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经费连续6年增长还不够?韩国造船界急了
2025-04-07 18:47 | 国际船舶网 国外造船
尽管韩国造船企业在研发(R&D)方面的经费投入已连续6年实现持续增长,但过去近10年的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投入与营业收入的比值) 始终低于1%。对此韩国业界表示,中国正凭借庞大的研发人力规模,逐步缩小与韩国在造船技术上的差距,因此韩国造船业亟需果断进行前瞻性的研发投资,巩固韩国在全球造船业的技术领先地位。
韩国造船海工装备协会(KOSHIPA) 4月6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韩国造船业的研发费用在2018年降至2005亿韩元的低点后便逐年稳步攀升,2019 年达到2656亿韩元,2020年为3062亿韩元,2021 年为3163亿韩元,2022 年大幅增长至4331亿韩元,2023年进一步提升至5075亿韩元。尽管2024年的具体数据尚未正式统计,但仅HD韩国造船海洋、韩华海洋、三星重工等韩国三大船企的研发投资金额就已达5479亿韩元(按年度平均汇率约合28.73亿元人民币),超过了前一年的总和。
从各企业的年度报告来看,HD韩国造船海洋及其3家子公司(HD现代重工、HD现代尾浦、HD现代三湖)去年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较前一年增长了13.0%,总计达3981亿韩元;三星重工的研发投资额为832亿韩元,增长了22.3%;韩华海洋则投入666亿韩元,较上一年减少了12.6%。韩华海洋相关人士对此解释道:“2023年,公司为引进技术相关系统支付了一笔一次性经费。若加上这部分支出,实际研发投入规模与2024年基本相当。”
韩国业界分析认为,三大船企积极顺应全球环保新规的发展趋势,将研发重点集中于高附加值环保船舶的开发。HD韩国造船海洋正在研发基于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SMR)的核动力船舶,并成功攻克了船用液化氢储罐及真空隔热技术;韩华海洋的4万立方米大型液化二氧化碳运输船去年获得了美国船级社(ABS)颁发的原则性认可(AIP)证书;三星重工则从韩国船级社(KR)取得了氨燃料动力集装箱船的原则性认可证书。
尽管韩国造船业的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但近10年来,其研发费用在营业收入中所占比重一直低于1%,这与韩国国内前1000家企业3 ~4%的平均水平形成了鲜明对比。
统计数据显示,韩国造船业研发投资额占营收比重在2014年达到1.69%的峰值后,自2015 年降至1.06%,此后便一路下滑,多年来始终维持在不到1%的较低水平。其中,2016年为0.5%,2017 - 2019 年均为0.6%,2020年为0.7%,2021 年为0.8%,2022 年为0.9%,2023年为0.8%。2024年,三大船企的这一比例也均未超过1%,其中HD韩国造船海洋和三星重工约为0.8%,韩华海洋约为0.6%。
韩国业界相关人士分析称:“造船业的营业利润率相对其他产业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研发投入比例不高。此外,作为需求方的船东,在技术开发方面往往较为保守,也限制了行业的研发投入。”
但与此同时,中国正凭借庞大的研发人力规模,逐步缩小与韩国在造船技术上的差距。据韩国造船海工装备协会统计,韩国船企的研发人员约1300名,仅占全行业从业人员的1%。而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中国造船业研发人员约1.8万人,是韩国的14倍之多。在中国,研发人员在全体造船业从业人员中的占比达到6%,为韩国的6倍。在中国造船业的强劲追赶下,两国在环保船舶领域的技术差距正在迅速缩小。韩国科学技术企划评价院(KISTEP)分析指出,2023年,韩国和中国在环保高效船舶领域的技术差距已缩小至仅0.7 年。
为此,韩国造船界专家们呼吁,韩国造船业为摆脱中国同行的技术赶超,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必须进行前瞻性的研发投资。首尔大学造船海洋工学系教授李信亨强调:“当前韩国船企的研发工作多为满足船东的即时需求,属于短期或临时之举。只有开展前瞻性研发,推动相关法律和制度的制定,引导船东的需求,才能巩固韩国在全球造船业的技术领先地位。”首尔大学教授金勇焕也表示:“传统上,造船业技术革新速度较为缓慢,存在诸多困难。但如今技术变革的速度远超以往,环保和数字化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随着全球环保新规的不断出台,这一变化还将进一步加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