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竞争力的“中远海工模式”

2010-08-24 08:52 | 国际船舶网 船厂动态


    世界最大深海钻井船为何放在大连加工制造?8月22日,有着“少帅”之称的中远船务总经理王兴如给了我们这样的答案:那就是对大连中远船务进行一次全新定位。据了解,在这以前,中远船务一直都把海工项目落在南通,这次选择大连,除了大连中远具有良好的造船经验,总公司还看中了这里绵长的海岸线资源,以及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为大连带来的发展机遇。
    他们还准备依托这样的定位,将船型海上设备都放在大连建造,这不仅包括生产设备、船型系统,还有其他种种细节都要和南通有所区别。  
    因为是中国第一次造这样的深海钻井船,船东们都想起个有意义的名字,起初叫“中国开拓者号”,后来考虑到它是在大连生产的,便改成更具地域特色的“大连开拓者号”。
    “大连开拓者号”全自动操作,是世界第六代钻井船。第六代是个什么概念呢?这么跟你说,这将近300米长的船,只要两个人就能开走。除此之外,它具有DP-3全方位动力定位系统,飘在3000多米深的海面上,大风大浪,也根本不会耽误钻井;再加上它会对所有的污染物、危险物全部经过净化处理,绝对是条名符其实“零排放”的绿色环保船。
    中远船务还准备,将船型海工设备主要放在大连生产。
    在王兴如看来,随着石油开采量增加,未来寻找新的资源,必须到更深的海域。深海钻井船是个方向,随着我国造船能力的提高,未来中国能源战略将向着超深水的海洋进军!
    中国“蓝海战略”的领军者    
     “大连开拓者”号是一艘具有DP-3动力定位、全自动化的钻井船,可以在水深3050米海域进行钻井作业,钻井深度12000米,可储油100万桶。该项目是中远船务乃至国内主要海工生产企业今年签订海洋工程单项建造金额最高的项目,是在中国建造的首个“交钥匙”工程的钻井船项目,其技术含量超过目前世界上任何一种已有的超深水钻井船。该项目的签订和后续实施预示着中国船舶企业将打破韩国长期以来在世界钻井船建造领域的垄断,标志着中国民族海工装备制造实力再次实现重大突破。
    2009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航运市场出现崩溃式下挫,造船市场月度新船订单量创10年来最低。船市的“休眠”致使大多数企业靠“吃老本”维系生存。而今年上半年以来,中远船务海工建造和接单却捷报频传:
    3月初,中远船务继成功交付首座圆筒型超深水海洋钻探储油平台SevanDriller后,再次获得挪威SevanMarineASA公司第二座圆筒型海洋平台——SevanBrazil项目。该项目为中远船务首个“交钥匙”项目,合同总造价5.47亿美元。
    6月11日,挪威证券交易所发表公告称,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就长期租赁SEVAN公司圆筒型超深水钻井储油平台SevanDriller合同正式生效。标志着中远船务建造的全球首座圆筒型超深水钻探储油平台被世界海工市场“欣然接受”。
    6月29日,中远船务为美国RemedialOffshore公司建造的世界首座带自航能力自升式海洋平台“瑞美蒂”号在南通中远船务成功交付。
    7月中旬,南通中远船务成功与DongEnergy PowerA/S丹麦国家能源公司旗下——A2SEA A/S公司签订自升式风车安装船设计建造订单。该项目为EPC项目,订单价值超过1亿美元。
    上半年,大连中远船务成功与MODEC、BWOFFSHORE公司签订2个FPSO改装项目和1个FSO改装项目,合同金额总计1.32亿美元。
    最近我国不少业内专家呼吁,海洋工程是为海洋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支持的战略性产业,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是国家海洋开发与蓝海战略的首要任务与战略重点。
    中远船务在海工领域的快速崛起,充分印证了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去年8月和今年1月,国家领导人视察中远船务所属的南通中远船务,对公司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自主创新、快速进军海工市场所取得的先进经验和业绩给予高度肯定和赞赏。

