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水新能源与海南海洋产业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2025-04-20 18:26 | 国际船舶网 船厂动态
在4月14日举办的2025年海南自贸港全球产业招商大会上,三点水新能源作为内河绿色智能船舶领域唯一代表,与海南省海洋产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三点水正式从内河走向深海,开启“绿色船舶 + 自贸港”的战略新篇章。
根据双方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三点水新能源科技将利用自身的研发和技术优势,赋能海南省海洋产业集团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的“5+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双方携手实施海南省高端装备“海南智造”计划,将分两个阶段提升海洋船舶与海工装备绿色智能制造水平,助力海南迈向全球首个“零碳”自贸港。
标准化系列化船型与智能制造体系建设
1、船型矩阵:双方将联合开展市场调研,重新定义海南特色船型标准,形成海上渔业船、客滚船、多功能货船、观光船等标准化系列化产品。
2、制造升级:依托海南省海洋产业集团下属南海现代修造船有限公司(海南省唯一国有大型修造船厂,具备60米以下船舶建造资质),引入三点水“智能工厂”模式,提升海洋装备智能制造水平。
3、市场拓展:以海南为起点,逐步向东南亚国家输出船舶产品及智能制造技术,目标2027年实现海外订单占比超30%。
绿色化、智能化技术攻关
1、绿色化技术攻关。双方重点围绕PACK换电、充电、LNG三类能源动力系统实施联合技术攻关,加速PACK换电技术成果转化,换电场景和换电产业在海南省落地,为航运产业提供多元清洁的能源方案。
2、智能化技术攻关。积极储备智能船舶系统、海洋数字生态等前沿科技,筑牢海洋船舶智能化发展根基。
3、双方积极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在海南集聚,助力海南省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
海南省作为我国海洋经济大省,正依托自贸港政策优势,加速构建 "5+4+2"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助力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目标到2030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6000亿元,占海南省生产总值40%以上。
海南省海洋产业集团是服务“再造一个海上海南”战略的海洋经济发展综合性平台企业。重点聚焦海南海洋经济,着力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5+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旗下海南南海现代修造船有限公司是海南省国有大型船舶修造厂,具有丰富的海洋造船经验。具备中国船级社核准的建造60米以下中小型钢质货船、客船、油船资质;农业部核准的建造船长60米及以下钢质渔业船舶资质。
此次合作将形成“技术+制造+场景”的闭环。三点水新能源将向海南省海洋产业集团输出船舶设计、新能源动力、智能系统等核心技术,助力其升级为“绿色智能船舶总装基地”。双方计划在洋浦经济开发区建设“海南绿色船舶产业园”,吸引电池、电机、智能设备等配套企业入驻,目标 2028年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
借助海南自贸港“交通工具及游艇零关税”政策,海南省海洋产业集团将在海南开展新能源船舶进出口业务,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此次合作是三点水新能源“内河筑基、海洋跨越”战略的关键落子,更是中国船舶产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型的缩影。
目前,三点水新能源的PACK换电技术已在内河船舶实现商业化,此次将在海南验证“海上换电”场景,未来可推广至南海岛礁补给、海上风电运维等领域,推动海洋装备能源革命。
三点水新能源在湖北、安徽等地积累的“船舶+换电+碳资产”商业模式,将在海南实现 “政策+场景+资本”的升级,为全国内河船舶绿色转型提供参考。海南自贸港的开放优势,将加速三点水新能源“技术出海”,推动中国绿色船舶标准成为国际海事组织(IMO)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了解,三点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芜湖造船厂在2023年10月孵化出的新能源板块。作为国内首家专注内河、近海绿色智能船舶设计、研发、制造与推广的新锐科技企业,三点水新能源以科技赋能传统船舶产业升级,业务涵盖绿色智能船舶设计研发、智能制造、销售与服务、船舶租赁、改装、新能源动力系统研发与销售、船舶四电系统集成、充换电站运营、电力能源交易、智能化服务、碳资产运营服务等。
三点水新能源深耕内河绿色智能船舶产业链,依托芜湖造船厂及长三角船舶产业集群优势,构建起“研发设计-智能制造-运营服务”全生态体系。自2024年以来,公司加速全国战略布局:2024年8月与池州市签约建设智能绿色船舶制造基地,2025年1月武汉新航道船厂基地投产,2025年3月与钟祥市达成“智能绿色船舶基地”合作打造汉江流域示范项目。
如今,三点水新能源又与海南省海洋产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进军海南市场。至此,三点水新能源形成以芜湖为中心、辐射全国的 "1+N" 产业格局,业务覆盖内河近海绿色智能船舶研发、制造、循环经济及充换电服务,成为国内首个实现 "船车储" 共享换电技术商业化的船舶科技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