续寻求更新船队的机会。

END

关键词: 金辉航运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