新承接的世界最大深水钻井船大连开拓者号


    借海工走出困境 船舶企业群雄逐鹿
    目前新船价格走势虽然已由过去的“快速下跌”转向“缓慢下行”,但与市场高峰期不可同日而语,“一夜暴富”的神话就此终结。就造船业务而言,新单难求局面仍在延续,今年以来全国一半以上船企出现“零接单”,2011年下半年将会出现集体“断粮”的风险,企业重组、转型或是倒闭的趋势明显。
    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带动下,2010年前5个月国际石油价格震荡走高,海洋工程钻井平台利用率小幅上升,加上全球大多数石油企业今年均上调石油勘探开发预算的进一步刺激,海上钻井平台建造市场逐渐活跃,不仅建造订单同比大幅增加,还有多家公司已着手开始新一轮项目招标。
    为了度过造船业的萧条期,更为了分享诱人的海工装备市场,借助海洋工程走出困境,在短期内建立自己的成本竞争力、研发出符合海工市场的新品,已经成为国内大型船舶企业的共识和发力点。
    然而,海工装备制造具有高技术、高投入和高风险的特点。这“三高”使得海工装备对于相当多的制造企业来说是貌似“诱人蛋糕”,实则是“烫手山芋”。抛开高技术不说,海工装备造价都比较高,建造企业必须具备强大的调配资金和融资能力。
    于是,颇具实力的大企业自然成了进军和掌控海工装备市场的绝对主角。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50%的海工装备在韩国建造,20%在新加坡建造,17%在中东船厂和中国建造。根据德国劳氏(GL)提供的信息,当前中国有15家船厂投资了大约400亿元人民币用于开拓海工业务,来自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正在加剧。

