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籍船长被正式起诉?!涉嫌毁坏欧洲天然气管道
2025-05-11 20:40 | 国际船舶网 船舷内外
因涉嫌于2023年10月损坏欧洲重要天然气管道及海底通信电缆,中国集装箱船“新新北极熊”(Newnew Polar Bear)号船长日前被正式起诉。
据港媒报道,挂中国香港船旗的“新新北极熊”号在2023年10月穿越波罗的海期间,涉嫌拖锚导致连接芬兰和爱沙尼亚的一条天然气管道及一条电信电缆受损。涉事船舶的43岁船长万文国日前被香港警方以一项刑事毁坏罪起诉,并同时遭香港特别行政区海事处指控两项罪名。
5月8日,涉案船长万文国在香港东区裁判法院首次出庭接受聆讯。港媒称,应讯时,他需由法庭提供普通话传译。法庭宣读指控内容期间,万文国一度表示“不太理解”,后确认明白相关指控。
根据控方指控,在2023年10月8日约凌晨2时(船上芬兰时间),在芬兰湾公海海域。万文国作为当时掌管或指挥“新新北极熊”号的船长,没有合法理由而损坏属于他人的财产,即位于芬兰与爱沙尼亚之间的天然气管道和海底电信电缆,罔顾该财产是否会被摧毁或损坏。
同时,香港特别行政区海事处还对被告发出“没有确保船舶符合指明货船的附加规定”和“没有确保船舶符合《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附件第V章第28条第2款的规定”这两项指控。
其中第一项指控称,在2023年10月11日至12月6日期间,被告万文国担任“新新北极熊”号的船长,在缺乏足够船锚情况下,仍指挥船舶从俄罗斯驶往中国。第二项指控称,在2023年10月28日至11月3日,身为“新新北极熊”号船长的被告,未按照要求每日向船舶所属公司提交报告。
控方指出,刑事毁坏罪与海事处的两项指控源于同一事件,申请将案件押后至7月4日以待进一步调查,获法院批准。被告目前未提出保释申请,继续还押候讯。
据了解,2023年10月8日,连接芬兰与爱沙尼亚之间的天然气管道波罗的海连接管”(Balticconnector)因漏气而关闭。芬兰和爱沙尼亚有关部门随后展开调查发现,“新新北极熊”号疑似在10月7日晚间或10月8日上午在海底拖锚,划破了天然气管道,还损坏了两国之间的两条电信电缆。
调查人员当时称,海底有一条1.5至4米宽的拖痕延伸到管道的受损点。一个重达6吨重的重型锚就丢在受损点附近,锚中有痕迹表明它曾与管道有过接触。“新新北极熊”号当时在波罗的海的航向和位置与管道损坏的时间和地点相吻合,芬兰警方也声称“新新北极熊”号实际上少了一个前锚。
去年年中,《南华早报》报道称,中国政府就事故进行了内部调查,结果显示“新新北极熊”号确实应该对“波罗的海连接管”受损一事承担责任,但这是一起由恶劣天气导致的事故,并非蓄意破坏。
中国政府已经将调查结果通报给了欧洲各国政府。不过,爱沙尼亚检察院办公室称,在任何情况下该报告“都不能作为爱沙尼亚刑事调查的正式证据采信”。目前,芬兰与爱沙尼亚的调查工作仍在持续进行中。
据了解,“波罗的海连接管”是埋设在芬兰湾底部的连接芬兰和爱沙尼亚的天然气管道,长达77公里。这条管道于2019年12月投入使用,是芬兰重要的能源来源。该管道耗资约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3.68亿元),埋设的最深处在水下约100米处。
受事件影响,“波罗的海连接管”被迫停运,期间芬兰天然气网络的天然气供应依靠的是停泊在因库港(Inkoo)的浮式储存再气化装置“FSRU Exempler”号。直到2024年4月22日,“波罗的海连接管”终于完成维修工作,恢复商业运营。
据了解,“新新北极熊”号是一艘1620TEU支线集装箱船,建于2005年。2023年6月,该船被出售给海南新新阳航运公司(Hainan Xin Xin Yang Shipping),改挂香港船旗,并将船名更改为“新新北极熊”号,事故发生时这艘船部署在中国至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