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远海运重工完成集装箱船甲醇双燃料改装项目

2025-07-09 20:37 | 国际船舶网 维修改装


日前,随着船舶缆绳缓缓敲落,上海中远海运重工“中远海运天秤座(COSCO SHIPPING LIBRA)”甲醇双燃料改造项目仅用120小时完成坞修工程,顺利出坞,标志着全球首例甲醇双燃料主、副机同步改造的EPCIC项目完成又一重大节点。

此次甲醇双燃料改造项目意义重大,进坞操作难度高、时间紧、任务重。早在船舶进坞筹备阶段,坞长便展现出卓越的专业素养与前瞻性思维。他提前两天便一头扎进图纸计算工作之中,对船舶尺寸、重量分布等关键数据进行反复核算验证。凭借多年经验,他敏锐发现图纸存在数据偏差,随即以实际参数为基准,重新规划坞内坞墩布置方案和船舶定位方案,确保每一个数据精确无误,为船舶安全进坞筑牢根基。同时,他还精心编制进坞详细策划,对各环节作业人员进行系统梳理。面对人员紧张的情况,积极协调工区内部资源,通过灵活调配人力,保障每个岗位都有精兵强将驻守。

为确保当天下午1点进坞工作万无一失,峨眉山坞内的作业团队从凌晨便开启了“连轴转”模式。晨光初现时,坞区已人头攒动,团队成员根据坞长的规划方案对坞墩排布进行精细优化,他们手持卷尺在暑气渐升的坞区来回测量,针对船舶重点承重区域进行坞墩加密。临近正午,烈日炙烤着金属坞墩,表面温度超过60℃,团队成员的工服被汗水浸透,在烈日下蒸发出水汽,很快又结出层层盐霜。但他们始终未停下手中的工作,直至下午进坞前半小时,仍在对最后一组坞墩进行误差校验,用“毫米级”的严苛标准确保每个环节零疏漏。从晨光微露到烈日当空,团队连续作业超6小时,以“与时间赛跑”的紧迫感完成了数百个坞墩的精准排布。

进坞时,高温炙烤着整个峨眉山坞,气温超过35℃。面对严峻考验,坞长早有周全部署:进坞前组织全员开展专项交底会,将作业流程、安全要点、应急措施等内容逐一细化传达;提前备足冷饮水、藿香正气水、人丹等防暑物资,在作业现场设置多个清凉补给点;并根据高温作业特点,科学调整作业时间。在保障作业进度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员工中暑风险,确保每项工作安全、平稳开展。

进坞后,面对坞期紧、人员多的挑战,项目组需解决双梯搭建与门机行走的冲突难题。坞长带领团队勘查后,提出在首尾平台搭建上船梯,通过坐墩图将前后位置精度控制在100mm内。为固定船梯,团队将滚动轮改为槽钢,用角钢限位,下端垫松木缓冲晃动,上端以花蓝螺丝紧固,还将首梯与花架结合以减小倾斜角度,既不影响门机吊运覆盖,又确保了双梯安全搭建,为高效施工奠定基础。

在船壳扒皮打水阶段,为避免因水舱水量不足导致打水中断,厂区暂停非必要用水设备,全力保障峨眉山坞的用水需求。关键时刻,连续奋战多日的坞长和老轨,再次挺身而出,凭借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带领团队守在设备旁实时监测压力变化,不断调整设备参数、查看里外档舱室水位变化、排除故障隐患,最终确保淡水足量供应。

在整个进出坞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紧密配合,协同作战。坞长时刻关注气象水文环境变化,并根据船舶在坞内状态,指挥拖轮进行调整,确保出坞正常进行;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精准操控设备,保障船舶安全出坞;后勤保障人员则为奋战在一线的同事们提供充足的物资和清凉饮品,助力大家抵御高温。

经过不懈努力,“中远海运天秤座”轮最终顺利出坞。此次出坞不仅是项目推进的重要节点,更是上海中远海运重工技术实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有力证明。在炎炎夏日里,上海中远海运重工的奋斗者们用亮剑的勇气和奋斗的实干精神克服重重困难,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绿色、低碳、智能船舶与海洋工程修理改装旗舰工厂!

END

关键词: 上海中远海运重工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