建造并交付的带自航能力自升式海洋平台SUPERM2。


    从常规修船到海工总包:中远船务独辟蹊径
    作为国内最大的修船企业集团,中远船务集团成立于2001年6月,集团组建后,曾经通过低成本扩张,走出了一条滚动发展之路,使专业修船规模成为国内之最,被誉为中国“修船航母”。
    修船是中远船务的看家本领,但在中远船务总经理王兴如的眼里,这个市场永远处在低端,以其低技术、低门槛的特征,随时被对手插足。貌似火爆的市场下,其实蕴藏着无限危机。
    在中远集团的支持下,中远船务成立后不久,就开始了前瞻性的产业结构调整,并最终不断突破,以惊人的速度跻身高端海工市场。目前,中远船务除成功进军船舶建造市场外,在建和改装海工产品8个,产品几乎覆盖从近海到深海的全部类型,并向系列化、规模化发展。 2010年中远船务新接海工建造业务 (含改装)国内市场占有额58.1%,海工发展规模占国内绝对优势。
    从修船到改装,中远船务经历产品结构第一次转变。 2003年,中远船务决定开拓中高档产品市场,由常规修船向修理高附加值船进而向改装船转变。 2007年,改装船迅速占领半壁江山。在这些产品中,除了汽车滚装船改装、水泥自卸船改装以及一些特种船舶外,还有海上半潜驳改装、海洋钻探平台等海洋工程,不仅优化了产品结构,更为进军海工做好了准备。
    从修理改装到修造并举,中远船务真正开启转型之路。 2007年,中远(集团)总公司为中远船务确立了“修造并举,稳步推进,在‘特’字上下功夫”的全新产业发展定位,支持中远船务调整产业结构。如果断决策进军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建造领域,除了批量承接散货船、汽车船、重吊船等船舶建造订单外,先后承接圆筒型超深水半潜式海洋钻井平台、全动力多功能自升式平台、半潜式修井平台等,接单势头远高于在造船市场历练多年的老牌船厂。 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远船务累计开工海工建造产品11个、海工改装产品5个,累计交付建造产品4个、改装产品6个。设计建造并交付世界首座圆筒型超深水海洋石油半潜钻井平台SevanDriller、世界首座带有自航动力系统自升式海洋平台SU-PERM2等国际尖端产品和世界首制产品。大连中远船务独辟蹊径,相继承接并完工交付“卡普”轮、“柏松”轮等5艘VL-CC改装FPSO,奠定了中远船务在国内FPSO改装领域的领军地位,被业内称为“中国第一大FPSO改装厂”。
    从造外壳到总包,中远船务一举跻身国内一流、世界领先。世界级高端产品的历练让全球海工用户首次敢于将项目总包工程交给年轻的中远船务。在中远船务成功交付首座圆筒型超深水海洋钻探储油平台后,挪威SevanMarineASA公司与中远船务于今年3月签订了第二座圆筒型海洋钻探平台SevanBrazil。该项目成为中远船务的首个总包工程。今年7月,中远船务成功与DongEnergy PowerA/S丹麦国家能源公司旗下A2SEA A/S公司签订的自升式风车安装船设计建造订单同样是EPC项目。该船的总包建造将开创国内同类海工项目从设计到建造,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先河。中远船务8月22日开工的总包项目“大连开拓者”号深海钻井船,更是总包项目中的“巨无霸”。
    独具竞争力的“中远海工模式”
    胸怀国际视野、站立市场前沿是中远船务驾驭危机、异军突起的决胜之道。产品结构的调整不仅仅是产品的转型升级,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管理的变革,品牌的提升,核心技术的突破和新旧文化的融合,由此历练出的“中远海工模式”才能具有核心竞争力。
    中远船务新加坡籍海工专家徐秀龙说:我们之所以能够快速进军海工,是因为做到了做了再说,正因为敢为人先,快人一步,我们的海工产品大多数都在填补国内空白,甚至是世界上的首制产品。 2009年,一期工程投产的100万平方米的中远启东海工基地已经交付世界最先进的圆筒型海工平台,而那时候,很多企业正在危机中寻找翻身的机会,等到看清海工市场的时候,已经比中远船务至少晚了三到五年。目前,中远船务海工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已形成年交付5座海工平台的产能。
    得益于COSCO强大的品牌后盾,中远船务可以依赖修船、造船,包括新能源产品改装的业务结构,与全球船公司、石化公司保持长期的战略合作。成功的合作使中远船务在市场上树立了诚信度和美誉度,尤其在市场低位时,中远船务与客户联手抵御各类风险,帮助客户平稳过渡,这是中远船务可以在全球承揽高端海工产品的关键条件之一。
    为了高起点定位海工产业发展,中远船务紧紧围绕技术创新这一核心,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研发之路,不断加大人才引进、体系构建、科研投入等工作力度,从国内外先进船舶和海工建造领域大力引进专家和高级人才,成为中远船务海工技术研发、项目生产管理、海工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并形成了以国内外专家作为科技研发带头人的自主研发团队。通过引进新加坡和日韩的专业人才和先进管理模式,使中远船务直接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参与同业竞争,并创建了独特的自主创新的“中远海工技术模式”。基于强大的技术支撑,中远船务独立完成首座圆筒型超深水海洋钻探储油平台详细设计、生产设计等一系列高端产品的研发和设计。
    中远船务在建海工的最大特点和优势是品种多、覆盖面广,这让中远船务在海工建造领域无所不能。浅水有自升式平台;深水有半潜式平台、圆筒型超深水钻井平台、钻进船;在新能源方面,有海上风车安装平台;在生产平台方面,有FSO、FPSO以及半潜式的生产平台;还有连接炼油厂和FP-SO/FSO的DP-2穿梭油轮等等。
    多元化的产品依赖灵活的项目管理模式。从2007年起,中远船务引进新加坡海工项目管理专家,在壮大专业管理队伍的同时,更引进了国际先进的新加坡海工项目管理模式。加上修船出身的中远船务本身练就了与修船一脉相承的项目掌控与执行力,使新加坡海工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大放光彩。
    加快自主创新 重塑“中国制造”
