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首个新能源船舶船员联合培养基地在武汉揭牌
2025-07-03 21:01 | 国际船舶网 船舷内外
7月1日,长江海事局联合湖北省港航事业发展中心、江汉区人民政府、中国船级社武汉规范研究所、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长航集团”)等政企校多方单位,在武汉召开“新能源船舶船员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专题研讨会”。会议期间,长江首个新能源船舶船员联合培养基地顺利揭牌。长江海事局副局长李世刚、湖北省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李泽刚、江汉区政府副区长余建清、中国船级社武汉规范研究所所长甘少炜,长航集团党委副书记徐保民、副总经理李增忠出席会议。
会议聚焦“政校企研协同创新,构建新能源船舶船员培养新生态”主题进行交流研讨。政府部门、航运企业、科研院所、职业院校及造船企业的代表,结合自身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产业实践等方面的经验,为推动新能源船舶船员培养成效建言献策。
期间,长江海事局、湖北省港航事业发展中心、江汉区人民政府、中国船级社武汉规范研究所及长航集团为“新能源船舶船员联合培养基地”揭牌并签署共建协议,在长航集团所属“长航佳海”轮等新能源船舶挂牌船员见习点。
当前,LNG、甲醇、氢燃料,以及纯电动等新能源船队发展迅猛,为高素质、专业化、熟练掌握新能源船舶安全操作与应急管理能力的船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课题。作为国内最大的内河航运企业,长航集团整合江海联运、游轮旅游、船员劳务、船员教育培训等业务资源,携手有关各方构建符合航运业新业态发展和安全要求的新能源船舶船员培训培养模式、服务“新能源船舶船员联合培养基地”建设。
长航集团自研的国内首艘LNG换罐1.4万吨级清洁能源江海直达干散货船“长航佳海”轮
自研的长江新一代130米纯LNG动力散货船“长航货运005”轮
该基地以打造“全国新能源船员高地”“长江绿色航运人才摇篮”“内河船员转型示范窗口”为目标,依托集“理论教学-模拟实训-实船操作-就业服务”于一体的新能源船员培养生态链,预计2027年,新能源船员年培训能力达到2000人。基地位于长航集团所属“江汉区航运产业特色楼宇”汇江大厦,将通过地标“聚焦效应”打造湖北首个集“海员之家、产业协同枢纽、海员文化地标”于一体的航运产业平台,为武汉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汇集产业力量。
余建清表示,江汉区坐拥长江黄金水道地缘优势,汇聚了众多航运企业、物流企业,是构建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枢纽的关键节点。未来将大力支持基地的发展,为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作出江汉贡献。
李泽刚表示,湖北省正持续推进“电化长江”“气化长江”“氢化长江”,加快突破绿色动力关键技术,不断提升绿色智能船舶产业水平,新能源船舶船员联合培养基地的成立是落实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的重要举措。
李世刚表示,有关各方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新能源船员培养的战略意义;锚定三大目标(构建“全链条”培养体系、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创新“市场化”运营机制),全力打造国家级示范培养基地;深化政校企研协同,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抓实五项举措(党建引领、标准先行、安全底线、数字赋能、开放合作),确保基地落地见效。期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将武汉新能源船舶船员联合培养基地打造成为全国新能源船舶人才培养高地、长江经济带绿色航运的“人才摇篮”和全国内河船员转型的“示范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