    今年年初,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对外发布了2009年中国重大科学、技术与工程进展,中远船务圆筒型超深水钻井储油平台SEVANDIRLLER与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 “天河一号”、新支线客机ARJ21-700、实用型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等项目共同入选10大技术进展,这标志着中远船务在海工领域的技术新突破。
    6月8日,中远船务自主研发的自升式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提升系统顺利通过了美国船级社(ABS)的原型机试验认可,研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再次填补了国内空白。
    除此以外,中远船务不断提升海洋平台关键装备工艺技术应用和开发能力,并取得了一批研发成果。完成了JUG200型提升齿轮箱的原型机试验,正在研制的JUF400型和700型两种规格的锁紧系统,JUG454型提升齿轮箱的样机试制工作已全面展开。中远船务自主从事的桩腿齿条总成关键部件研制等10多项重大课题,均获国家专利授权,并得到应用。
    在迅速缩短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差距进程中,中远船务技术中心广泛开展与国内重点院校及国际知名设计公司和船级社等的合作与交流,与国际著名的船级社如DNV、LR、ABS及CCS等签订战略合作伙伴协议。通过合作掌握产品基本设计阶段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并利用先进的管理系统软件和方法提升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在国内率先引入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船舶三维设计软件 AVEVAMARIN和INTEGRAPH,并通过二次开发,使中远船务在该软件应用方面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中远船务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技术中心,并将以技术中心为载体,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从而建设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海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曾经果断决策转型海工的中远船务集团总经理王兴如并不满足于目前在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和所处的地位,他的目标是积极发展高端产品,加快研发新型海工产品,力争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流海工产品,形成中远船务的自主海工品牌。
    海工“第三世界”的崛起 中远船务担当重任
    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商可分为三大阵营。
    第一阵营是欧美企业,它们拥有大量的技术专利和技术储备,是世界大多数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的总承包商。目前,欧美企业逐渐退出了中低端海工装备制造领域,但在高端制造和设计方面仍然占据垄断地位。第二阵营是日韩和新加坡,它们在总装建造领域快速发展,占据领先地位。尤其是韩国,以价格低廉、交货迅速、质量上乘等优势在手持订单数量上全球领先。除此以外,巴西、俄罗斯等资源大国开始培育本国海工装备建造企业,成为世界海工装备制造业新的竞争者。
    砥砺奋进的国内企业,面对的是气势磅礴的国外霸主。
    在中远船务近期交付高端海工平台并承接海工总包工程之前,我国深海海洋工程装备仅处于“船壳建造”时期,缺乏研发、设计、总装及总承包的能力。因此就目前整体而言,我国海洋工程产业还处于制造低端产品的第三阵营。因此,中远船务在海工建造领域的迅猛行动,就是在向韩国和新加坡等老牌海工装备制造企业挑战,从这一点上来说,极大地提振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信心。
    据相关资料显示:随着船舶业的复苏,国际海洋工程市场逐步回暖,海洋工程随着造船业一并向中国转移的发展态势势不可挡。
    中远船务新加坡籍海工专家徐秀龙认为,随着中国在海工制造的发展以及产品的交付,船东将对中国的船厂更为关注,换句话说,船东会将更多的产品移到中国来,与造船工业向中国转移是同样的道理。与此同时,墨西哥漏油事件将对海工产品的安全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将涉及国际规范、公约的更改,这样一来,会加速旧平台的报废。正如1989年阿拉斯加漏油事件,1990年美国颁布了DPA-90,从此开始了双壳油轮新规定,用了20年的时间,全世界单壳油轮几乎全部淘汰。根据这种推断,全球旧平台更新加快,新造平台数量将进一步增加。
    中远船务正在加快制定企业十二五规划,规划中将发展重心由主要追求规模速度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发展途径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加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发展内容由修造并举向海洋工程、造船、修船及海工配套设备产品协调发展转变。同时大力实施海工营销战略,确保完成2010年海工新接订单150亿元的目标。
    建成世界级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推动中国企业从海工“第三世界”崛起,跻身世界海工建造第二甚至第一阵营,将成为中远船务不久的现实。(综合天健网辽沈北国网)
   

END

关键词: 中远海工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